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輝
黑龍江省是全國有扶貧開發任務的22 個省(區、市)之一,全省有20 個國家級貧困縣(其中有11 個是大興安嶺南麓特困片區縣)和8 個省級貧困縣。貧困分布:28 個貧困縣主要分布在省域的東部低洼易澇區、中部鹽堿貧水區和西部風沙干旱區。有22 個貧困縣集中在哈爾濱、齊齊哈爾、綏化、佳木斯4 個市,占78.6%。1778 個貧困村分布在全省13 個市(地)、73 個縣(市、區),其中,有1359 個貧困村分布在28 個貧困縣,占76.44%。貧困人口分布在全省13 個市(地)、84 個縣(市、區),其中,有324761 人分布在貧困縣,占76.82%。貧困村基本公共服務狀況:截止到2016 年底,1778 個貧困村中,有530 個沒有通硬化路,有533 個沒有實現安全飲水,有570 個沒有文化活動場所,有504個沒有衛生室和村醫。黑龍江省在簡化貧困人口就醫報銷程序上,出臺了《農村貧困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后付費結算機制工作方案》,加快推進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一站式"即時結算;在解決貧困人口看病支出較大上,出臺了《關于切實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保障救助水平實施方案》,建立"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醫療保障線,對貧困人口基本醫保個人繳費部分補助60%以上,門診統籌封頂線由100 元提高到200 元,門診慢性病報銷比例提高5 至10 個百分點,基本醫保住院報銷比例提高5 個百分點,大病保險起付線降低至6000元,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不低于55%,封頂線不低于20 萬元,在年度救助限額內,貧困人口經醫保、大病保險、各類補充保險報銷后個人負擔合規住院醫療費用,按不低于50%救助。各地積極搭建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商業保險協同發力的醫療保障網,保障貧困戶花更少的錢能看得上病。樺川縣建立完善了"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商業保險+ 醫療救助+綜合保險"的"五重醫療保障制度"。望奎縣對因病致貧、返貧的,在享受住院相關報銷政策后,按75%進行二次補貼。積極推行了"先診療后付費""一免五減"提高門診報銷比例、降低大病保險起付線等政策。佳木斯市在全市開展了"千名醫師包村連戶",對貧困戶開展定期巡診、免費送醫送藥、定點援助服務,保障貧困人員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綏化市對貧困戶的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每人每年180元,全部由當地財政解決。甘南縣對貧困戶進行了醫療再保險,減輕了貧困戶醫保報銷之外的費用負擔。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應看到醫療扶貧工作中醫療保障問題依然突出。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因病因殘致貧占75%左右,北安市超過了94%,他們自身不能從事勞動經營,治療康復需要不斷支出,且離不開有勞動能力家人照料,脫貧難度大,隨著脫貧攻堅工作不斷推進,因病因殘致貧,特別是患有大病和慢性病的貧困戶比例會越來越大,脫貧難度相應增加。有些醫保機構結算周期長,存在個別貧困戶治療后"惡意逃費"現象,造成基層醫院資金壓力大。異地就醫報銷比例低,大病救助起付線高,新農合報銷之外的費用大,報銷目錄窄,特別是慢性病維持治療用藥不在目錄內,貧困戶承擔的醫療費用較重。
黑龍江省應積極搭建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和商業保險協同發力的醫療保障網。加強農村醫療保健知識宣傳,增強農民防病治病意識,避免小病拖成大病。要重點解決好因病致貧問題,完善醫療保障網,增加健康扶貧補充保險、商業保險,降低貧困人口自付比例,減輕醫療負擔。要研究制定提高省內異地就醫報銷比例、擴大藥品報銷目錄種類、增加慢性病和地方病口服用藥補助的具體政策。對患有大病和長期慢性病的貧困人口實施分類救治、專項救治行動,加大貧困地區傳染病、地方病防控力度。對因病特別是患有長期慢性病、重度殘疾的貧困群眾,要盡快研究提出統籌解決的政策措施。要加強貧困地區醫療政策、保健知識宣傳,開展送醫下鄉、巡回醫療、遠程診療、免費體檢等活動,讓貧困群眾享受到醫療保障各項優惠,增強防病意識,降低因病致貧返貧風險,爭取早發現、早診療,避免"小病"拖成"大病","輕病"熬成"重病"。對60 歲以上和患大病、慢性病的貧困人口每年體檢一次。要不斷加強貧困地區醫療衛生隊伍建設,在貧困地區傾斜實施全科醫生特崗計劃、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等項目。要建立完善醫保、商業保險、醫療救助金預先撥付機制,縮短結算周期,將惡意逃費患者列入"失信黑名單"。
精準扶貧是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戰略部署,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精準扶貧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特別是在醫療保障領域為貧困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醫療保障關系到民生發展,是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有效保障,在開展醫療保障服務工作中應不斷提升醫療保障部門自身管理水平與服務能力,注重調查研究,以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工作重點,突出問題導向,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