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琳森
國家在“十二五”期間淘汰落后產能并進行改革,使得嚴重依賴煤炭工業發展的雞西市承受了巨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如何加快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并阻止經濟增長的頹勢是雞西市最優先考慮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雞西市產業轉型的現狀,總結出雞西市產業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
雞西市自實行去產能以來,于2013 年提出——突出“一條主線”、實施“三大戰略”、做強“四大主導產業”的戰略構想。把“四大主導產業”作為提升全市經濟實力的關鍵。
1.第一產業現狀。2013 年以后,第一產業對經濟貢獻率達到了第一位。第一產業的“兩個轉變”中,在種植業向畜牧業戰略轉變方面,農業產值比重保持在60%左右,畜牧業產值比重雖略有提高,但不明顯。另一方面,傳統農業向綠色品牌農業戰略轉變上。2017 年綠色食品種植基地面積550 萬畝,獲得綠色食品認證個數達238 個,初步形成了以綠色水稻、山產品加工等為核心的七大產業布局。
2.第二產業現狀。在雞西市的第二產業中,工業比重始終保持在95%左右。雞西市的煤炭產業在逐步淘汰落后產能的同時,改造升級大型煤礦。此外,雞西市依托石墨資源的優勢,發展以石墨新材料為中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該產業發展潛力大,對全市整體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大。
3.第三產業現狀。在雞西市所推進的三大戰略中的第三產業“旅貿牽動”,即促進旅游業和物流貿易業的發展。在雞西市人民政府印發的新經濟增長領域三年培育計劃(2018-2020 年)的方案中,將“興凱湖生態康復度假產業”、“電子商務產業”、“口岸經濟產業”列入主要培育計劃之中。利用雞西比較豐富的旅游資源的位于中俄交接的地緣優勢,在旅游產業和物流貿易產業上集中發展,推動雞西市的第三產業向優質化水平邁進。
1.畜牧業發展水平低。近年來,養殖戶因不能及時把握市場動態與發展趨勢,會導致一段時間出現供求需求不平衡。此外,雞西市畜牧業養殖家庭分戶散養情況較多,雖然規模化養殖有較快發展,但是總體水平仍然不高。由于養殖業投資大、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資金不足的問題一直是制約畜牧業發展的瓶頸,資金投入的不足使得標準化生產受阻。
2.綠色品牌農業競爭力差。截止2017年,糧食作物的耕種面積占總耕地面積的97.8%,而經濟作物的份額僅占剩余的2.2%。傳統糧食作物比重過大容易引發部分農產品結構性供給過剩問題,不利于農業穩定。另外,雞西市的綠色食品加工業雖初具規模,但對于經濟的帶動作用十分不明顯。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規模多以小微型為主,產品多為初級產品,產業競爭力弱,這導致沒有形成具有區域知名度的品牌產品,銷路一直走低。
3.工業企業發展不穩定。全市規模以上民營工業企業均存在融資難的問題。企業逃避銀行債務所導致的信用不良等問題時有發生,此外,全市的工業企業普遍經營規模不大,有些企業固定資產和土地等有效抵押物不足的問題,使其沒有足夠數量的抵押物來獲得銀行貸款。
2011-2017 年工業固定資產年平均值為121.8 億元,最低年份僅為98.2 億元。說明固定投資增長十分緩慢且總額偏少,逐步穩定工業投資的水平和力度是促進重工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又一關鍵,而雞西市整體財政稅收的不足,對于第二產業的整體發展來說是十分不利的。
4.旅游產品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旅游產品單一主要體現旅游資源尚未深入開發,主要以單一景點開發為主,互動式的旅游體驗少。這使得旅客在當地停留時間短,旅游消費出現短板。同質化現象嚴重體現在冰雪旅游方面。雞西市由于冰雪旅游起步發展較晚,導致與其他省內冰雪旅游項目出現明顯的同質化。
5. 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層次不對稱。第一種不對稱為雞西市第三產業發展現狀與當下經濟發展階段不相符。雞西市現在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但雞西市的三次產業比重呈現出“三、一、二”的趨勢,這說明雞西市的第三產業發展是一種“虛高”水平;這種“虛高”是由第一產業發展平緩,第二產業去產能所導致的發展倒退所形成的。
第二種不對稱體現為,雞西市第三產業發展與其經濟貢獻度與就業比例三者之間的不對稱。截止2017 年,雞西市的三次產業結構的比例呈現“三、一、二”的特點;對經濟貢獻度呈現“一、三、二”的特點;而就業比例為26:29:45。說明,第三產業吸納了將近半數的勞動力,但對于經濟的拉動作用低于第一產業。
1..推動畜牧業組織化建設。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可針對畜牧業資金不足的方面與銀行多方合作,建立多方面的融資渠道。加大對成品飼料的補貼力度,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農戶的養殖積極性。二是健全市場預警機制,提高整體產業對于市場風險的抵抗能力。三是提高組織化建設;加快推進現代養殖技術的提高,減少因散戶養殖所形成的市場競爭力弱的問題。
2.培育綠色食品產業并優化農產品內部結構。發展綠色食品產業要引進并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綠色食品制造業的龍頭企業,逐步解決雞西市農產品“強種弱銷”的短板。其次,加大農業與工業的關聯度,從根本上解決城鄉收入差距進而減少城鄉消費差距。雞西市作為黑龍江東部主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要保證糧食生產的前提下,適當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為綠色食品加工產業與醫藥產業提供優質的原材料供應。
3.穩定工業投資從而提高主導產業競爭力。第一,要穩定工業投資力度。現如今,重工業發展已經逐漸演變成為資金指向性行業。設備和技術的不斷更新,就要求人才與資金的共同作用。對于經營不善的企業要積極的開展并購與重組。經營效益好的企業,政府可以幫助其多于高校進行科技聯合,依托高校的人才優勢,以求達到利潤的持續增長。第二,拉長煤炭產業的產業鏈,拓寬煤炭產業的利潤增值空間。以煤炭工業產業園區為平臺,積極發展煤炭產業與電力產業的結合以及電力產業與熱能產業的結合,延長原材料產業鏈。第三,大力發展高端石墨產品。由于科技水平低,石墨產品均以較低售價對外出售,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經濟優勢。
4.加快旅游資源的整合并塑造旅游文化特色品牌。一是完善軌道交通線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龍江東部旅游產業聯盟的實質性開展。結合雞西市旅游景點分散化的問題,通過旅游景區進一步串聯,形成多方位的旅游線路,加快基礎配套設施的建設來支撐“興凱湖生態康復度假產業”的發展。二是深入挖掘當地文化內涵,走特色差異化道路。
5.提高三次產業之間的聯動效應。當前,零售批發餐飲等傳統服務行業仍是雞西市第三產業的主力軍。雞西市應統一好全市產業的整體布局,發展并壯大保險行業,為第一、二產業的各部門提供保障。另外,培養信用評級、資產評估、市場信息等中介組織,使第三產業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