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鈺嬌
近年以來隨著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媒體的變革,播音員與主持人行業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融媒體時代下的播音員與主持人,已不同于早期的播音員主持人。對于當今時代播音員與主持人區別的分析,有利于明確播音員與主持人二者的定位,更好的開展播音主持工作。本文從語言差異進行分析。在分析之前我們首先要限定在新聞節目中。
引言:張頌先生在《播音主持藝術論》中提到:播音員是黨的宣傳員,是以有聲語言為工具進行宣傳的新聞廣播工作者。在《播音語言通論:危機與對策》中講到:“節目主持人”是“以有聲語言為主干或主線”出頭露面駕馭節目進程的人。在探討播音員與主持人之間差異之前,我們先要明確一點:任何節目中都存在主持人,但是播音員只存在于新聞節目中,這也就限定了播音員與主持人區別的研究范圍:即我們只能在新聞節目中研究播音員與主持人的異同,跳脫出了這個范圍之后,播音員主持人就沒有了可比性。接下來我們來分析播音員與主持人在新聞節目中的區別。
1.語句結構。對于新聞播音來說,由于新聞稿一般信息量巨大,但是同時又要求播音員一字不落的播報出來,不能出現錯誤和刪減,這就決定了新聞播音員在播音過程中經常會播報長句、復雜句子。而新聞節目主持人在節目中則可以把控好自身的語言組織,基本在主持過程中以短句為主。這也是由于廣播電視的線性傳播的特性,和廣播電視受眾的收聽習性(接受信息的方式和渠道通常是耳朵,靠聽覺所獲得的信息和靠視覺所獲得的信息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決定的。
2.語言狀態。對于播音員來說,在播音過程中應做到字正腔圓、吐字歸音標準,即達到所謂“播音腔”的要求。要做到播音員在播報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口腔狀態,發音飽滿有力,氣息扎實,控制好共鳴。對于主持人來說,不需要刻意保持字正腔圓的“播音腔”,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則具備更多的感染力和鼓動性。對于主持人,新聞內容介紹不是重點,主持人不僅要關注事件本身,還要通過自己的語言來揭露事件真相、升華新聞主題,同時又要被受眾所理解。這也給主持人的語言提出了要求:首先,主持人的語言必須要適當的口語化、不能機械似的無情感播讀。其次,主持人有自己的語言個性,這個語言個性可以使主持人傳播的內容更加具備生活化氣息,比如央視的“段子手”朱廣權,總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個性化不代表隨心所欲,而是要在播報過程中樹立自己的風格特征,提升節目的整體價值。
3.語言節奏。對于播音員來說,由于稿件信息量較大,因此播音員在播讀稿件時的整體語速較快,語言節奏平穩,在播報過程中不會出現明顯的語氣變化。主持人在節目里一般是以談話的方式進行有聲語言創作,語速接近平時說話速度,與觀眾形成一種無形的交流感。這樣就讓觀眾和聽眾覺得自然親切,比播音員要更加貼近觀眾、更加貼近生活。
播音和主持是一門語言藝術,播音和主持就是發掘語言文字中本來就蘊含的美并加以提煉加工,通過語言表現到廣大受眾群體面前。一個擁有豐富播音藝術技巧的播音員或主持人,在播音的過程中肯定是聲情并茂,每個字,每個發音都極其講究,他的聲音也是極富穿透力和表現力的,直擊每一位聽眾的內心深處。
1.融入角色。新聞播音員尤其是時政新聞播音員承擔的工作并不是一個單純的信息傳遞者,而是信息傳播中最重要的中轉媒介,他的任何一個聲音、語調包括表情等的變化都會準確的傳達到受眾那里,影響受眾對信息的判斷。因此,新聞播音員尤其是時政新聞播音員必須在工作中融入角色,以新聞內容的親歷者的身份進行播報,才能直達受眾內心深處,才能最大限度的感染廣大受眾,從而達到良好的播音效果。另外,播音員的情感變化都會在自己的播報中體現,如果只是呆板、機械的將新聞稿件播報出來,那么新聞的意圖,事件的意義,新聞事實中蘊含的內涵都不能清晰直觀的表現在受眾面前,這就不能讓受眾準確的理解新聞事實,更不能喚起受眾的共鳴,就像是一道美味佳肴“,色”“、香”“、味”、“意”、“形”必須全部具備,才能引起人們的興趣,也更容易受到大家的一致歡迎。
2.使用普通話。時政新聞在所有新聞類別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時政新聞就是新近發生的時事熱點,時政性的新聞,主要是在把握時代脈搏,關注國計民生。時政新聞主要是會見、外交、會議、領導活動、宣傳重點、公告等六項重大事件的內容報道,因此在播報中采用標準普通話是播報的基礎,也是時政新聞播報的最基本要求。普通話不僅便于受眾群體理解、接受、還有利于互動的開展。播音員在使用普通話播報時更應該注重發音標準、不能出現錯別字、錯讀字、不使用方言發音等。
3.把握語速和節奏。語速是新聞播音專業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是指播音員以有聲語言在傳播新聞內容時給受眾聽覺的一種接受速度。在新中國播音史中,最早期新聞播音內容較少,普通話普及不廣泛,為了照顧聽眾接受程度,在新聞播報中的語速較慢,其目的主要是為了讓受眾群體聽清楚,記錄清楚。因此,此時的時政新聞播音一般要求字正腔圓,發音標準,語速一般為160~180字/分鐘。隨著廣播、電視、以及網絡和手機等媒體平臺的普及,人們接受的信息越來增多,對播音的接受能力越來越強。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人們對信息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面對受眾需求的深刻變化,時政新聞的播音語速也做了相應調整,現在一般為300字/分鐘。當然只有語速也是不行的,播音是一門語言藝術,它和我們平時講話不同,它講究語言規范、吐字清晰、語音準確,每一個漢字的發音過程都是由“字頭、字腹、字尾”組成,為了吐字的清晰,每個字都應都應該按照發音規則發音,同時為保障語速,發音節奏就極為重要。播音員在播音時需要合理的運用節奏,從而讓播音更加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
時代是在不斷發展,不斷進步的,廣大的受眾群體也是在不斷學習,不斷變化的,他們的需求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時政新聞的播報也應該與時俱進,保持活力,讓語言、語音更加貼近受眾的需求,更加貼近受眾的實際。如果不時刻跟隨時代和潮流的變化,依然刻板呆滯,沿用以前的陳詞濫調,那么時政新聞播報工作的開展將困難重重;如果無法抓住時政新聞的播音基調,沒有適應時代的播音語言和狀態,時政新聞播音將很難與受眾形成共鳴,將很難抓住受眾的內心,這就會造成與受眾的距離會漸行漸遠,將會造成受眾群體的流失,不利于培育穩固的受眾市場,也不利于國家政策、方針的傳播和普及。
結語:在時代不斷變化的今天,播音員主持人作為節目的核心成員,已經不能還按照原先的工作模式繼續發展,要找出一條適應時代的發展之路。首先,播音員主持人在任何時候,都要堅持專業基本功的訓練,為播音創作、有聲語言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播音員主持人都要堅持廣義備稿,在生活中多多積累知識、豐富生活閱歷。最后,作為播音員主持人,要緊跟時代潮流,應對播音員主持人崗位所面對的時代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