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鄒蕙霞
社會的發展進步使的我國市場經濟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社會各行業在分工協作上的細化程度越來越高,致使為社會創造財富的行業種類也在不斷增加。為使事業單位的發展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存活,提高事業單位勞動工資管理水平已經成為事業單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如何有效提升事業單位勞動工資管理水平,是當前每家事業單位必須重點考慮的問題。
1.考核機制不健全。就當前實際情況來看,我國事業單位在勞動工資管理過程中存在考核機制不健全的情況,對勞動工資的考核主要以績效考核為主,但在績效考核內容的制定上存在不合理的內容。主要表現之一就是考核內容僅僅以員工出勤時間為指標,在員工實際勞動情況及收益上的考核未制定相應標準,導致大量事業單位存在員工出工不出力、在實際工作中應付了事的情況,使勞動工資管理工作的公平性及公正性受到其它員工的質疑,不利于內部工作的和諧,同時也嚴重拖緩了事業單位的發展。
2.缺乏靈活性。最初事業單位的建立是為滿足國家在社會發展方面的需求,因此相關管理制度具有較高的統一性,包括勞動工資管理制度在內。但隨著近年來國家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經濟水平不斷提升,大量事業單位在發展程度上與社會整體水平脫節,依然在沿用老一套管理制度,使得事業單位的勞動工資管理工作缺乏應有的靈活性,不利于對員工產生激勵,也就無法通過該工作為單位創造更多的價值。
3.激勵元素不足。事業單位勞動工資管理工作的另一項重要不足就是缺乏相應的激勵元素,由于管理模式較為單一,因此致使事業單位的勞動工資管理工作模式講話,在對員工工作積極性及工作熱情的調動上出現明顯不足。工資之間不存在較大差異,無法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也就無法使事業單位得到前進與發展,最終造成員工不為單位出力影響單位收益、單位無資金激勵員工無法使員工積極工作的惡性循環。
1.健全考核機制。隨著社會的發展及其他行業的發展,僅僅通過對其他企業單位的對比就能得出事業單位在勞動工資管理制度上嚴重落后,因此應針對發展中的實際情況制定健全勞動工資管理制度,尤其是對考核機制的健全。在考核機制中應加入對工作效能的考核,并將之作為考核內容的重點,占到考核比分的40%以上;此外還應加入對其他因素的考核,如實際工作時長等,至于出勤時間的考核則應當縮減其所占比重。這樣一來,可以通過對考核機制的改革與健全,劃分員工工作的重點內容,為員工進行工作提供方向上的指導。
2.強化工資管理的靈活性。由于事業單位的發展已經與社會實際發展情況脫軌,因此為使單位的發展跟上社會潮流,重新激活其對國家經濟發展建設的作用,事業單位應請示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批準對工資管理制度的改革,并參考其他單位的改革制度或引入相關經濟管理人才,針對性提升管理制度的靈活性,使事業單位勞動工資管理工作能夠與社會發展高度適應,創造多元化的管理制度,并努力使單位自身掌握更多管理分配的權利,從而使事業單位的勞動工資管理工作具備更高的靈活性。
3.實行分類管理。實行勞動工資分類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凸顯其差異性,一旦員工工資之間存在差異,就會引發員工的好勝心理,從而在工作中發揮更高的積極性。要實行分類管理,意味著事業單位需要以市場發展方向為導向,對管理理念及多種影響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制定具有分類化特征的工資核算制度,以使勞動工資得到相應優化。優化后的工資結構會出現明顯差異,這樣一來就能使得員工對工作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在工作中主動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為事業單位創造更高的價值。
4.引入網絡信息技術進行管理。當前時代網絡信息技術已經得到了飛速發展,信息化在社會各個行業及角落的滲透現象已經屢見不鮮。由于網絡信息技術在運算速度及準確度上遠勝人力,因此在事業單位勞動工資管理工作中應重視對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確保工資的核算、考核與發放具有相應的準確性。同時,網絡技術還能為單位對員工能力的分析、績效的考核、合同的修訂等提供大量數據資料,從而為事業單位的戰略發展提供技術上的支持。
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實現對勞動工資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有序性將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同時也是確保我國社會穩定發展的基礎,其工作內容作為我國事業單位重要的改革內容之一,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并推動進行,以使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得到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