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宋 玲
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對于企業的建設與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但存在管理周期長、程序復雜、管理難度大等實際問題,因此加大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工作力度、完善具體管理模式,能夠對企業的良性運營發揮出巨大的促進作用。
(1)投資規劃缺乏整體一致性。許多企業在制定長期發展目標及戰略規劃時缺乏對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工作的關注與重視,缺乏對該項工作的認識和了解,沒有形成統一完整的管理認知,在規劃設計制定過程中大都注重短期利益的獲得,忽視了長期性戰略目標的實現,對企業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企業在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工作上大都實行統一調配的集中管理模式,只注重對企業實物固定資產的管理,與實物資產相對的固定資產無法進行科學估算與合理配置,對其各組成部分的實際發展價值及投入產出比存在模糊管理現象,最終導致資產閑置及流失。(2)固定資產核算控制機制不健全。在一些企業內部存在固定資產賬實不符的嚴重核算問題,這是由于企業為了減少固定資產投資所得稅的費用支出,就采用掩藏實際經營情況、對已竣工項目采取不入賬的操作方式,以促進稅后利潤最大化實現;一些企業為了增加經濟收益,以當期經營狀況為依據對固定資產進行虛假折舊操作,導致出現資產綜合評估價值與實際情況嚴重不符的現象;企業缺乏健全完善的內控機制,只注重資產配置而忽視后期的保養維護工作,以此降低成本支出謀求眼前利益,最終導致固定資產受到嚴重損害。(3)投資管理流程缺乏科學性與完善性。具體投資行為缺乏科學決策的指引和嚴格制度的約束,流動資金滯留、資產空殼化運行等問題時有發生;實際投資風險系數較大,極易發生盲目投資等實際管理問題。許多固定資產項目不僅沒有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反而成為大量消耗成本資金的發展累贅;相關管理部門只注重固定資產的購置工作,導致出現資產設備缺乏專人管理、日常養護無人問津等現象。沒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數據管理系統,各部門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數據共享活動,管理水平及運營效率被極大削弱和降低。
1.制定科學規劃,優化結構配置。企業要對自身的固定資產投資活動制定出科學合理的長期發展規劃,結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在購置固定資產時認真做好市場調研及資產價值評估工作,對其可操作性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從而制定出既符合市場發展需求又滿足企業實際需要的投資決策;對企業現存固定資產價值結合實際增長率、利潤率、產值率等內容進行綜合評估,盡力盤活閑置資產、優化固定資產配置方式,不斷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效率及投資效益。
2.健全核算制度,完善內控機制。針對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管理工作建立起健全完善的核算制度與內控機制,確保企業在固定資產的購置及管理上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具體內容如下:制定出科學嚴格的固定資產預算、核算制度,明確各管理部門的具體職責范圍,將固定資產的審批、購置、管理等內容劃分給不同職責部門管理,各個部門建立起相互協作、互為監督制約的關系;建立起科學高效的激勵考核機制,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參與動力,促使具體投資管理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3.嚴格管理流程,有效轉化風險。企業要將自身的固定資產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出不同種類,在此基礎上實施差異化投資管理。涉及到那些價值高、技術新的固定資產,必須予以重點維護與保養,以保障企業生產技術的革新與經營效率的提高;涉及到那些技術含量低的如建筑物等固定資產,也要加強后期維護工作,以有效節約管理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制定系統周密的固定資產轉讓、處理、報廢操作制度,嚴格審批流程,防止固定資產的閑置、損耗與流失;完善企業內部會計核算工作,實行科學嚴格的折舊操作制度,以此確保固定資產的合理使用。
4.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統,實施全程監督管理。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手工統計等傳統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模式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當前發展的實際需要。因此,企業必須建立起科學高效的現代化信息管理體系,實現各個管理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幫助企業高層對固定資產的運營管理及損耗變化情況產生全面深入的了解,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投資管理決策;采用多種培訓方式全面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專業素養,以此提高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效率及實際運營效益。
伴隨我國經濟市場競爭形勢的加劇,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工作開始得到廣泛的關注與重視,健全的固定資產預算核算機制、嚴格的內部控制系統及科學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都對企業的建設與發展產生著積極的影響和作用,因此需要我們對其加大關注力度,注重企業固定資產投資管理模式的創新與完善,從而推動企業的良性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