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琨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勝利油田分公司技術檢測中心)
可持續發展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代名詞,也是企業轉型升級中的代名詞[1]。當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不僅需要從外部予以轉型,也需要不斷優化內部各項控制措施,解決內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企業以合同管理為核心建立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經營戰略目標,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2]。合同絕不僅僅是一項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工具,其還具有很強的法律效應。企業只有不斷強化合同法律風險管理,才能從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角度對法律風險進行分析與把控,將損失控制在最低范圍內。例如,一旦企業與其他市場經濟主體因商業活動、貿易活動以及其他活動產生糾紛后,就需要尋找合同中對于己方有利的條款,分析合同中對于己方不利的條款,才能在談判活動以及司法活動中占據主動權[3]。因此,企業以合同管理為核心建立法律風險防范體系,可以更好地實現依法合規目標以及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從法律層面來看,企業與其他市場經濟主體訂立合同過程中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利益以及人民群眾利益,不得就違法違規性事項訂立合同,否則將會導致合同出現無效的狀況[4]。同時,企業員工也不得采取脅迫、詐騙以及商業賄賂等方式來商定合同。一旦出現上述狀況,影響合同的效力,不僅會導致企業正常經營活動的開展,也會影響企業在社會中的形象。除此之外,部分違法違規性合同甚至會給企業管理者以及決策者帶來刑事法律風險。
因此,企業以合同管理為核心建立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立足于法律法規框架開展合同管理活動,嚴格規范合同的各項內容,可以幫助企業實現保護目標,預防各種經營中出現的風險,營造良好的企業形象。
合同主體資質以及資格直接關系合同后期的履行,不具備相關資質以及資格的市場經濟主體與企業簽訂合同,不僅會影響合同效力,也會影響合同正常履行?,F階段,部分企業合同主體資質審查層面存在漏洞,對于合同主體資質審查不嚴,進而引發履行不能、合同無效等法律風險。第一,部分企業合同管理專責并沒有嚴格審查對方當事人工商執照上的經營范圍以及資質,與不具備相關經營資質的合同相對方簽訂合同,導致合同無效的同時,使得企業將要面臨接受工商行政部門行政處罰的相關風險。第二,部分企業合同管理專責在審查對方資質過程中,忽視了對方當事人的法人主體資格,與不具備法人主體資格的部門簽訂合同。典型如,企業與不具備法人主體資格的項目部、職能部門以及分公司簽訂合同,最終引發爭議。
伴隨企業組織結構不斷優化以及企業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化,部分大型企業逐漸開始將合同簽署權限下放至相關部門負責人、分公司負責人以及項目負責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生產經營效率,推動了企業轉型升級。但是,部分企業在授權委托管理層面存在漏洞以及缺陷,授權委托事項不明、授權委托內容不規范等問題突出。第一,部分企業授權委托書內容欠缺完整性,沒有就授權事項、轉授權問題、授權時限進行明確規定,導致企業合同簽署過程中存在超授權、轉授權等問題。第二,部分企業尚未建立系統化、明確化的授權管理機制,在授權書辦理、授權臺賬登記、授權書作廢失效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存在相應的法律隱患。企業如果存在大量的超授權、轉授權問題,則會導致授權濫用狀況的發生,使得企業利益受損。例如,本應當經過會審的重大經濟合同沒有經過會審,由被授權人超越授權權限直接簽字。又如,本應當經過履行報批程序的合同,被授權人沒有經過履行報批即簽署相關的合同,導致企業在合同履行中陷入不利地位。
眾所周知,企業生產經營工作會受到市場環境、行業環境、政策環境、金融環境的影響,一旦市場中相關要素發生變動,則有可能導致企業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履行不能、履行瑕疵以及違約等相關法律風險。當前,我國部分企業忽視了合同履行階段的風險把控,無法實現對合同法律風險的事中防控,最終導致企業蒙受經濟損失。第一,部分企業尚未設立合同交接機制,無法實現合同的全過程管控。對于合同履行周期較長的合同,部分企業合同承辦人員崗位發生變動后,沒有及時將相關的合同交予崗位交接人,也沒有將合同中的風險予以提示,導致崗位交接人在不了解合同事項的情況下出現法律風險擴大化的問題。第二,部分企業尚未建立重大合同跟蹤管理機制,對于重大合同缺乏跟蹤管理,無法及時發現合同對方當事人履約能力發生變化,導致企業錯過追究對方違約責任的有利期限。同時導致企業無法及時根據合同中的相關條款主張繼續履行、違約賠償等違約責任,進而陷入被動的境地。
合同訂立階段,企業合同承辦人員以及合同管理專責要重點對合同主體的資信進行審查,避免與不具備相關資質以及資格的市場經濟主體簽訂合同,確保合同正常履行。第一,企業應當明確合同經辦人員需要提供的必備附件材料。合同對方為自然人的,應當附上相關的身份證明。合同對方為企業等市場經濟主體的,應當附上《營業執照》、《開戶許可證》等相關證件。同時,如果對方是從事特殊許可行業的,則應當附件相關的行政許可證件,確保交易內容以及交易護體依法合規。例如,《成品油批發(零售)許可證》、《特種行業產品生產經營許可證》、《危險化學品經營許可證》、《易制毒品備案證明》、《壓力容器制造許可證》等相關類型的證件。第二,企業合同管理專責對于上述材料存在遺漏的,應當要求合同經辦人員予以補齊,便于后期工作的正常開展。對于上述材料齊全的,則應當審查上述材料的內容,及時發現合同主體資信問題,把控合同訂立階段的法律風險。第三,企業合同管理專責在審核重大經濟合同過程中,也可以通過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等官方渠道進行調查與核實,提升審查工作的科學性、準確性以及合理性。
授權委托管理與企業“放管服”工作能夠有效貼合,但并不意味著企業無需對授權事項進行管理。為了更好地規范合同簽署工作,防止超越授權、濫用授權、轉授權等現象的發生,企業必須要強化授權委托管理工作。第一,企業要結合企業狀況,出臺相應的授權委托管理辦法等內部規范性文件,對各個部門、分公司的授權事項予以明確規定,實現層級化授權以及分工。同時,企業要明確授權委托的種類,按照固定授權以及專項授權的方式對授權種類進行劃分。通常而言,固定授權適用于企業日常業務領域,專項授權則適用于企業非日常業務領域以及臨時性業務領域。企業要明確授權委托書的辦理流程,并要求相關部門建立相應的數字化臺賬,及時對企業授權事項進行全方位監控。對于崗位發生變動的,企業要及時撤銷、廢除相應的授權,防止出現表見代理等問題,降低合同簽署階段的法律風險。第二,企業要規范授權委托書的內容,明確授權委托事項、時限,設置“禁止轉授權”條款。第三,企業要明確責任落實機制,及時處理超授權、濫用授權以及轉授權等相關問題,提升被授權責任意識,促進企業依法合規管理。
市場環境、行業環境、政策環境、金融環境具有多變性,與其他經營活動相關的因素變化,將會導致相應的蝴蝶效應。同時,合同對方當事人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誠信、不規范以及違法問題也會導致合同對方當事人履約能力發生變化,進而滋生合同履行階段的法律風險。為此,企業要嚴格把控合同履行階段的法律風險,及時發現風險并解決問題,實現對風險的事中管控。第一,企業要建立合同交接機制,明確合同交接的內容,防止合同履行過程中因崗位變動而出現監管空白等問題的發生。例如,企業合同承辦人員離職后,應當及時將尚未履行完備的合同交予被交接人,并告知合同簽署、談判以及履約過程中存在的爭議以及問題,防止法律風險擴大化,保障企業合法權益。第二,企業要建立重大合同跟蹤管理機制,將重大合同跟蹤管理責任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人員,直至合同履行完畢或者合同終止。企業相關工作人員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現對方當事人履約能力、履約行為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通過相應的程序告知企業法律歸口管理部門,防止企業錯失主張違約責任、解除合同、變更合同等主張權益的機會。例如,合同對方當事人提供的產品出現重大質量問題、因違法違規行為被查處、因破產而履行不能等相關情況,均屬于相關工作人員在重大合同跟蹤管理中應當注意的情形。
本文以合同管理為切入點,探討企業法律風險防范體系的構建路徑。通過本研究可以發現,企業合同管理與生產經營之間具有內在緊密聯系,它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不僅需要合同管理專責從合同管理的各個環節入手,實現對法律風險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把控,而且需要企業生產經營部門以及其他業務部門給予配合,才能真正提升企業抗風險能力的同時,保障企業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