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
幼兒教學作為一種啟蒙教育,其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能夠在快樂中認知和開發智力,激發幼兒思維,培養其豐富的想象力。為后續的學生階段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針對幼兒開展音樂教育過程中,意在通過藝術的形式來感染幼兒,豐富幼兒的情感和調節幼兒的情緒,使幼兒能夠在一個輕松愉悅的環境下學習優美的兒歌和相關的樂理知識,并培養其形成健康活潑的性格。
針對幼兒開展音樂教育,不僅能夠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同時也能夠開發幼兒的智力,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和提升幼兒的記憶力,促進幼兒身心和智力的發展。在實踐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為了能夠加深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可以通過音樂劇的形式,并讓幼兒能夠傾聽音樂,以此來培養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如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傾聽《搖籃曲》,幼兒在傾聽后能夠對自己對音樂的感受準確的表達出來。教師再告訴學生這種安靜、舒緩和溫和的音樂是催人入睡的音樂,這時小朋友就能夠聯想到自己睡前媽媽講故事的畫面,或是喝奶的畫面等,幼兒從音樂能夠聯想到具體的情節,這也充分的體現出了音樂教育對于幼兒智力發展的重要性。而這種聯想能力對于幼兒智力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進一步激發幼兒創新思維的發展。
通常,幼兒音樂教育的內容主要接近幼兒生活的兒歌和動畫片的歌曲,這些音樂作品不但具有優美動人的旋律,還擁有敘事的作用,并且在現代多媒體輔助下,使得幼兒音樂能夠以畫面的形式呈現出來,進而有效的促進了音樂教育的作用,通過感知音樂作品的藝術美,在情感上產生共鳴,獲得美的感受,從而識別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與丑、悲與喜、是非與正誤;通過聽歌和欣賞歌舞學會認知事物,這都是音樂教育的審美功能賦予幼兒的必要的發展條件。因此,在幼兒教育中音樂教育是培養學前兒童感知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環節。
當前的幼兒音樂作品主要是針對幼兒生活中的富有趣味性、積極、健康活潑的思想情緒進行反映,因此通過開展幼兒音樂教育,可以對幼兒情感發展起到激勵作用,相較于直接說教而言,其能夠起到更有效的作用。而且音樂具有較強的節奏性,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在音樂節奏下能夠通過肢體律動表達出這個節奏感,使幼兒能夠直接的學生表達情感和理解情感。音樂所起到的這種積極的情感教育能夠為幼兒情感的培養打下良好的基礎。
美國音樂教育學家雷默說過:“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借助音樂模式與音樂情感原理的教育,促使幼兒音樂審美感知與領悟的發展。”由此可見,幼兒教育應將游戲和教學結合起來,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與接受能力,體現出幼兒教育的藝術性。興趣作為幼兒學習的前提條件,在教學中融入游戲,對幼兒音樂教育來說,能夠激發、培養幼兒學習音樂的欲望,也是幼兒音樂教學中重要的教學方式。幼兒音樂教學的目標就是讓幼兒感知、體驗音樂帶來的快樂,引導幼兒身臨其境,實現游戲化音樂教學。例如《丟手絹》經典幼兒歌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幼兒圍成一個圓圈,然后讓一位幼兒拿著手絹繞著同伴跑一圈,圍成圓圈的幼兒就一邊拍手一邊唱歌,拿著手絹的學生就可以將手絹放在某一位同伴的后面。讓幼兒通過游戲的方式一邊演唱一邊學習音樂,不僅讓幼兒產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體驗,還可充分帶動幼兒的感官體驗,引導幼兒認真投入音樂學習中。
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其以讓幼兒體驗到音樂的樂趣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在實際幼兒音樂課堂教學中,需要圍繞幼兒為中心,更好的突出幼兒在音樂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增強幼兒與教師之間的互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使幼兒對教師不再懼怕,并能夠與教師成為朋友,這樣不僅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也能夠進一步鼓勵幼兒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將自己的特長進行展示,從而增強自身的自信心。音樂本就是以情感為中心的,其主要是以聽歌學歌為主,所以在音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一個目標,音樂課并不是為了培養出多少個音樂家,而是讓孩子們感受到一種美的情感,所以,音樂課堂就要創立一種自由、民主、平等的情境,只有在這樣的寬松和諧的環境中,孩子才能與老師進行情感的溝通與交流。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引導者是傳授者,應該時時刻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讓幼兒能夠主動的進行學習。教師要觀察孩子們的天性,總結他們的特點,對于他們喜歡什么進行研究,然后將這些體現在音樂課堂中,一般孩子們比較喜歡的是新奇的事物,不喜歡教條死板的知識,所以音樂教師不能進行死板的進行音樂的教學,而是要創新課堂,促進孩子們的音樂審美能力的提升。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節奏是基礎,相較于音高和音低而言,幼兒更容易感受到節奏。通過培養細微的節奏,不僅能夠使幼兒更好的體驗到音樂的美感,同時也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記憶力。在培養幼兒節奏過程中,可以與說、唱、跳等音樂活合相結合,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幼兒通過肢體運動的形式來與音樂進地合拍,以便于能夠更好的體會到音樂的節奏。比如教師在教唱歌時可先讓兒童通過拍手或者是擺動手臂的簡單形式來掌握歌曲基本節奏,加深對歌詞含義的理解,增強記憶,還可以用拍腿、跺腳等節奏的訓練,讓他們自己聽著音樂手拿打擊樂器打節拍伴奏演唱,要求他們逐步地做到能與歌曲的節奏合拍。這樣在訓練幼兒節奏感的同時,還能夠使幼兒將動手和動腦有效的結合起來,對于培養幼兒協調力、記憶力和想象能力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對于學前兒童而言,通過開展幼兒音樂教育,可以更好的促進幼兒身心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實踐學前音樂教學過程中,要求音樂教師要能夠與幼兒的自身特點和實際情況相結合,積極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音樂教學的水平。并通過對幼兒開展啟蒙音樂教育,進一步培養幼兒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協調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和智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