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穎
1.對內部會計控制認識不足,觀念淡薄。部分管理者,由于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思想觀念和經營方式還未轉變過來,有章不循、執法不嚴,使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失去了應有的剛性和嚴肅性,企業負責人行政干預會計工作,致使內部會計監督流于形式,會計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會計職能未得到有效發揮。而許多民營企業家是依靠機遇和冒險精神開始逐步完成原始積累的,他們不了解會計,對會計不太重視,內控意識不強,甚至誤認為內控的建設和管理會制約企業的發展,步驟增加了,工序麻煩了,會給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諸多不便,因而并未建立完整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將已訂立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作為應付外來審計的門面。
2.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效。一是內部會計控制系統組織不健全,把執行了業務規章制度完全等同于加強了內部會計控制系統。一些單位受利益驅動,重經營輕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約束機制尚未建立起來,內部會計控制的組織網絡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健全讓位于業務的發展,以致使既定的內部會計控制失控。二是偏重事后控制。目前我國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從總體上來看,基本上屬于以補救為主的事后控制。三是重錢財等有形資源的控制,輕人員素質、信息等無形資源的控制,有些企業甚至仍存在重錢輕物的現象,損失相當嚴重。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連正規的財務部門也沒有建立,會計、出納及財務審核工作由一個人完成。
3.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執行的監督不力。有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已建立內審機構的企業由于不能很好重視內部審計機構的重要作用,在開展工作時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約,無法真正發揮監督的職能。各職能部門之間、各崗位之間缺乏必要的監督,導致各職能部門自成體系、各自為政。同時,也有少數內審人員業務素質低,不適應工作的需要。這導致企業內部監管不力,單位負責人私自對外投資,收益不入賬,中飽私囊;單位內部各職能部門都開設銀行賬號和設有“小金庫”,坐支現金,賬證、賬賬、賬實、賬表不符,違規違紀,弄虛作假現象嚴重,資金管理嚴重失控,甚至發生負責人卷巨額公款外逃的事件等等。
4.會計稽查工作不到位,考核、獎懲力度不夠。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要求企業加強會計稽核工作,通過賬實、賬證、賬賬、賬表的核對審查可以有效彌補財務管理的漏洞,防止因財務舞弊而造成企業資產的流失。然而,一些中小民營企業財務部門的日常或會計期未的對賬、稽核工作流于形式,賬實、賬證、賬賬、賬表的核對審查等基礎工作草草了事,稽核的范圍有限,以偏概全、以點代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其實,內部會計控制貫穿于會計核算和生產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特別是賬實核對,購銷業務監督考核等基礎工作更是一項嚴肅、細致的工作,會計稽核是實施內部牽制與控制的重要手段。
5.財務人員素質不高。許多中小民營企業規模小,主營業務相對單一,經營活動相對簡單,因此對會計崗位不重視,會計人員無證上崗現象嚴重,這部分人員專業知識不扎實,在業務操作過程中,經常出錯,導致會計信息嚴重失真。更有些會計人員為處理好上下級關系,主動為企業設賬外賬,順從領導意圖辦事,人為捏造會計事實,修改會計數據,虛報營業成本費用或虛計營業收入,人為推算利潤,假賬真做或真賬假做,造成會計信息失真,并造成以后內部審計困難。
6.風險意識差,內部壓力不足。由于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經營風險不斷提高。然而,從我國企業的現狀來看,企業的風險意識并沒有提到應有的高度,還停留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賣方市場的水平上,沒有形成風險意識,更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
1.加強政府扶持創造良好的內部會計控制環境。在政府轉變職能的過程中應該加大政府對企業的財政資金投放力度,為企業發展壯大注入新鮮的經濟血液,用以帶動企業創造寬松的內控環境;同時,在政府發揮宏觀調控的過程中要加強對企業內控信息化設施的投入,使企業靈活應對風險而做出有效調整來應對危機,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2.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以前頒布實施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和規章大多數過分關注企業中的審計、會計以及財務管理等方面的內容,如今,國家要完善有關內部會計控制實施過程中的法律法規,對于風險控制臨界點不明確的部分也要加強明確劃分確切規劃的相關政策,使內部會計控制按照完善的法律法規實施,增強其運行效率。
3.轉變觀念,樹立正確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意識。加強宣傳,提高對內部會計控制的認識,明確其重要性,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明確權力和責任對等,樹立內部會計控制面前人人平等,防患于未然等思想觀念。加強對企業主的培訓教育,讓其充分認識到內部會計控制在促進企業管理、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維護企業合法權益中的重要作用。促使其起到帶頭表率作用,并將意識逐步滲透到下級員工中,樹立正確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意識。
4.適應會計控制的要求,科學、合理地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應深入到企業各個角落,了解企業實際情況,合理設置財務工作崗位,明確責任權限,形成相互制衡機制。依據《會計法》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因地制宜地制定適合本企業的內部會計制度,明確會計工作流程,建立崗位責任制,充分發揮會計的監督職能。在建立內控制度時,還要充分考慮經濟性原則,重點抓重要的業務循環,抓重要的關鍵點,盡可能用低成本達到最佳的內控效果。
5.完善與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相配套的監督機制,加大企業內外監督力度。一方面,企業應設置內部審計機構或建立內部控制自我評估系統,要定期對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進行稽核,以事實為依據,以制度為準繩,稽核的結果以及相應的獎懲應有透明度。另一方面要不斷加強外部監督,政府應建立統一的會計控制規范,使企業有依據可循,同時還應加大執法力度,督促企業不斷完善內部控制制度。財政、稅務、審計等部門要合理分工,建立崗位責任制,并注意加強彼此間的信息交流,形成有效的監督合力。
6.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強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執行。激勵約束機制是調動會計機構、會計人員執行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有效舉措。對于單位建立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所有人員都必須認真執行。要建立一套相應的考評和獎懲制度,定期進行考核評價,將評價結果與個人的收入相聯系,對于認真執行的內部會計控制的部門和人員,要給予一定的獎勵;對于不認真執行內部會計控制的部門和人員,要給予相應的處罰,執行過程中要注重透明度,要一視同仁,真正把內部會計控制落到實處。
7.注重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把好用人關。首先,企業應大力加強人本管理,不斷提升人員素質,按照不同的崗位特點,來選定不同的人才,并定期對其進行考核,不合格的及時進行調整。其次,要加強后續教育;積極對在職員工進行職業道德培訓和業務技能培訓,鼓勵更多的員工外出深造,不斷提高其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會計專業技能。最后,要建立崗位輪換制度,以便及時發現和糾正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差錯和不軌行為,消除有些人蓄謀侵占盜用企業資產的念頭。因此,加強對財會人員的意識形態和道德觀念及其經濟倫理的教育是極具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