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麗君
我國高等院校應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對在校大學生群體開展行之有效的國防教育,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國防教育觀念。我國高校存在著實施國防教育的組織優勢,但也存在著一些需要改進的環節,如組織形式單一、專業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國防教育活動形式不夠多樣化等,相關院校就應積極創新、轉換思路,拓展國防教育渠道、創新國防教育形式,提升國防教育的實施效果。
根據開展全民國防教育的政策指示,我國各級院校尤其是高等院校就應結合院校實際情況,根據國防教育教育實踐的特點與規律,針對在校大學生群體開展行之有效的國防教育,提升大學生群體的國防教育觀念,或者是自愿獻身國防事業、或者是畢業后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防事業做貢獻。我國高等院校實施國防教育存在一定的專業優勢,但也存在著方式單一、師資隊伍薄弱等難題,相關院校就應積極創新、轉換思路,拓展國防教育渠道、創新國防教育形式,提升國防教育的實施效果。
我國高等院校都高度重視國防教育工作,一般主要通過三種形式來實施國防教育:大一新生入校后的集中軍事技能訓練(簡稱軍訓)、分班級講授軍事理論課程與其他多種類型的軍事教育活動等,這三種形式有機結合,通過實踐訓練、理論講授與集體參與等三種途徑來組織與參加國防教育,讓國防教育觀念傳播到每一位大學生的心中。其中,作為開學第一課的集中軍事技能訓(軍訓),是鍛煉大學生意志、強壯他們體魂、增強他們集體榮譽感的重要環境,一般分為校園內部集中訓練與均應集中訓練兩種方式,絕大多數院校都選擇聘請教官或挑選出從部隊退役的大學生來擔任學生教官,開展新生群體的軍訓工作。等新生群體正式開始理論授課環節后,高校就會組織教師分班級講授軍事理論課,明確一定的學時數,課程結束后還會對他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以提升學習效果。在進行了實踐訓練與理論學習后,高等院校也會通過團學組織來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防教育活動,鼓勵在校大學生群體積極參加,傳播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與英雄主義精神,增強愛國情懷,加深對國防觀念的認真,體會到國防教育的重要性,認識到國家安全對于祖國發展重要性,提升當代大學生群體的集體憂患意識,自覺為國防事業做貢獻。
為了保證國防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我國高校也都設置了國防教育管理機構,但由于行政編制類的原因,這一機構內的工作人員有限,隸屬于學生處活學工部管轄,國防教育工作繁多、任務量大,工作人員都面臨著較大的工作壓力,這就影響了國防教育的實施效果。軍訓環節的實施過程中,由于場地、設備、教官隊伍與后勤保障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很難開展形式多樣的訓練活動,只能讓大學生群體參加站軍姿、練隊列、整理內務、歌詠比賽等項目的訓練,基本沒有機會讓大一新生群體去軍營實地體驗、參加野營拉練等活動,久而久之就影響了新生們的參與熱情;軍事理論課程的講授需要專業的教師隊伍來支撐,我國高校普遍缺乏具有軍事背景的教師,一些重要的知識點就很難精彩地分享給學生;國防教育活動的形式也存在同質化、單一化、簡易化的問題,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力度都不夠,具有特色的國防教育活動數量有限,這也降低了國防教育活動對大學生群體的吸引力。故此,我國高校國防教育活動的開展依然任重而道遠,需要各個機構、部門的共同努力。
1. 部分大學生群體沒能樹立正確的國防教育觀。部分當代大學生群體沒能意識到國防教育的重要性,也沒能樹立正確的國防教育觀,往往認為投身于國防是解放軍戰士的職責,自己因為身體原因沒法參與入伍,就認為國防教育、國防事業跟自己沒有關系,以至于在軍事訓練中怕苦怕累、軍事理論課的學習也是流于形式,認為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不如自己的專業課,只要及格或考核合格就行,不追去太高的學習成績;團學組織開展的國防教育活動更是不愿意參加,這就影響了國防教育的實施效果。
2.國防教育理論課程的是授課方式較為單一。當前,由于教師隊伍人才引進硬性條件的限制,我國高校很難引進具有軍事背景與軍隊經歷的人才來擔任專職教師,專業講授軍事理論課程,同時,由于高校教師隊伍建設主要集中在專業教師領域,軍事理論課歸屬于通識課程,只能通過公共課程建設的途徑來引進人才,出于學歷、知識結構、專業等硬性條件的限制,很難招聘到軍事專業人才,這種客觀情況就使得軍事理論課一直缺乏專職教師,只能由具有相關知識背景的老師來擔任,這就影響了這門課程的授課效果。
3.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的重視力度不夠。理論上講,國防教育應是一個獨立的學科,擁有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雄厚的師資力量隊伍、現代化的實驗實訓場地與一定的辦學經費,但是,出于一些條件的制約,我國幾乎沒有一家設立國防教育專業的院校,國防教育只能歸屬于通識課學科。缺乏獨立學科支撐的國防教育課程就缺乏廣闊的發展空間,理論研究也不夠深入,課程體系設置側重于軍事思想、軍事技術、信息化戰爭等領域,缺乏整體國家安全觀、國家安全論、國際安全戰略等內容,實踐環節只有軍訓這一種形式,也缺乏專業的實訓場合,整體上就降低了軍事理論課、國防教育的重要性。
1. 加強和國防觀念教育。普及國防知識、法律法規,引導大學生認識到國防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形成責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促進國防法規的實施;其次,國防教育和重大節日、重大事件相結合,在“八一”“九一八”、國慶節、國防教育宣傳日等節日常溫國恥,加強對學生國防安全意識和危機意識的教育和培養,變國恥為教材,化國恥為動力,還要宣傳可能存在的危機和對我國的不利因素,進行危機意識教育。
2.開展國防教育學科建設。為了促進高等院校國防教育持續發展,應加強國防教育學科建設,規范教學訓練管理。最大程度上保證軍事理論課的學時,鼓勵高職稱教師按國家要求編寫與時代相結合的教材。不斷加強軍事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提高軍事理論課的教學質量。 落實專職軍事教師隊伍、重視派遣軍官隊伍建設、拓展幫訓官兵來源范圍。籌集辦學資金,建設專業化實訓場地,讓大學生群體能體驗到形式多樣的軍事訓練環節,提升他們的參與熱情。
3.創新國防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高校的國防教育,不能單純以軍訓和軍事理論教學為主。首先,教師在課堂上講解軍事理論知識無法滿足學生對國防知識的需求,要破解這一難題,就要邀請軍事專家、老革命、英雄人物來校園開展講座,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課堂軍事理論教育形成有力補充。
我國高校應有效組織國防教育工作,創新國防教育的組織與活動形式,優化軍事理論的課程體系,其實提升在校大學生群體的國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