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桂清
解決夫妻間贈與問題,首先應當明晰夫妻間贈與的含義即特征。夫妻間的贈與是夫或妻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對方,對方表示接受的行為。夫妻間贈與相對其他贈與行為具有其自身獨特的特征,首先,贈與人與受贈人身份具有特定性,即夫妻關系,此種特定身份意味著排除了除夫妻關系的同居關系或戀愛關系,其中比較特別的是還包括贈與行為發生在婚前,締結婚姻在后的情況,但一定是后續完成了婚姻的締結。其次,贈與行為具有倫理性,由于身份的特定導致夫妻間的贈與多具有倫理性,婚前的贈與普遍具有以締結婚姻為目的,而婚內的贈與也關乎婚姻的穩定和持續,不僅是單純的財產的轉移,更涉及的婚姻道德和倫理。再次,夫妻間贈與導致了財產聚合具有復雜性,夫妻間的贈與涉及到夫妻財產制的問題,夫妻分別財產制和夫妻共同財產制導致了夫妻間贈與的的路徑和歸屬不同,需要依不同情況加以區別。
在我國,夫妻間贈與普遍以婚姻財產協議的形式出現,婚姻財產協議為夫妻間在婚前和婚內簽署的協議總稱,主要包括婚前、婚內財產協議。婚前、婚內財產協議往往與夫妻約定財產制相混淆[1],我國法律規定夫妻可以以意思表示選擇實行約定財產制,對于約定的時間即可以為婚前,也可以為婚姻進行之時,并無強制性要求。夫妻約定夫妻財產制的主要內容以我國現行《婚姻法》的第19 條規定,針對婚前和婚后所獲得的財產,雙方可協商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2]可以看出夫妻約定財產制是雙方對于婚內財產的概括性規定,即制度選擇或模式選擇。而婚前、婚內財產協議則是生活中夫妻對具體財產歸屬的約定,而夫妻間贈與行為往往體現在了對具體財產歸屬的約定中,如夫妻約定將丈夫婚前的房產更名為夫妻二人共同所有,即為丈夫將房產的一般產權贈與妻子。
除了婚姻財產協議外,夫妻間贈與與贈與合同的性質和司法適用問題則是更為復雜和困難的問題。贈與合同屬《合同法》規制范圍內,屬有名合同的一種,無償性是贈與合同最顯著的特點,即無需受贈人支付對價。同時,贈與合同屬于諾成合同,只要贈與合同雙方當事人達成一方贈與、另一方表示接受的意思表示,贈與合同即告成立。但由于贈與合同是單務的無償行為,并不強制要求符合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原則,對受贈人而言是單純的獲利行為,在贈與人和受贈人的權利義務關系來看,為維護相對的公平原則,法律賦予了受贈人撤銷權,要在規定的時間或者規定的事由發生時,規定的時間為財產轉移之前,即任意撤銷權。規定的事由為法定撤銷權范圍的事項,即法定撤銷權。包括嚴重侵害贈與人或贈與人近親屬,贈與人不履行對贈與人的扶養義務,以及贈與人不履行贈與合同中約定的義務,其中最后一點為附義務的贈與,即贈與人和受贈人約定,受贈人應當在接受贈與后依約定履行義務。
夫妻間贈與是否適用贈與合同的相關規定,應當從以下幾方面考慮,首先,應當認定夫妻間贈與適用與婚姻法內容和精神主旨所不相沖突的規定,即可以認為夫妻間贈與合同是一種特殊的贈與合同。其次,因特點及性質的不同加以區分。夫妻間贈與合同體現的特殊之處在于合同雙方身份的特殊性,夫妻間贈與的目的明確,圍繞著婚姻的構建和產生,這就與一般贈與合同不同,如社會公益的贈與,并不以維系受贈人和贈與人的關系為目的。夫妻間贈與特殊之處還在于,夫妻間本來就具有相互撫養的義務,無需將此義務明確規定在贈與合同中,而一般贈與合同如附義務則必須明確規定,以示權利義務關系,所以,附義務贈與合同的強制規定不是適用于夫妻間贈與。而在贈與合同所規定的任意撤銷權部分,夫妻間贈與也并能夠完全適用,即夫妻間贈與得撤銷要比一般贈與合同更加嚴格,理由為夫妻間具有當然的道德和倫理性,夫妻間基于情感付出及信任感更加厚重,由于夫妻間生活的親密關系,當夫妻間贈與的受贈人在得知被贈與后往往將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情感對待婚姻或贈與人,如贈與人在財產未轉移前撤銷贈與對受贈人的傷害極大,甚至對婚姻的穩定造成威脅。尤其在以結婚為目的的贈與行為中,受贈人基于對贈與人贈與行為的信任,締結了婚姻后,贈與人如任意撤銷贈與,則違背了公序良原則,有騙婚之嫌。
夫妻間贈與行為在我國并沒有明確地規定,以前是依據幾部部門法的相關規定進行法律適用,往往出現各部門法的理念和規定相互沖突的情況。即將生效的《民法典》也是對以前幾部法律相關規定的羅列,對于夫妻間贈與行為的法律制度的完善沒有足夠重視。首先,夫妻間贈與應當有專門條款規定,賦予其獨特的法律效力。夫妻是特殊的身份關系,婚姻是兩個個人的結合,組建家庭,涉及到其他家庭成員,影響的是整個家庭的和睦。畢竟夫妻財產約定與贈與合同引起的物權變動不一致。其次,將夫妻間贈與明確定義以明晰與夫妻約定財產的區別,法學理論分散而復雜,法條則會清晰明了,明確法律規定將有效地指導我國民眾在生活中自主地合法地處理婚姻家庭財產事務。再次,贈與合同經公證后具有不可撤銷性。近些年,我國民眾的公證意識已經逐步提升,但依然還有很多人基于各種原因而選擇不公證,從而留下糾紛隱患。婚前財產的婚后贈與,一方父母對子女的贈與再轉贈與子女配偶等行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公證作為預防性的準司法證明制度,將增加民眾意思自治行為的效力,因此,夫妻間贈與辦理公證,有利于穩定物權,成為安心生活的信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