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當前新電改進度不斷深入,很多新能源公司步入轉型,在此過程中,不同類型的電力企業定位也開始存在差異。因此,業內專家分別在轉型趨勢、新電改內容以及當前市場情況等方面記性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掌握其間具體變化和動態。
近年來國家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盡量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降低碳排放、減少環境污染已經成為全球能源發展的共識。但風電、光伏的不確定性,令其峰谷時段不可能與電網的峰谷時段完全吻合,智能電網的建設成熟,必定使電網的調峰手段和能力得以提升,促進清潔能源的長足發展。但目前新能源行業也存在不少弊端:
第一,新能源利用率偏低。清潔能源電力受制于電網調峰限制,電源和負荷消納分布不均,導致利用率不高。新型清潔能源,例如光熱和海洋能雖儲量大,但由于技術和地理因素限制也無法得到有效利用。第二,電力供應模式單一。當前我國電力供應模式基本為多方采集-集中傳輸-統一銷售,即通過多種能源方式生產,集中并入電網輸配系統,統一定價銷售。在市場競爭的初期,新能源發電企業依靠國家補貼政策,即使出現部分限電也能保證項目的現金流,但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坡,以及資源優勢區域開發殆盡,新能源發電企業只能靠優化系統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產值。第三,智能化電網建設有待進一步完善。近年來,國家根據風光資源優勢區和負荷消納高峰期配套建設了多條特高壓電力通道,有效的緩解了電源和負荷消納分布不均,解決了部分地區新能源限電的情況,但三北地區的限電依舊存在。第四,新能源發電穩態不均。當前電網儲能設施沒有大幅利用,特別是在電源側,因此新能源發電并網存在一定的波動性。尤其是風電項目,發電和消納周期不對應,這也嚴重影響了風電項目的開發利用。
隨著電改的逐步推進,市場化定價、煤電聯動、輸配分離、配售分開等基本原則將被貫徹落實,發電公司、配電公司和大用戶將真正介入輸電網絡,使電網作為電力商品的載體進入商業化運營,不同所有制企業在電力行業的影響力、競爭力必然逐漸得到體現,電力行業在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秩序下,整體運行效率必然大幅提升。
除了發電企業外,大型工業園區在售電業務放開后,有可能會產生一批由園區管理者組建的售電公司,直接與園區內大用戶進行電力交易。這種全新的交易模式,將使大用戶直購電在未來的售電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分布式電源用戶、其他社會資本等在符合一定資質條件下,也可以成立售電企業的方式成為新的售電主體。另外,此次售電側放開,將會為節能服務公司打開了一項新的業務領域,也是一次不錯的發展機會。
隨著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電力公司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電網企業也正在向售電業務和發電業務中進行深入。同時,當前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小交集產業形態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為了更好的面對當前新能源市場的變化和機遇,傳統能源服務的電力企業逐漸轉型為綜合新能源企業。
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中,低碳和綠色的新能源已經成為了能源市場中主要的發展方向。綠色低碳促進了能源革命的發展,同時能源革命也會反過來推動低碳經濟的進步。在當前新電改背景下,新能源市場和綠色低碳環保勢必有更多共性的有要求。
實施新電改的目標在于有效還原電力商品屬性,建立有序、開放、統一的市場體系。電力企業向新能源服務商轉變,并沒有改變電網企業和發電企業的原有定位,只是在服務模式上有所變化,實現了服務的外延。
充電樁企業原本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但是近些年隨著新能源的發展,電動汽車的普及,充電樁行業有了較大的發展。國家電網和很多設備廠家也不斷布局市場,發展相關配套業務,形成了自身較為系統的配套方案。充電樁的普及能有效消納新能源發電企業的用電負荷,將綜合能源配套行之一體,避免發電量參與交易和限電而帶來的損失。
增量配電改革目的在于促使更多項目的成功落地,向社會放開增量配電投資的業務,積極引進社會資金,提高配電網的運營質量,通過市場經濟來促進配電網建設,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充分激發市場中社會資本的活力。增量配電改革是以售電側放開為基礎來加以實施的,售電側的放開打破了電網企業對于電力用戶的壟斷地位,而增量配電改革則打破了電網企業對于配電業務投資運營的壟斷。當前增量配電改革還沒有區分開壟斷與競爭環節,導致增量配電改革中沒有清晰的配售結構關系,這樣一來,新增的投資者在區域配電網中仍然處于壟斷地位,只是壟斷者身份發生了變化,但用戶所面臨的的壟斷情況仍然存在。
我國環境污染問題突出,燃煤供暖是導致霧霾的重要原因之一。電采暖是新能源取暖的一種方式,具有環保清潔的特點,獲得國家大力支持,實現無污染、零排放。通過能源結構的改變,采用發熱電纜供暖,集中電采暖供暖,能有效解決當前環境污染中的霧霾問題。并且這種方式具有較高的采暖率、保證供暖效果較好;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實現區域控制。近年來,東北、河北、新疆等地先后出臺配套政策,結合新能源風光項目的合理分配消納,真正做到清潔能源的有效利用。
新能源項目開發多年,目前能滿足項目建設條件的用地已越來越少,加之用地所涉及的各類補償,能滿足建設用地的項目涉及土地的費用和各類稅費占了項目前期建設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合理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已迫在眉睫。
新能源行業通常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如果沒有政府的政策鼓勵及資金補貼,很可能導致產業發展受到限制,加之行業整體負債率較高,造成部分中小企業對銀行融資和信貸困難,滯緩了很多項目的投資建設。所以在當前新能源行業發展中,資金來源是主要的問題之一。
光伏行業隨著近年的發展,組件、逆變器等設備成本已大大降低,利用效率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如何保障優化成本的基礎上提高發電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而在風電產業中,設備的成本沒有逐年下調,甚至每年都會出現搶裝潮,因此必須通過提前優化開發方案來進一步優化建設中的資金成本。
雖然當前我國的新能源行業有了較大的突破和發展,但很多企業還是停留在傳統的發電企業經營模式里,怎樣有效結合電量交易,做好電量的市場營銷是值得深思的管理問題。
我國人口較多,對于電能資源的需求量較大。同時電能資源作為國家發展的關鍵,對于生產和生活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電力能源呈現出技術復雜、項目范圍廣以及資源需求多的特點,因此,在對電力服務模式進行創新的過程中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來入手:第一,開展綜合能源業務開發,將電源、配網、儲能、消納、電量交易有效結合,做到電源側負荷消納,降低電量運輸的損耗,提高產能利用率。第二,開展多方位合作模式,通過項目抵押貸款,設備融資租賃,混合所有制合作,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服務保障和金融保障。第三,提高系統化的技術服務,做到項目的開發建設即為市場有效服務,以奠定新能源服務市場的基礎。
在實施過程中,配合有關部門,結合項目本身構建新能源服務體系。全面發揮主觀能動性,來鞏固其內在優勢,并不斷強化業務能力,推進綜合新能源服務體系的構建。另外,還需要在工作的過程中支持綜合新能源服務公司來開展各項業務。
當前是信息化時代,企業在運行管理中要致力于數字化管理平臺的建設,有利于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同時實現同步化的生產管理,在大量的信息的幫助下實現網絡傳輸,為新能源企業精益化管理提供條件。隨著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新能源企業管理也在逐步向著自動化和可視化發展。
綜上所述,在當前新時代的新電改背景下,新能源企業要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狀況,以服務市場作為切入點,以合理指標作為指導,開拓市場合作模式。長遠來看,綜合新能源服務是一項系統化的長期工作,因此要全面的探究其概念、意義以及具體的發展規劃,有效的進行能源和服務二者之間的互補,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