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凱
科研事業單位無形資產技術含量高,專業性強,在研發階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形成周期長,特別是最后是否能形成無形資產存在不確定性,其所能實現的經濟價值難以體現。同時隨著技術更新,無形資產能否持續的產生價值很難確定。
無形資產沒有實物作為載體和依托,并不獨立存在,而是依附于一定的有形資產,共同服務于單位。而且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無形資產的服務年限不確定,就需要定期的對無形資產進行評估,確定該項無形資產的真正價值。
無形資產能給單位帶來遠遠高于其成本的經濟效益。科研事業單位無形資產越豐富,則其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越強,隨著國家鼓勵促進成果轉化政策的出臺,科技成果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激發廣大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與傳統企業相比,科研單位無形資產的比重較傳統企業更大,科研單位在高級人才儲備、新產品研發等方面投入巨大,由此形成的技術、人力等資本在單位資產中占有較大比重。其次,無形資產的積累依賴于科技研究與開發的持續投入,不斷的投入研發才是科研單位的生存之道,因此科研單位往往有著數額較大的研究與開發費用。最后,無形資產消耗占產品成本構成的主要部分,通過攤銷將無形資產逐漸計入到產品成本之中。
大部分科研事業單位沒有對無形資產的管理足夠重視,管理方法過于簡單。無形資產相關數據只少量的顯示在報表之中,對無形資產相關數據的收集、整理、跟蹤、反饋并沒有引起重視,單位無形資產管理沒有方向、資料支撐。由于無形資產沒有實物形態,看不見摸不著,并且無形資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難以衡量,單位沒有對其進行充分的評估,甚至有的科研事業單位研發成本僅作為當前費用核算,沒有資本化核算,未形成無形資產,致使無形資產利用率低,甚至流失的現象。
科研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的研究與開發支出核算不盡合理。我國將無形資產的研發劃分為研究與開發階段,前者計入當期損益,后者予以資本化。研究與開發階段是否能準確界定也影響無形資產的計量成本。面對不斷多樣的無形資產,我國仍只采用歷史成本法,計量方法較為單一,不利于真實反映無形資產的價值。
尤其是科研事業單位中無形資產的確認周期比較長,特別是專利權的申請期與確認期不一致,在加上很多科研事業單位在核算專利權的成本時,沒有將復雜的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費用進行歸集,只是簡單的將專利的申請費用作為無形資產的初始成本,導致無形資產的價值嚴重被低估。
1.科研事業單位沒有建立完善的無形資產的管理制度,致使無形資產管理的職責不明確、核算不準確、登記不及時,無法形成多部門聯動,相互協作齊抓共管的局面,同時,也沒有規范管理流程,致使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記錄、登記、報告、轉讓等相關工作嚴重脫節。
2.無形資產培育的相關投入不足。我國科研事業單位技術人員比例相對較低、研發投入不足,均遠低于國際平均水平,使得發展后勁不足、競爭力有待加強。
3.無形資產營運收益不高。無形資產研發重復性研究較多,只有較少科研單位能掌握核心技術,更多的從國外進口,在國際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是科研單位財富的流失。
無形資產的管理一直是現代高新技術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科研單位要想在當前市場經濟中取得更好的發展,必須加強對無形資產的重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宣傳普及無形資產法律法規,調動員工積極參與管理,不斷提高無形資產管理的意識。使科研人員充分的意識到科技成果轉化與無形資產的管理密不可分,促使提高科研的創新能力和創新質量,發揮知識價值的作用。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防范意識,加大無形資產的監管力度,減少無形資產流失。
緊跟知識經濟時代前進的步伐,建立健全無形資產的核算、評估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科研事業單位自行研發無形資產的積極性,增強科研單位的核心競爭力,有效利用優惠政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科研單位創造更多的利潤。建立起符合自身發展的研發體系,不但在基礎設施方面,同時也要加強對科技人員的投入,股利員工創新、研究。
應用信息化手段對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記錄、登記、報告、轉讓等工作,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使各部門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有效銜接,形成職責明確、權屬清晰、成本可靠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無形資產管理水平,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貫徹落實知識價值。
無形資產管理對整個事業單位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良好的無形資產管理體制機制有利于推動科研事業單位的發展,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和科研創新質量,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的發揮無形資產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