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艷梅
隨著經濟的建設與發展,社會需求越來越豐富,公共檔案館作為重要公共文化基礎設施,需要全面承擔起文化建設職責,更好地發揮公益性文化服務機構職能,服務人民群眾、服務社會發展。檔案館是政府履行公共文化服務職能、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部分,通過檔案館的職能作用,全面為各級機構單位、社會、個人提供優質文化產品。展現了政府對廣大群眾的文化關懷、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創造。檔案館全面實現角色定位,根據自身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服務水平,才能更好地利用好自身特色,創新型的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
1.擔負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責任。檔案館有公共文化屬性,各種館藏資源是人類歷史發展的文化沉淀,檔案資源對文化展示、教育、交流等公共文化服務均具有作用,檔案館能夠為政府和全社會提供公共文化服務。
2. 擔負提供公共文化信息服務責任。公共檔案館保存的歷史文化資料比其他任何文化機構都要齊整,而且都是原始記錄,具有權威性與真實性,公共檔案館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信息樞紐。
3.擔負提供文化休閑服務責任。公共檔案館可以通過展覽、論壇、出版等活動,為人們提供大量科學文化知識與信息,是人們進行文化休閑的好去處。
1.提高公共檔案館文化產品供給能力。館藏是檔案館的基本內容,館藏多少代表公共檔案館信息資源實力,更能夠體現服務潛能。必須要全面加大館藏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收集多層次、全內容、新載體的館藏,從結構上不斷進行調整,確保館藏更加合理有序,從而為公共檔案館走近群眾、開展公共文化服務奠定良好基礎。
2. 拓展公共檔案館文化延伸服務能力。當前,網絡發展越來越快,公共檔案館也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發展,通過與網絡的結合,不斷延伸自身的服務能力,積極參與到公共文化事業建設中。公共檔案館可以在“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基礎上,全面依托全國文化事業信息資源機構的功能,擁抱互聯網現代技術,通過一個平臺出口,建設標準的業務管理平臺,這樣,才能更好地對各種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整合與利用,形成網絡虛擬信息服務平臺,確保檔案館的文獻資源、數字資源和特色數據庫滿足人民群眾需要,形成共建和共享,通過文化合力的優勢,進一步提高檔案館的服務能力,不斷擴大社會覆蓋面,延伸服務半徑,可以跨區域、跨行業形成特色服務模式,這樣,群眾就可以不受時間限制,自由進入平臺調取信息,保障每個公民的文化權利。
3.完善公共檔案館便民服務。服務功能是檔案館的特點,必須要強化服務功能的建設,滿足各種需求。公共檔案館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時,一定要充分保證自身的館藏資源豐富,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同時,還需要在服務上做好完善與創新,為公共文化建設做好基礎性工作。要科學選擇公共檔案館規劃館址,避免過于偏僻,影響人們選擇,最好是在本地區人流集中熱鬧區域規劃地址,同時,還需要考慮到綜合性因素,最好和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科技館等公共文化設施放在一起,進行集中規劃,通過這樣的范圍選擇,保證了大眾文化活動方便;要突破傳統的工作模式,根據當前人們的生活習慣,改變以往固定開館模式,根據時間不同,可以調整適合的時間進行開放,避免和人民群眾休息日沖突,節假日照常開放,方便人們利用;為了提高服務能力,需要對內部進行整體的設計,公共檔案館應合理布局內部廳室,比如,設置愛國主義教育廳、特藏檔案室、珍品檔案廳、多媒體廳、閱檔室等,照顧不同的功能需求,形成多功能、多角度的廳室服務結構,使檔案文化能夠滿足不同階層利用和需求,同時,還需要設置休息廳和咖啡廳,保證利用者查檔之余,享受到更多的人文關懷。
4.提高公民檔案意識。不斷提高公眾信息客體意識,提升整體素養,充分利用電視、標語、材料、展覽等常規手段,全面做好檔案的介紹,可以在國內各大景點派專人發放介紹檔案館資料,擴大宣傳面,提高群眾用檔意識;網絡設計可以新穎別致,注重檔案館網頁制作,結合社會焦點、熱點新聞等,吸引人們注意力,通過有效的對外宣傳手段,提高公眾檔案利用意識。做好教育與培訓,根據不同的群體對檔案的需求不同,可以適當組織好信息普及教育活動,設置信息用戶培訓課程,豐富內容,全面做好檔案館布局、館藏、服務、搜索引擎使用、館際互借、檔案館咨詢、檔案館專業數據庫檢索利用等方面的知識。
1.有利于重塑自身的文化形象。公共檔案館是文化機構,在長期的過程中,缺少創新項目與服務,已經被邊緣化,長期下去,不利于文化傳播與利用,只有不斷融入社會整體,積極參與公共文化體系建設,才能改變形象,重塑自身文化形象。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面向大眾的,是在人們視野中的,那么,公共檔案館必須要走出機關大院、貼近百姓生活,通過豐富館藏資源為人民群眾服務,為群眾提供怡情養性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通過各項舉措,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公共檔案館社會影響力也會發生質的飛躍。
2.有利于消彌社會信息鴻溝。信息時代很容易出現信息鴻溝,影響了人們的溝通與交流,要消除信息鴻溝,則需要不斷深化信息供求矛盾,使人們有更多的文化權利,建設和諧社會。公共檔案館需要自覺承擔起保證社會成員平等獲取知識與信息的職能,通過網絡功能建設,不斷強化科技含量,用現代通訊技術和網絡技術建設文化共享工程,使文化資源更加惠民,消彌信息鴻溝,滿足廣大基層群眾文化需求,更多的人享受到文化成果,為建設和諧文化做出貢獻。
3.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隨著向小康社會的轉變,家庭消費也由物質轉為精神,人們的購買力加大,對精神文化消費投資增長,文化權利逐步成為公民生存權和發展權的一部分。公共檔案館要利用人力、物力資源,不斷創新文化產品,為人民群眾提供舒心活動場所,向公眾展示現代文明成果,做好文化正向傳播。
公共檔案館作為信息載體,對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起到了基礎作用,通過各種知識的傳播,實現文化惠民功能。檔案館要全面發揮知識源泉作用,擺脫傳統舊觀念,大膽創新,順應時代,運用好現代技術改變傳統知識傳播手段和服務方式,形成精神文化娛樂一體的服務機構,全面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要,豐富人們精神生活,為人們創造更多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