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華
財務風險指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企業財務狀況偏離預計,致使公司的經營情況惡化的風險。通常把財務風險分為兩類,一是籌資風險,指的是由于資金供需市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籌集資金給財務成果帶來的不確定性。籌資風險主要包括利率風險、再融資風險、財務杠桿效應、匯率風險、購買力風險等。利率風險是指由于金融市場金融資產的波動而導致籌資成本的變動;再融資風險是指由于金融市場上金融工具品種、融資方式的變動,導致企業再次融資產生不確定性,或企業本身籌資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再融資產生困難;財務杠桿效應是指由于企業使用杠桿融資給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帶來不確定性;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變動引起的企業外匯業務成果的不確定性;購買力風險是指由于幣值的變動給籌資帶來的影響。此外還包括通貨膨脹風險、匯率風險、融資風險和衍生工具風險等等。二是投資風險,指企業投入一定資金后,因市場需求變化而影響最終收益與預期收益偏離的風險。投資風險通常包括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是指由于利率、權益價格、房地產價格、匯率等變動,導致公司遭受非預期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指交易對手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時履行合同義務而產生的一種風險。
財務風險的出現會導致企業的盈利不及預期,甚至出現虧損;或導致權益結構變動,負債總額增加,進而提高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影響償債能力;存在財務風險的企業經營的現金流也會不穩定,嚴重的甚至導致企業現金流短缺,致使企業無法持續經營。
首先,從籌資風險來看,壽險公司通過銷售保險的方式,籌集大量負債資金,采用負債融資方式引起公司資本結構變化,從而利用財務杠桿作用帶來超額的盈余,因此資產負債率較高。依據保險合同約定,投保客戶出險,壽險公司應按合同約定支付賠款,如果資產負債率過高,則有可能導致資本金不足以覆蓋賠款,導致壽險公司破產或聲譽受損。同時當前不少保險公司急于擴大規模,高現價產品流行,集中退保屢見不鮮,在監管政策趨嚴,控制高現價產品銷售的情況下,部分激進的保險公司在近年均出現了當年保費收入不足以彌補當年退保金額的情況,給保險公司帶來了極大的流動性風險。
其次,從投資風險來看,如果市場利率下行,投資資產收益將隨之下行,而保險公司仍然要求按合同約定的利率執行,導致壽險公司利差由正轉負,進而導致公司虧損。如市場利率、權益價格、房地產價格大幅上行,則客戶可能選擇退保所持有的保單,轉而投向其他收益更高的金融產品,壽險公司將面臨現金流壓力;且由于保險合同持有時間不如預期,可能帶來利差損和費差損,導致公司虧損。壽險公司提供的保險合同多數為長期合同,保險合同期限可長達數十年,而市場上可供投資的資產通常在十年以內,因此資產和負債的久期錯配嚴重,面臨再投資風險。
第三,經營管理環節中,因為內控制度不健全或執行不到位,導致業務人員編造虛假保險變更事項套取退保資金,在投保環節,私自挪用、占用客戶保費資金;或相關資金操作人員監守自盜,導致公司蒙受經濟損失;或存在虛假費用報銷,導致公司利益受損等。
這些風險不是孤立存在的,多種風險相互作用從而改變或者擴大了企業潛在的影響,對企業產生致命性的影響。因此,針對財務風險出現的這些負面影響,保險公司應該加強財務風險管理。
壽險公司財務風險管控涵蓋會計核算、財務制度、財務操作流程、全面預算管理、財務分析、資金管理、償付能力計量和預測、資產負債管理等在內財務風險識別、風險預測、風險處理體系。
1.作用:會計核算人員按會計準則和公司核算制度等將公司各項財務活動以會計語言記錄,規范且受控的會計核算體系可以有效的收集和高效轉化為可用的財務信息,生成財務報表或財務分析;公司經營管理者可從財務報表和財務分析中識別財務風險和風險預測,采取相應的風險處理。
2.管控思路:保險業內大中型保險公司普遍建立了財務共享中心,通過完善的財務系統、統一的會計核算模式以及對會計人員進行嚴格的考核,可有效控制分散核算所產生的會計信息失真和核算效率問題,極大的提升了會計信息的質量;同時由總部集中進行財務分析,有效提升了經營環節財務風險識別和防范能力。
但也要看到的是,還有不少的中小保險公司無力建立財務共享中心,仍舊采用分支機構自行核算、自行分析的模式,其會計信息和財務分析的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可以考慮建立標準化核算手冊、構建業財數據處理平臺等方式進行優化。
1.作用:全面預算和財務風險管理都服務于企業戰略,為企業創造價值。根據全面預算信息,可以研究分析市場的運行情況、變化特點,評價和預測盈利能力、經營狀況、管理效率和資本需求,為公司制訂科學的發展戰略和各項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以預算為標準的管理控制系統,當風險管理的程序和全面預算管理的過程相互融合時,預算編制的過程同時也是風險識別的過程;預算執行和糾偏的過程也是風險管理的過程,風險的識別、評估、控制與預算管理過程一并進行,從而形成了關于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的全面風險管理機制。
2.管控思路:預算編制過程中將評估公司的戰略目標與利潤等財務指標、償付能力充足率和資產負債匹配等是否匹配,對可能存在的財務風險進行事前風險識別、風險預測。在預算編制完成后,根據預算編制結果設置財務類、償付能力管理類、資產負債匹配類等風險控制指標,并按風險大小設置綠色安全區、黃色緩沖區、紅色警示區的閾值。在風險管理系統中將上述閾值置入,在預算實際執行和評價時,根據閾值和實際值對比發現風險并及時糾偏,控制和處理財務風險。
1.作用:流動性風險和資金收付過程中的道德風險構成了主要的資金管理風險。在公司各項重要經營環節嵌入流動性風險管理環節,尤其是產品開發管理和投資決策中嵌入流動性風險管理環節,將有效提升流動性風險防控。建立以信息系統、制度、內控流程為閉環的資金管理體系,將有效降低資金管理中的道德風險。
2.管控思路:流動性風險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產品開發策略、產品銷售策略、售后服務等重要的經營環節會極大影響保險產品的存續時間,導致公司潛在的流動性風險。保險公司經營管理層應高度重視與支持流動性風險管理工作,結合資產負債管理工具和技術以及相應的信息系統,建立公司從產品開發至資金運用的整個保險產品生命周期的流動性風險關鍵指標分析和共享機制,實現對公司流動性風險的有效識別、監測,及早防范化解。同時涉及流動性風險的產品開發、投資管理、業務管理、財務等部門應定期對流動性風險指標進行滾動測算,并向公司經營管理層進行匯報指標情況和分析。同時公司應完善完善融資通道,在現金流出現階段性短缺時,可以通過短期融資方式予以彌補。
在資金收付中存在大量操作風險,為了規避銷售人員侵占、挪用保險資金,目前行業內主要是依靠建立零現金收費方式,杜絕銷售人員接觸保費和賠付支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類似風險事件已大幅減少。在應對資金操作人員道德風險方面,業內比較成熟的做法是建立總部集中的資金賬戶和支付體系,分支機構僅設立保費收入賬戶,且的保費收入戶由總部人員定時劃撥至總公司,費用支出、業務支出均由總部集中支付,分支機構基本不接觸資金;將資金操作局限在總部少數幾個人員,同時有條件的公司可以還可以采購財務機器人,由財務機器人根據設定的規則進行資金操作,極大的減少了道德風險。
1. 作用:保險公司的高負債經營模式下,部分公司盲目追求保費規模,導致產品銷售質量差,成本高企;同時在投資端,為追求高回報,頂格配置二級市場股票等高風險資產,或追求資產錯位的超額收益,短險長配,導致其很可能資不抵債或引發流動性風險,甚至導致保險公司倒閉。償付能力是保險公司償還債務的能力,建立完善、有效的償付能力管理體系是確保公司規避財務風險,穩健經營的基礎。
2.管控思路:在遵循風險導向的邏輯和原則基礎上,保險公司應參照償付能力監管規則,深化償付能力充足率變動分析,從影響償付能力狀況的風險因素出發,逐步、深入分析公司面臨的主要風險,挖掘指標變化背后的經營管理方面的原因,不斷規范公司經營管理行為。
在實際資本方面,保險公司應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實現公司凈資產穩步提升,保證公司實際資本穩步增長;在產品戰略方面,應確保保障型、長繳費期型產品在總保費中的合理占比,利用高保障產品的剩余邊際較高的特點,提升實際資本。
在最低資本方面,保險公司應加強業務品質管理,促進繼續率提升,限制高收益低保障業務的占比,避免保險風險最低資本過度增加;設置市場風險偏好和閾值,合理配置投資資產,避免片面追求投資收益率,而大量投資高風險項目;加強交易對手盡職調查管理,避免投資信用風險超出風險偏好的項目,降低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最低資本增長幅度。
1.作用:資產負債管理,是指公司在風險偏好和其他約束條件下,持續對資產和負債相關策略進行制訂、執行、監控和完善的過程。保險公司資產負債管理的總體目標是通過適時、合理、有效的資產負債管理機制,實現公司資產和負債決策、行動的協調統一,達成公司資產和負債的期限結構匹配、成本收益匹配和現金流匹配,防范資產負債錯配導致的經營風險。
2.管控思路:首先,資產負債管理是一項需要平衡全公司各項經營活動矛盾的工程,因此保險公司應根據公司治理結構,厘清包括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在內各層級組織的職責分工,將資產負債管理納入公司考核體系,確保資產負債管理工作得到足夠的重視,并能切實執行。其次,全面預算管理也是平衡保險公司各項經營活動和資源的工具,在滿足風險管理偏好的框架下,將資產負債匹配評估嵌入保險公司全面預算中,對業務規劃、資產配置規劃等內容進行評估,有利于優化公司戰略和經營目標,優化產品體系、保險業務經營,提高資金運用效率,滿足資產負債的良性互動,防范資產負債錯配風險。三是,防范資產負債錯配風險,還需建立聯動資產負債管理模型與工具,在資產配置、產品開發等日常經營行為前,快速分析對資產負債管理評估的量化影響,實現資產負債“雙輪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