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麗娜
(唐山市自來水公司)
良好有效的管理模式是企業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礎。對于國有企業來說,管理模式直接決定了管理的水平和質量。目前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有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基于人力資源管理角度構建的管理模式,另外一種是基于財務管理角度構建的管理模式。基于人力資源管理角度的管理模式,能為國有企業的發展培養合格的人才隊伍、優化人力資源、促進員工工作效率提高,減少不必要的人工成本支出。基于財務管理角度構建的管理模式,能建立與國有企業發展相適應的財務資金管理鏈條,提高企業現有資金利用率,有效控制生產經營的成本支出,避免資金鏈斷裂造成的企業管理危機。這兩種管理模式都在國有企業發展建設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要看到,目前國有企業的管理中還是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因此需要對管理的現狀不足進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優化改進對策,以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目前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和國外發達國家企業相比,還存在彈性系數較低等情況,難以滿足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為:一是激勵機制比較落后且不完善。目前國有企業對員工的激勵機制比較重視物質輕精神。在這種激勵導向下,形成了一定的功利主義思想。一旦物質獎勵標準下降或者滿足不了員工的心理預期,就會導致員工工作積極性下降。傳統的工資+獎金+福利的激勵形式比較單一,沒有拉開貢獻者的獎勵層級,難以滿足員工越來越多元的獎勵需求。有的企業還在采用以工齡為依據的獎勵機制,工作量、工作態度等指標發揮的作用不明顯,平均主義還一定程度的存在。這些因素都嚴重影響了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創造性和自覺性。二是選人用人制度存在一些不足。國有企業的選人用人制度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如何提高選人用人的有效性。有的國企在選人用人制度執行中,還存在形式主義,整個選拔任用的過程,競聘條件因人而設,競聘過程流于形式缺乏透明公開性,企業管理層的主觀意志很多時候代替了科學的選人用人制度的執行。這種情況下人力資源配置出現不合理的情況,限制了國有企業的發展,也打擊了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資金管理不透明。國有企業受到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尚未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資金流通管理程序,特別是資金管理的透明度較低,因此國企內部的資金管理不規范、暗箱操作、變通處理和缺乏誠信等問題頻頻出現。這種資金流通管理漏洞產生的原因,一是因為國有企業的產權不夠明晰,公司委托代理受到內外部環境的多重因素影響。另外是因為國企的公司董事會制度不夠健全完善,董事會在企業管理中難以發揮核心作用。二是財務風險管理機制弱化。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管控制度還存在一定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主要原因一是管理領導層對財務風險認識不到位,對財務風險管控措施支持不夠,導致風險管控制度執行不嚴。二是國企各級管理人員對風險管控機制的作用不夠重視,不重視風險管控制度的預警功能,沒有發揮出風險管控措施的規避風險效能。現有風險管控機制沒有適應企業發展變化及時進行優化更新,導致控制機制沒有發揮出應有作用。三是國有企業的資金管控力度較弱,資金利用率低。現有國有企業實行多級法人制度,導致資金分散管理和資金管理要求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一方面多級企業分散開設資金戶頭,導致資金被分散占用,資金沉淀、大量資金閑置,資金利用率不高。一方面企業資金籌集困難,銀行貸款占比高,存在很大的廉潔風險,甚至可能出現資金管理失控的情況。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通過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的一個個奇跡,國家的整體創新實力不斷突破并邁向新的發展階段。但在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下,中美關系也進入到貿易爭端白熱化的階段。這種以貿易爭端為表象的背后,本質是中國崛起給全球,特別是以美國為主導的經濟體制體系的沖擊。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力量和中堅力量,肩負著推動國民經濟轉型發展,參與全球創新競爭,共同建設美好人類社會的重要責任和使命。在國內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美關系進入新時期的背景下,國家提出了新時代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要求,這讓國企面臨著新的挑戰。
黨在十九大的報告中莊嚴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到新時代的論斷。并提出目前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新變化,主要表現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現有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存在的矛盾。這種矛盾帶來的挑戰,比較依靠開放和創新才能戰勝。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建設中,國有企業是最堅定的執行軍,是新時代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先鋒部隊,也是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部署的中堅力量,將在國家新型創新生態系統中發揮出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國家進入新時代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挑戰面前,國有企業的發展責任義不容辭也非常光榮。要實現國家新時代的創新發展,國有企業要和民營企業聯手融合共進步同發展,在對國內外發展資源優化整合、充分利用的基礎上,促進國有企業以創新引領能力作為發展的重要基石,不斷提升企業的全球競爭力,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數量的發展朝著質量發展轉變,為國家解決新時代的主要矛盾,貢獻出國有企業的發展力量。
近十年來,國有企業以制度改革、技術升級、產業轉型獲得了參與全球化市場競爭的良好契機,創造了大量贏得世界矚目的標志性發展成果。目前中國企業已經在衛星導航、深海探測、載人航天、大型飛機、大型橋梁等重要領域獲得了技術創新突破。國有企業在國家大力推進創新型建設中,凸顯了國有企業的關鍵作用和中堅力量。國有企業為適應全球化時代市場競爭進入全面化、白熱化的變化,眼睛向內苦練內功,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市場化升級速度和資源配置效率,在很多產業領域和區域都成功發揮出聚集和協同作用,促進了國家經濟的全面發展。但客觀上看,國有企業的發展面對的阻礙和挑戰依然非常嚴峻,基礎科學研究實力不強、變革型創新成果不多、高層次科研人才不足、創新研究的基礎不是很牢等問題依然需要高度重視,并下大力氣才能獲得新的改觀。
國有企業要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政府對企業改革提出的培育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以深化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為重點,推動國有企業加快建設現代化企業的管理模式,完善企業的相關體制機制和管理制度。要采用并購重組等措施,引進各類資本參與到國有企業的改制建設發展中,推動國有企業吸收融合其他所有制企業在資金、人才等各方面的優勢,緩解發展中大量資金需求的壓力。同時通過對現有內外部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不斷提高資本的利用率。建立更具有活力的發展模式,更有競爭意識的體制和運營方法,促進國有企業從規模、效益、質量上都獲得進步,從而獲得經濟總量、經濟實力的提升。
目前我國的市場規模和經濟增長的空間,已經成為全球其他國家高度關注、重點拓展的領域。我國一直堅持擴大開放的發展方針,讓中國市場逐步具備了全球化市場的雛形。因此國有企業必須放眼全球,樹立開放的經營管理和發展理念。國有企業要借助全球化發展的契機,走上不斷做大做強的發展上升通道。國有企業在發展中要重點掌握整個產業鏈重點環節,在產業鏈的上下游合作、競爭和運作上發揮引領力。要重視行業、產業、國家等各級標準的制定,努力推動中國標準上升為世界標準,不斷拓展海外市場份額,在服務國家發展戰略中,獲得持續發展的恒久動力。
國有企業要聚焦為國分憂、為國奉獻的主責主業需要,在具體管理模式上深耕細作,建立起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企業發展模式。在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上,要借助互聯網信息化發展優勢,推動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向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不斷提高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率和質量。要構建起更加高效、精準的人力資源數據庫,促進企業人力資源的工作效率不斷提高。在財務資金管理模式上,要進一步明晰企業產權,形成多元化股權,提高企業在資金使用、重大項目投資等方面的決策透明度。要建立和完善國有企業的財務風險防控體系,抽調專業人員成立專門機構,將監督和管理全面覆蓋于國有企業的生產經營鏈條中,不斷提高國有企業抵抗市場風險的能力。
國有企業的管理模式是企業實現全面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本文通過研究建議,通過加快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緩解企業發展資金壓力;樹立全球視野,推動國有企業朝著全球化運營方向發展;聚集主責主業,增強國有企業在全球市場的核心競爭力等措施,推動國有企業在新時代發揮出經濟建設領域國之棟梁的中流砥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