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 曾恬靜
長期以來,鉛酸蓄電池因其原料易得、性價比高、高低溫性能優越、運行安全可靠性好等優點廣泛應用于眾多領域,但其理化屬性的限制,平均使用壽命為2-3年,意味著其使用過程中將不斷產生廢鉛蓄電池,其含有鉛和含鉛酸液,具有很高的資源利用價值,若拆解、加工利用不規范,則可能導致鉛和含鉛酸液泄漏,造成大氣、水體、土壤環境污染,甚至損害人體健康,造成較大的生態環境風險。
1.鉛蓄電池地下產業鏈已經形成。現大量的廢鉛蓄電池通過非法的個體回收商流入非法再生鉛企業,所產生的再生鉛再進入非法電池生產企業,這樣惡性循環形成了一條地下鉛蓄電池產業鏈。
2.合法回收能力閑置。我國每年產生的廢鉛蓄電池數量已超過400 萬噸,而合法回收卻不足30%。以某省為例,2018 年持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廢鉛蓄電池收集單位共30 家,總收集能力達80 萬噸,實際收集量僅為5220 噸。
3.涉廢鉛蓄電池違法案件頻發。2013至2018 年,某省生態環境部門共查處涉鉛酸蓄電池行政違法案件21 起,處罰款42.53 萬元。移送公安部門行政拘留案件8起,涉嫌刑事犯罪案件12 起。
1.現行法律法規相對滯后?,F我國對危險廢物的管理依據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管理辦法》、《國家危險廢物名錄》等。這些法律法規制定時間都較早,雖多次修訂,但仍滯后于管理現狀。由于無統一的政策支撐,大部分省份均根據自行管理需要開展相關工作,但執行標準不一,其監管形勢并不樂觀。
近年來,國家或地方相繼出臺了多個部門和地方法規,一定程度上規范了廢鉛蓄電池綜合回收行為,但仍缺乏體系管理,存在漏洞。
2.廢鉛蓄電池產生源點多面廣。廢鉛蓄電池環境風險主要存在于兩個環節。一是收集環節,廢鉛蓄電池中的含鉛酸液回收成本較高同時也增加了運輸難度,多數非法收集者將酸液非法傾倒,造成環境污染。二是拆解利用環節,非法拆解利用企業采用國家已淘汰的高污染冶煉工藝,產生的含重金屬的酸性廢水、含鉛廢氣、含鉛廢渣,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或傾倒,絕大多數非法冶煉點為逃避監管,分布在偏遠山區,無線索難查獲。
3.廢鉛蓄電池回收體系不完善。依據現行法律法規,廢鉛蓄電池只能由持有危險廢物綜合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從事收集、貯存以及拆解利用等經營活動。而一方面廢鉛蓄電池具有產生源分散、產生量不固定等特點,要直接從產生點轉移至處置利用單位在實際操作中很難實現;另一方面,危險廢物綜合經營許可證申請門檻較高,許多企業難以達到要求。
4.非法企業競爭成本較低。合法企業為保證全過程規范化管理和達標排放,需更大的環保和管理投入。而非法企業由于逃脫了稅務、環保、質檢等多部門的監管,可以毫無顧忌以更高的收購價格與合法企業搶奪廢鉛蓄電池資源,以更低的價格銷售鉛蓄電池產品。
1.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形成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要實現有效監管,需從多個環節同時著手。因此立法工作應成體系全面推進,建立政府監管下的“閉路循環”,嚴格執行相關技術規范,引導全行業的規范收集利用,通過完善稅費計算方法、運輸資質審核、產品質量標準等方式,采用多種法律、經濟手段約束(或激勵)循環體系內各方合法經營。
2.制定發展規劃,整合資源,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應緊密結合地方特色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綜合考慮資源和能源供給、環境容量、產業基礎、交通運輸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廢鉛蓄電池產業發展規劃,優化廢鉛蓄電池產業的布局。整合現有資源,促成廢鉛蓄電池收集、拆解和有色冶煉行業的有機結合。擺脫廢鉛蓄電池無人收、收后無處去的尷尬局面。還應持續推進產業清潔生產,提高資源利用率,完善有色金屬再生資源利用體系,推動廢鉛酸蓄電池行業向規?;瘓F化發展。
3.落實生產者責任,加強產廢源頭監管。就廢鉛蓄電池綜合回收領域而言,生產者責任延伸的意義在于,一方面可采用以舊換新的方式,吸引零散廢鉛蓄電池進入合法回收渠道,另外可以有效整合現有資源,利用已有的銷售網絡進行回收,減少資源消耗。同時可得到較為可靠的銷售回收數據,更好的掌握廢鉛蓄電池的回收情況,為管理部門制定政策提供可靠依據,因此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依法依規明確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資源環境責任,加強源頭管控。
4.創新管理思路,開展廢鉛蓄電池收集試點工作。為有效建立廢鉛蓄電池綜合回收網絡,生態環境部門應創新管理思路,開展廢鉛蓄電池跨區域收集試點工作,實際管理中做到張弛有度,在前端推動以鉛蓄電池銷售網絡為基礎的廢電池逆收集網絡,明確了收集規范后,可實行收集過程的豁免制度。另各區域集中貯存點應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制度,防止合法企業環境違法行為的發生。同時鼓勵回收網絡與合法再生鉛企業合作,形成合法有效的利益鏈組合,完成廢鉛蓄電池回收的良性循環。
5.強化部門聯動,嚴厲打擊涉鉛蓄電池違法行為。結合專項整治行動、中央環保督察等,加強對涉鉛蓄電池生產企業、涉鉛企業的抽查。對廢鉛蓄電池非法收集、非法冶煉再生鉛問題突出、群眾反映強烈、造成環境嚴重污染的地區,開展點穴式、機動式專項督察。充分運用社會信用評價體系,將涉廢鉛蓄電池違法企業、人員信息納入違法失信名單,在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信用中國”等平臺進行公示,實行公開曝光,開展聯合懲戒。打斷廢鉛蓄電池地下產業鏈,讓非法涉鉛蓄電池企業無法生存。
6.加大宣教力度,促進全民監督。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微信、微博、網站、電視等媒介就廢鉛蓄電池的危害及正確處理方式進行更為廣泛的宣傳。同時充分運用居委會、村委會等基層力量,做好廢鉛蓄電池回收的宣傳和監督工作,及時制止廢鉛蓄電池非法收集倒賣行為。研究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切實提高公眾參與積極性,以全民參與、全民監督的方式來完善廢鉛蓄電池回收利用體系,讓廢鉛蓄電池地下產業鏈無處遁形。
結語:綠色發展是構建高質量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廢鉛蓄電池乃至其他的社會源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已成為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短板和難點,應充分認識其嚴重性和復雜性。我們應該有針對性地建立完善符合我國國情的危險廢物管理體系,疏導結合、推動廢鉛蓄電池規范回收體系建設。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助推危廢綜合利用行業良性有序發展,才能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