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誼璇
國有企業的投融資問題一直是我國現代企業發展過程所面對的問題,投融資作為企業獲取資金支持的一種經濟手段,其風險防控問題在我國社會生產發展過程中越來越受到經濟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隨著我國國有企業投融資業務的深入展開,作為一種高風險的金融活動,它所具有的潛在風險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由于在企業投融資過程中,相關法律制度和監管機制之間缺乏透明性,互通性,協調性和統一性,往往會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亂和部分法律規章制度的嚴重缺位,很多投融資主體更是面臨著公法和私法,明與暗兩個層面。筆者試圖就如何規范發展我國國有企業投融資風險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圍繞加大推進司法保障,提高金融監管力度,從而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國國有企業投融資管理體系,提高加強引導管理能力,避免和減少國有企業的經濟損失,堅持引導監測和自律建設并重,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國有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經濟的最主要命脈,也是地方經濟的主動脈,在我國經濟建設和發展過程中一直扮演重要的社會角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為現代企業,投融資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企業的運行成本和經濟效益。在國有企業改革日益尖銳的今天,想要繼續提高我國國有企業的經濟能力,提高其投融資能力勢在必行。
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融資系統建設問題是從改革開放之后才開始起步的,伴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經過40 多年的努力,我國國有企業的投融資系統才在摸索和探索中漸漸建立,在國家高層宏觀調控和政策的利好引導下,投融資能力由過去單純的依靠銀行機構和財政撥款等單一的主渠道,慢慢轉向嘗試積極吸納社會各界資金,與此同時,也必然會在吸引社會資金注入的同時產生一系列法律和監管方面的社會問題。
由于我國特殊的歷史國情,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決定,我國國有企業的主要投融資來源一直是以銀行為主,以財政撥款為輔。不管采取哪種融資方式,都可以給企業籌集更多的資金。所謂內源性融資,是指企業結合以往經營狀況和利潤進行資金統籌的一種方式,這種融資方式由于是企業自有資金,所以企業擁有相對較高的應用自主權。但是如果企業利潤更多應用于內部積累投資,就會造成國有企業喪失更多外源投資機會,故而這樣的投融資渠道系統最終也會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更不可能與世界發達國家成熟的市場經濟相提并論。還有一部分國有企業較為依賴股權融資及間接性融資,但是由于債券市場進入標準比較嚴格,再加上我們國家一直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很多相關政策不但不能及時完善,而且相對滯后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導致資本市場融資很容易出現周期偏差,政策的變化也會使得企業無法適從。這樣的投融資結構帶來的結果就是企業控制權分散、資本成本過高、信息溝通成本較大,債券市場作為我國新型資本市場,和發達國家資本市場比較,依舊缺少科學性,現實性和完善性,具體展現在市場功能上,可以給企業尤其是資金需求量比較高的大規模國有企業提供融資渠道十分有限。與此同時,由于我國資本市場受到各個因素影響制約,直接導致資本市場運行效率降低,加上相關法律體系沒有及時跟進,使得國有企業在資本市場投融資過程中,經常出現更多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消耗問題。
投融資作為國有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發展而開展的資金籌集行為,是每個現代化國有企業尤其是國有大中型企業時時刻刻繞不開的問題。從當前情況來說,我國大部分國有企業在投融資過程中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投融資渠道單一,并且嚴重依賴政府和銀行,沒有建立起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國有企業的發展過份依賴政府,很容易導致國有企業自身發展出現慵懶和惰性,我們與發達國家相比,國有企業在投融資渠道選擇上缺少多樣性,靈活性和安全性。國有企業在融資過程中,可以根據企業自身的實際運營情況靈活地去選擇融資方式和融資渠道。比如國有企業可以向金融機構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進行借款融資,也可以以項目為依托通過保險機構設立保債計劃、通過基金公司設立產業基金的形式實現部分項目資本金的籌措,但是任何企業資金融資均是在特定市場背景下進行的。通常情況下,國有企業在開展融資活動時,一方面通過吸引投資者投資,形成一個大的資金池,包括國家資本金、法人資本金等。另一方面是通過向金融機構貸款形成長短期負債。但是這種結構單一且比較狹窄的投融資方式,最大的弊端就是加劇國有企業融資難度,也不可避免地在具體執行操作過程中出現風險,不利于國有企業更好發展,這樣的融資,會讓融資過程中形成的資本所有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關系對企業的經營決策、資源配置帶來新的影響,同時也會由于國有企業的過份依賴,喪失造血功能,從而喪失市場競爭力。
為了有效規避國有企業投融資風險,必須要建立健全法律體系,提高監管協調能力。為了增強國有企業的有效運營,完善國有企業的自我發展體系,特別是通過采取生產工藝、技術創新等方式增強國有企業自身競爭實力,都需要國有企業擴大投融資渠道,創新投融資模式,需要相關的法律法規和金融監管制度實現的。國有企業在資金統籌過程中,不管采取內源性融資還是外源性融資,無論是哪種融資方式,都可以給企業籌集更多的資金。要想實現國有企業多樣化融資,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增強企業運營實力,給企業股權融資業務開展打下基礎。對于國有企業來說,要從現代產權機制改革入手,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力度,對利益主體和企業產權給予明確界定,優化自我積累機制,極大限度的轉變企業產權和利潤無邊界約束狀況。國有企業要通過整章建制去規范自身的市場運營情況,并且通過加大引入私人資金,增加多元投融資渠道,減少國有股權占比,進一步優化完善企業資本結構,減少企業運營成本。同時,隨著現代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投融資渠道的不斷開發,投融資產品結構日益復雜,風險也隨之升級,筆者建議在國家層面金融領域下設投融資專業化監管委員會,加強這方面的人才培訓,建立穩定長久的專業團隊,強化投融資的關鍵環節,并加強銀監部門、證監部門、保監部門等在投融資領域的監管合作,對投融資過程實現全流程陽光操作,透明監管,確保國有企業的投融資的各個環節監管到位,加大防控風險能力。不難看出,國有企業投融資問題是一項學術性,科學性,專業性極強的業務,必須要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監管指導性政策。
如此,作為從業人員,要有針對性地加強投融資方面的業務學習,緊跟社會發展形勢,把握市場經濟脈搏,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在系統梳理企業資產狀況的基礎上,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針對關鍵問題,創新個性化解決方案,積極優化國有企業的融資結構,組建專業化機構,負責國有企業的咨詢、操作等環節全方位服務于國有企業,給國有企業融資業務開展提供支持,在構建完善的債券市場管理體系,擴大企業債券市場規模,完善監管投融資體系市場的同時,共同推動國有企業主體發展和投融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