劉艷春
功能性消化不良在臨床上是比較常見的病癥,其發病主要是患者的胃部和十二指腸發生了功能紊亂等相關的綜合征[1]。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為上腹存在不舒服的感覺,患者存在早飽,餐后存在脹腹和噯氣癥狀,有不思飲食胃部燒灼感。功能性消化不良發生和多種因素存在密切的聯系,比如患者存在胃動力障礙等相關情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主要特點就發病率較高,復發率較高,最近幾年因為生活方式的改善,飲食習慣也在改變,使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生率出現逐年上升的趨勢[2]。通過常規西醫治療方案對功能性消化不良進行治療往往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存在諸多的副作用。所以本文主要從中醫角度出發,研究采用沙參麥冬湯加減療法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療所取得的效果,并將主要研究情況作出如下的報告性總結。
1.1 一般資料 本文選擇2018 年2 月~2019 年3 月本院收治的102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按隨機方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1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28 例;年齡最大63 歲,最小24 歲,平均年齡(43.5±12.4)歲。觀察組男25 例,女26 例;年齡最大61 歲,最小21 歲,平均年齡(42.8±13.4)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被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診斷符合該病癥的診斷標準;②患者符合胃陰不足型中醫癥狀診斷標準;③患者在2 個月內未接受過任何治療方案治療;④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⑤研究符合倫理委員會的相關指標。排除標準:伴有胃部和十二指腸等器質性病變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為患者進行飲食調整,叮囑患者按照日常規律的飲食進行飲食攝入,患者飲食過程中避生冷油膩刺激性飲食,避免食用辛辣的飲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同時給予患者口服多潘立酮治療,10 mg/次,在餐前30 min 口服,連續治療2 周作為1 個療程。
1.3.2 觀察組 患者采用沙參麥冬湯加減進行治療,具體的藥物方劑為:北沙參22 g,麥冬20 g,玉竹18 g,天花粉16 g,生地18 g,知母12 g,生甘草6 g。如患者合并納呆食減,可為患者在藥物中加入烏梅12 g,同時去玉竹;如患者存在便結難解,需加火麻仁12 g,柏子仁12 g;如患者合并氣短乏力癥狀,去生地,加人參15 g,黃芪12 g。用藥1 劑/d,將藥物加入1000 ml 水中,煎至300 ml,頓服,連續用藥10 d 作為1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胃部燒灼感、脹腹、噯氣、早飽。
1.5 療效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相關原則對患者進行評價。患者經過治療以后,臨床癥狀和臨床體征均消失,而且飲食恢復規律正常,說明患者治療痊愈;患者經過治療以后,臨床癥狀和臨床體征得到改善,食欲基本恢復正常,說明患者治療顯效;患者經過治療以后,臨床癥狀和臨床體征有所好轉,食欲恢復一般,說明臨床治療有效;患者經過治療以后,沒有達到以上標準,說明臨床治療無效[3]。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從中醫角度而言,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胃痞、痞滿的范疇,該種病癥發病是因為患者存在飲食不節律或者患者存在情志不遂,很多患者都存在勞累過度,這樣更加容易導致患者脾胃受損,進而使患者出現脾胃功能喪失[4]。胃陰不足是患者發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常見證型,所以對患者治療時需要嚴格本著滋陰養胃的原則進行干預。人在生長發育的過程當中,體質在不斷的發生改變,對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這樣也就決定了人體各自的特點。所以因為環境因素或飲食因素等影響,會導致患者發生各種各樣的病癥,進而形成不同的證型[5]。如患者表現為胃陰不足,這種病情一般久治不愈,使患者遷延日久形成依賴。患者胃陰不足則導致胃陽偏亢,在胃中存在有虛熱郁結癥候,綜合導致患者胃失給養,再加之胃氣存在不合,升降存在失調就會表現出多種癥狀[6,7]。
本研究于治療的過程中為患者應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可以有效的清養肺胃,生津潤燥。治燥傷肺胃陰分,津液虧損,咽干口渴,干咳痰少而粘,或發熱,脈細數,舌紅少苔者。方中麥冬、沙參宣肺益胃、養陰生津,共為君藥。輔以玉竹、天花粉生津潤燥,增加麥冬、沙參清養肺胃之力。佐以生地輕宣燥熱,知母健脾補氣。甘草為使,調和諸藥,全方合用有清養肺胃,生津潤燥之功。
綜上所述,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療時通過采用沙參麥冬湯加減療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加以提升,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