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楊俊 田萬如 鞠馨瑩
(河北金融學院)
雄安新區作為我國有重大發展指導戰略,有著雄厚的政策支持和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實現現代科技金融體系與雄安新區規劃相結合,雄安新區金融業發展將本著以創新推動新區功能全面化。
傳統商行的壁壘也頻發于集中凈利潤增速、凈利差以及資產質量的顯著下滑,商行體制轉型迫在眉睫。從商業銀行自身角度講,實現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訴求劇增。隨著互聯網企業等新興競爭主體跨界競爭的日趨常態化,在第三方支付平臺和“影子銀行”的沖擊浪潮中,商業銀行市場份額被蠶食、金融支付結算能力逐漸削弱,阻礙銀行業態發展勢能。資產質量承壓、利率市場化穩步推進等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加之金融科技創新“步步緊逼”,雄安新區為首的新型商業銀行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因此面對互聯網新時代下的金融新勢力的競爭,商業銀行需要立足自身,不僅從經營理念上進行優化推新,還要同金融科技相結合,在營銷推廣、機制體制、服務模式等方面進行創新升級,抓住新機遇、迎接新挑戰。
建設雄安新區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已成為國內外廣泛關注的焦點。為建設更高水平、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創新驅動發展新城,雄安新區的建立發展給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帶來更多市場機遇。楊福曉(2019)針對雄安新區銀行業人員資源配置不足、科技金融基礎薄弱、金融創新需求迫切的現狀,提出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推出智能化的服務模式和定制化金融產品,對雄安新區創新驅動金融發展的模式更加切合。
王志明(2020)提到建立以計算機和網絡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銀行業務,要正確認識金融科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金融的作用,從而建設數字化、智能型銀行。沙思穎(2019)表示銀行系金融科技的發展利用科技賦能客戶、運用大數據優化數據管理、加強平臺打造流程等手段,在降低銀行轉型升級的拓展網點、人員的所消耗成本之外,實現業務的創新、客戶體驗和管理效益上均有所提升。宋穎新(2019)強調為應對加強銀行業聯動營銷避免內部無序競爭,建立適應雄安新區發展模式的信貸與投資管理體系,加大監管力度。
然而,雄安新區地域金融制約因素同樣突出。郭威(2019)提到新區發展中金融資源分布不平衡、政策梯度和放貸模式單一同樣亟需應對。要強化協調內資源配置、完善頂層設計、優化貸款政策等手段支持發展。
雄安新區銀行業建設面臨傳統銀行業發展的壁壘,第三方金融機構的泛濫和支付中介角色喪失逐漸成為打擊銀行業務的因素。另外,雄安新區自身所處金融資源分布不均衡、金融服務水平差異較大、金融政策梯度不明顯的外部金融環境同樣使得雄安新區的金融發展受到制約。商業銀行面臨的內外雙重的挑戰。
在互聯網金融提供的更加便捷性移動支付的服務下,商業銀行支付中介作用被不斷削弱。例如,第三方支付平臺的興起直接沖擊商業銀行的支付中介功能,同時,大批量“影子銀行”的出現,更加凸顯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固化。此外,科技創新背景下新興互聯網金融機構吸納小額資產能力提升,社會閑置資本再利用效益進一步提升。由于商業銀行自身經營模式固化,忽略小微資本投資效能成為客戶流失又一大原因。
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服務無法達成完全信息化,這導致作為線下業務為主的商業銀行銀行拓展規模和服務范圍需要不斷拓展網點渠道。另外,商業銀行地域差異和時限同樣影響業務能力。對于小型商業銀行的運營存在地域差異明顯較大,既不利于商業銀行業務效益提升同時也影響客戶的服務體驗。對于互聯網金融,線上獲客打破時限和空間的限制,既優化客戶的服務體驗,又豐富金融數據基礎,促進金融服務數字化。
雄安新區地處京津冀三角帶,在其內部金融發展過程中不僅需要吸納周邊金融資源,同時,也要解決和協調區域金融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從整體金融發展來看,河北地區的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明顯偏低,京津兩市機構金融服務體系相對超前,區域性發展差距較大,可能造成差異性競爭,不利于雙方金融機構的發展。此外,區域間金融服務的差距不利于北京、天津等地金融服務產業外遷,從而限制雄安新區的金融發展。
雄安新區缺乏財政基礎,缺少金融實體支持,加之金融行業強監管的態勢。商業銀行想要提升效益,勢必需要突破傳統固化運營和發展模式。作為金融試點地位的雄安新區為金融創新的探索提供更加有利的條件。2018年,商業銀行成本收入比整體下降,但科技領域的支出不降反升。截至 2019年6月,已有十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成立。目前雄安新區的金融創新態勢良好。金融科技的應用仍然是建設的重點,利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手段提供金融解決方案為商業銀行業務建設賦能。例如,無人柜臺、遠程視頻智能面審,人工智能客服等。在網點、人員等實體金融要素拓展的條件下,利用科技手段擴大服務能力,提升商業銀行發展效率。
商業銀行發展轉型對雄安新區金融業發展的推動不可或缺。在現有條件下,雄安新區商業銀行發展不僅在內部傳統運營模式和服務模式下需要進行革新升級,提升商業銀行效率。而且也要重視市場調節和宏觀政策手段的作用,重視區域金融發展不平衡,關注政策導向推動金融體制良性發展,為新區建設的金融業態持續穩定發展提供動力。
雄安新區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和新區創新發展逐漸形成發展的矛盾。宏觀層面上,針對雄安新區的發展提出針對性的區域發展政策。促進區域金融行業改制,調整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適應雄安新區地域發展路徑和規劃,建立統一聯動的金融發展體制,重視新區內金融監管體系的完善。此外,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自身體制升級改革,在順應新區內金融發展路徑前提下,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效能。
對于商業銀行而言,金融創新不僅僅是加大技術投入和引入優質人才的進步,更多在制度層面、政策方面的創新改革。良好的機制和優質的人才是競爭的基礎,商業銀行業要樹立創新發展思維,加強科技和業務的融合,重新組織跨區域協同、聯動的發展體系,避免內部無序競爭。同時,吸納專業技能人才,加快金融科技研究應用的準備,成立金融科技研究部門,做好推動金融科技發展的規劃和目標,把握發展先機。
商業銀行的發展要通過金融科技和服務模式、數據管理等層面的結合,提升盈利效能。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力度,在創新驅動的背景下,結合政策導向,充分利用新區政策紅利發展商行自身金融科技效率。商業銀行通過收集客戶個人信息、交易信息量等數據,結合各類場景進行營銷服務,打造差異化、場景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務能力。此外,關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優化數據管理的重要作用。商業銀行應利用自身較完備的客戶數據資源,破除不同金融業態的數據壁壘,重視客戶信用度、交易行為等數據基礎,防止數據濫用,促進建設數據信息生態化。例如,平安集團推出“平安腦”智能金融交叉營銷產品,利用金融科技描述客戶畫像標簽,實現精準營銷,從而提升合同成交率。
充分移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互聯網技術實現風控能力,樹立風險管理意識,在商業銀行日常運營服務中嵌入風控管理業務,提升風險控制的及時性。銀行業要同監管系統對接,提前規范數據標準,建設風險控制體系,降低非系統性風險。商業銀行應不斷推動行業內風險把控機制建設,確保有效及時的溝通能力,透明監管信息,完善金融科技生態建設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