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祥現
(中國電力財務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新金融會計準則作為我國金融企業會計管理的理論依據,對于強化金融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市場經濟體制的作用下,我國金融體系逐漸向多元化和正規化發展,使得會計核算標準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新金融會計準則應運而生。隨著新金融會計準則的頒布與實施,我國金融企業在多個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只有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才能在新時期獲得長遠的發展,從而推動我國金融體系的不斷成熟與完善。
相較于非金融企業而言,金融企業在資產業務方面具有規模大、種類多等特點,因此對于金融業務的實際要求也相對較高。根據新金融會計準則的內容來看,準則在金融資產的分類與確認方面對舊準則就行了完善和改進,并對金融企業產生了較為深刻的影響,具體可以歸納為以下兩個方面。
1.1.1 分類的邏輯順序存在明顯的差異,導致金融資產的核算方式發生了變化
舊準則規定:一切可供出售的金融資產充當著不符合其他金融資產定義的金融資產。而新準則就該內容進行了嚴謹的論述,在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時,尤其是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分類,其核算標準更為嚴格,應當先對現金量進行測試,然后將符合合同目標的現金量計入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這樣才能確保金融資產分類的有效性。[1]而對于未能通過現金量進行測試的金融資產,新金融會計準則也有明確的規定,這部分金融資產將以其他業務模式的金融資產被歸類為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
1.1.2 金融資產分類的變化影響著企業利潤,且影響范圍越來越大
針對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來講,由于這部分資產來源于到期貸款和應收賬款,且這兩部分金融資產的計量方式并未發生改變,因此這部分金融資產不會對企業利潤造成太大的影響。而債券類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也保持原來的計量方式,即采用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綜合收益的方式,其核算內容在新舊準則上并無明顯的差異,因此也不會對企業的利潤產生影響。[2]雖然在核算方式上沒有太大變動,但是在最終確認時卻發生了變化。舊準則規定:在確認債券類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需要將這部分資產產生的其他綜合收益轉入企業利潤,而新準則就這部分規定進行了改進,新準則明確指出:在確認債券類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時,應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所產生的綜合收益轉入留存收益。通過對核算方式的改變我們可以看出,新準則在對金融資產進行相關處理時,減少了對企業利潤表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業利潤核算的準確性。與此同時,由于核算方式的改變,導致預計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占比將發生變化,說明這類金融資產對企業利潤的影響范圍也隨之擴大,金融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調整,以便獲取巨大的經濟效益。
相較于金融資產分類對金融企業的影響而言,新準則的更改內容對金融企業影響最大的就是金融資產減值。具體來說,新準則引入的預期信用損失與舊準則相比增加了資產減值的數額,同時也擴大了其損失范圍。此外,針對需要計提減值損失的金融資產種類的劃分來看,新準則對其分類進行了優化調整。舊準則指出:除了交易性金融資產以外,其他類型的金融資產類型都需要計提減值準備。而新準則規定:在舊準則的基礎上,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和部分以公允價值計量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也不需要計提減值準備。[3]對于新準則新引入的預期信用損失模型,許多金融企業還處于初級探索階段,對于該模型所需的數據信息還有待完善,這就要求金融企業必須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針對性的預期信用損失模型,將新金融會計準則作為指導依據,從而更好地滿足實際工作的開展需要。
會計人員作為金融企業會計核算的主導者和踐行者,其專業素質直接影響著會計管理水平。由于受在舊準則的長期影響,相關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很容易習慣性地采取傳統的核算方式和方法,導致核算結果的準確性與合理性大大降低。為此,金融企業必須要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專業培訓,使其全面了解新準則的修訂內容,并掌握最新的會計處理方法,從而為實際工作的有效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一方面,金融企業要為會計人員提供充足的學習和培訓機會,采取創新性的培訓方法,切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促進會計人員專業素養的顯著提升。以往的培養方式主要以理論培訓為主,而對于會計人員來說,其工作性質更加注重實踐操作。因此,金融企業必須要轉變傳統的培訓模式,將理論培訓與實踐培訓相結合,不斷提高會計人員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爭取在落實新準則會計處理要求的同時,也能滿足會計人員全面發展的實際需要。另一方面,金融企業需要為會計人員提供分析新準則修訂內容的機會,引導會計人員按照合同條款對金融資產進行分類,在分類的過程中體會新準則的先進性和科學性,從而強化會計人員的記憶和理解,針對貫徹落實新準則的基本要求是極為有利的。
通過上述內容我們可以看出,新準則的修訂對金融企業的利潤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鑒于此,金融企業必須要掌握其影響范圍,結合實際情況對當年的預算進行調整。與此同時,還需要對業務部門進行相應的調整。具體來說,金融企業應該對以投資金融資產獲取利潤貢獻作為業績考核依據的業務部門進行優化調整,這是因為在舊準則的影響下,其考核標準較為單一,不僅影響了考核結果,而且還降低了企業利潤核算的精確性。[4]隨著新準則的頒布與實施,金融企業必須要不斷提高考核標準的多樣性,以便滿足考核工作的實際需要,從而推動金融企業的健康發展。
除了上述內容以外,金融企業還應該建立健全預期信用損失模型,結合新準則對其進行完善和改進,針對每項金融資產減值,應將其計入次年的預算中,這樣才能確保資產減值的合理性。由于預期信用損失是新準則引入的新內容,許多會計人員對其并不了解,這就要求金融企業必須要選擇專業的從業人員進行指導和引導,幫助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收集有效信息,從而不斷完善模型體系。[5]在此過程中,會計人員需要將新準則作為指導依據,結合實際工作情況建立完善的數據信息管理制度,以便確保會計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從而為獲得理想的管理效果提供可靠的保障。唯有如此,才能幫助金融企業更好地落實新準則的基本要求,從而在根本上彌補舊準則的不足之處。
綜上所述,新金融會計準則對我國金融企業的會計核算做出了全新的指示,在多個方面改變了金融企業的會計核算標準。要想確保金融企業會計管理質量的顯著提升,相關人員必須要即時做出工作調整,按照新金融會計準則的基本要求開展實際工作,從而實現新舊準則的有效銜接。對于金融企業而言,新金融會計準則在很多地方彌補了舊準則的不足,同時也增加了全新的會計核算內容,只有將新金融會計準則作為開展實際工作的參考依據,才能提高金融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學性,從而為促進我國金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