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楠
(泰安市腫瘤防治院)
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逐年來的深化,醫療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醫院領導逐漸了解了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內部會計控制也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逐漸占有一席之地。會計控制能夠在根本上提高會計工作的信息質量,同時能夠有效地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保證相關資產的安全完整,確保相關法規的順利實施的一系列工作手段,從財務方面保證了醫院的經營效率和經濟信息的安全可靠性,提高醫院經營水平。
我國大部分醫院在沒有實施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前,都是以非營利性目的為基礎來運轉的。在醫院內部,醫院領導多是醫療專業人員,醫院本身管理層缺乏盈利效益觀念,在實際管理過程中,相對于財務管理工作的提升更側重于醫院醫療水平的提升,缺乏內部會計控制的意識,使內部會計控制的操作在應用過程中產生了極大的難度與不便。
想要一個系統正常運轉,就一定要有一個足夠完善、足夠連貫的規章制度。但是如今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往往是不完善的,財務人員在工作中一般都只根據簡單的信息進行核算報銷,不能做到有據可查、有規可依,往往會出現重復的開支,沒有完善的制度,也沒有在執行過程中的配套措施,這最終導致的就是財務上的混亂,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工作也無法順利開展。
在信息與技術都飛速發展的今天,想要在一個行業中能夠站得住腳而不是被社會所淘汰,就必須與時俱進。但是在醫院內部,一方面,很多會計工作人員仍舊停留在會計工作最基礎也最傳統的工作上,日復一日做著單純的記賬、算賬的工作,卻沒有想過與時代接軌;另一方面,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往往沒有能夠進行風險管理的能力,醫院需要進行大項資金的投資項目往往只需要院領導決策,財務部門卻沒有絲毫的發言權和決策權,使財務部門變成了單純的“賬房先生”,只負責管賬和記賬,這也為醫院的資金運轉帶來了很大風險。
在醫院的預算項目中,往往會出現年初預算不夠科學,年末結算時也缺乏恰當的分析考核辦法的情況。這主要因為很多醫院只根據上年預算、收支情況來進行簡單的總結,年度預算只是在總結的基礎上對國家政策傾斜方向和可能取得資金的項目進行簡單籠統的處理,這種預算的方式沒有細化到具體部門,這種預算僅僅是“理論上”的預算,經常與現實相脫節,預算控制缺少實效性,針對預算的設想與管理更是形同虛設,這也使內部會計控制完全無法進行,年末時針對本年度的收支預算情況沒有任何分析與考核,沒有連接任何獎懲制度,導致預算沒有體現其應有的意義。
想要提高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性,當務之急就是強化內部會計控制意識。醫院有必要加強總會計師在會計工作中的地位,通過提高總會計師地位的方式來確立在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過程中財務部門的核心地位。要求財務部門履行《會計法》的法律法規,針對會計控制的組織領導與協調也需要加強,以保證財務部門的正常運轉。在實際工作過程中,要保證任何人都不能擁有超越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權力,通過合理的財務管理制度對醫院經濟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合理控制與約束[1]。
例如,某醫院規定,院長對單位一切支付性費用都可以實行“一支筆”制度,但又規定所有分管副院長也能夠簽字支付相對應的切塊費用,這樣對財務部門職責的一再分割,也導致了財務崗位在履行內部會計控制的工作職責時出現了操作上的難度。解決這種情況可以結合《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等相關法規制度,建立醫院內部的控制制度評價體系,強化內部會計控制意識。畢竟內部會計控制是一整套相互監督、制約的方法,只有醫院各個層級的人員齊心協力,萬眾一心,不將自己當做“局外人”,才能保證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實施。
想要內部會計控制的制度得到有效實施,必須完善相關制度。醫院為確保內部會計控制的效果,有必要確立有據可查、有規可依的制度,院領導也有必要對財務部門相關制度進行完善和改革,增強內部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少不必要的開支[2]。
例如,一名進修中的醫生,在時長一年的進修期間報銷了一次參加會議的費用,半年后進修結束,又來報銷時長一年的進修費,財務部門調取相關檔案與憑證后發現,兩次出差證的時間上出現了40天的重復,這才避免了重復的開支。在實際的工作中,這種情況不在少數,而在這種情況之下,就有必要對各種規章制度進行健全和完善。以所舉例子為例,除了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出差信息登記制度,還要建立健全的員工出差信息管理系統,將出差時間,往返地點等合理錄入,做到有據可查,有規可依,從根本上杜絕了因重復簽發出差天數而導致的不必要的開支,也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得到完善。
財務部門人員是實施相關財務管理辦法的主體,同時也是制度管理與約束的對象。所以,想要將會計內部控制制度落到實處,實施內部控制的工作,就必須針對內部控制參與人員的素質進行提高。只有財務部門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掌握了更加科學,更加先進的工作方法,才能使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工作越干越好[3]。
例如,醫院需要提高醫院法人、醫院管理層的財務管理意識,通過管理層相應素質的提升,確保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醫院還需要提高內部控制執行者,即財務部門人員的業務素養,財務部門的會計人員需要與時俱進,積極學習并理解、掌握更高層次的專業知識,通過財務部門人員專業素養的不斷提升,專業技能的不斷提高,不足之處的不斷改進,專業知識的不斷補充以跟上醫療衛生體系的發展需要。不僅僅需要針對會計人員的業務技能加以針對性地培訓,還需要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進行提升,從而使醫院內部會計控制得到應有的發揮。
資金是醫院內部能夠運轉的根本,財務是專職管理資金的部門,如果財務資金方面出現不合理的漏洞,其影響及后果可想而知。因此,財務部門針對醫院的發展目標進行合理科學的資金預算是非常重要的。財務部門可以通過根據醫院季度或年度的整體發展戰略目標來實施預算的制定,并以此確定醫院的財務收支計劃,將醫院的各個科室目標與醫院整體目標加以聯系,再進行分工控制。
例如,財務會計應該以各科室在年末時匯總的實際收入數據為基礎,結合次年各科室對于人員增減、設備投入、新業務實施等情況的規劃來進行次年科室收入的預算。在財務部門進行支出預算時,必須采用“以收定支”的原則,不僅要保證醫院業務的正常運轉,還要對支出進行合理節約,量入為出,最后財務部門經過整合處理,最終確定各科室的預算和醫院整體的預算。在預算完成后,醫院內部各個部門需要根據預算自覺運轉,同時由內部會計控制人員對各科室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與考評,并在年末對各科室執行情況與完成情況加以相應的獎懲,獎懲機制可以與部門相關負責人考評相聯系,推動預算的執行。
想要強化內部會計控制,也可以針對審計職能加以強化。內部審計的謎底通常在于幫助本單位審計財務核算的正確性,通常帶有顯著的服務性;同時也能夠通過內部審計了解各項制度的執行情況,通過內部審計來彌補漏洞,從而對醫院財務加以改善。
例如,內部審計應該采用以院長負責制為基礎,輔以獨立的科室的模式,以確保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與權威性。真正的內部審計部門能夠在單位的財務運轉中起到衛士的作用。在內審部門中,工作重心應該逐漸從簡單的事后審計轉變為對工作的計劃預測、工作過程中的跟蹤監督、工作完成后的審計總結這樣三合一的運轉模式。除此以外,還需要從傳統的針對違規違紀審計的查處行為轉向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審計和針對醫院員工工作績效的審計,通過對醫院員工與醫院工作全方位的監督評價,發現醫院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對此要求工作人員加以修正,在審計人員履行職能的過程中,也需要對審計的程序、范圍進行明確的劃分,對審計人員的職責加以明確,以保證內部會計控制在醫院中的應用更加嚴密,運轉制度逐漸完善。
綜上所述,想要國家投入的衛生資源和資金上的資源在醫院運轉中得到合理地分配和使用,就需要醫院內部擁有一個健全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并以此體現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通過財務工作過程中對經營風險的合理規避,將醫院內部會計控制的管理體系逐漸規范化,科學化,并以此為醫院提供可持續發展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