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潤芝
行政事業單位是我國社會公共服務領域的重要機構,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實效直接影響到社會生活的正常運轉以及人民群眾的基本生活。而就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而言,財務預算管理又是其內部控制的重中之重。財務預算管理同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存在著極為緊密的聯系,優質的財務預算管理通過精細化、全過程的有效控制,可以在合理合法的范圍內,最大程度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價值;反之,不當的預算管理必然會使得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陷入不合理的狀態,甚至滋生腐敗等一系列惡性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下文簡稱《預算法》)針對行政事業單位作出明確規定,要求其全部支出與收入都要納入到財務預算的編制范圍,并有向全社會公布相關信息的義務。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期,行政事業單位的改革發展也被提上日程,發現其預算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對其采取有效的優化措施加以改進,是行政事業單位的時代任務之一。
當前,在很多行政事業單位,仍然存在著忽略財務預算管理、使得其無法匹配足夠資源的情況。在早期的發展過程中,受資源配備、管理觀念等諸多歷史因素的影響,行政事業單位將更多的關注投入到了主體業務中去,忽略了預算管理的價值,認為其僅僅是財務部門的一項細分工作,甚至將其與“賬房先生”等同,使得財務預算管理浮于表面,不能發揮對行政事業單位資金合理利用的指導價值。
編制是預算管理的核心環節,也是預算執行以及后續管理的起始階段,編制的科學性與否直接影響財政資金能否合理應用。具體來說,當前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已經設置了專門的預算編制機構,但是仍然存在著編制不合理、不科學的突出問題。例如,沒有將基本支出預算與項目支出預算明確區分開來,這就很容易造成混亂申報的情況,從而使得差旅費、接待費等被作為項目申報,而設備購置等項目支出則被當做基本支出預算申報,嚴重影響了資金使用的合理性。再例如,《預算法》明確要求要對人員經費及公用經費進行定員定額管理,但部分行政單位仍然與此要求南轅北轍,存在極強的隨意性。
財務預算編制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科學有效的執行,部分單位由于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得預算執行不能得到強有力的監督,這就為隨意增加項目、超預算修改金額等不當行為的出現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空間,造成了資金的不必要浪費。同時,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存在“閉門造車”的意識,沒有依照《預算法》的要求實現預算的全面公開,也使得外部監督名存實亡。
有的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預算管理人員年齡結構較為老化,日常培訓工作不能落到實處,使得很多人員不能熟悉《預算法》等法規的要求,也不能依照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特點以及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趨勢,對日常工作進行創新,造成了管理執行僵化的現實情況。
財務管理事關行政事業單位資金使用、單位運轉的全局,因此必須被納入到行政事業單位的整體性發展框架中來。行政事業單位的主要負責人要轉變以往重視主體業務、忽略預算管理的落后意識,認識到財務預算管理對于單位決策與發展的重要意義,從整體性的視角,對預算管理進行全局性的規劃。同時,要構建由上到下主動關注預算管理、落實預算管理要求的氛圍,利用單位內部的宣傳展板、微信公眾號等多樣化渠道,對《預算法》的相關要求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使得各部門工作人員能夠更加具體地從自身工作的角度對預算管理進行理解,進而認真盡職履責,形成主動學習、開拓創新的良性氛圍。
1.對基本支出預算和項目支出預算編制進行嚴格區分。《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管理辦法》明確指出,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其日常運轉過程中所產生的必須支出稱為基本支出,具體來說又能將其劃分為日常公用經費與人員經費兩大板塊;除了這兩項基本支出之外所產生的專項支出,即為行政事業單位的項目支出,一般來說,單位基建費用、設備維護費用等均屬于這一范疇。單位應結合上一年的實際情況,分析預測本年度經濟活動狀況,依據《中央本級基本支出預算管理辦法》對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進行嚴格界定,并逐項細分編制預算。
2.嚴格實行人員經費與日常公用經費定員定額管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被納入財政預算的人員必須是人員編制管理部門核準的正式在編人員,除此之外,任何人員都不應當在預算編制的范圍之內。對于部分即將進入退休程序的職工,必須嚴格依照人社部的相關要求對其基本情況進行審核,并將社保等相關程序轉移到規定的單位中,將其所占用的人員編制從現有編制中清除,使得當前本單位財政供養的在編人員數據真實有效。同時,針對于日常單位運轉的公用經費,要嚴格參照八項規定等政策條例,落實定額管理。
預算管理直接涉及到行政事業單位大額資金的使用,是圍繞“錢”這一事關資金使用效率與行政事業單位正常運轉的核心內容所展開的關鍵問題,為了最大程度實現對預算管理的有效控制,壓縮各類不當行為的生存空間,行政事業單位必須重視預算管理監督力度的提升,以嚴格明確的監督制度防范各類可能出現的主觀化、隨意化預算行為。行政事業單位應當在《預算法》的框架下,專門設置預算監督機構,并保證該機構的獨立性,不讓任何行政崗位的力量對該機構的工作產生干預。考慮到行政事業單位日常事務繁多,預算管理工作復雜,因此要重視監督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將從項目開始審批到項目結算所涉及到的資金運轉全過程均納入到信息化的管理框架中去,實時上傳條理清晰、內容詳實的資金報告,并進行信息化存檔以便后續查驗,有效防止增加預算項目、超預算修改項目支出金額、擴大資金支出范圍、年末突擊完成預算指標等現象的出現,實現預算監督的全過程控制。此外,行政事業單位具有極強的公共性與社會性,其預算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其公共服務職能的發揮,因此在監督機制的構建中同樣也不能忽視財務預算公開制度,凡是《預算法》中提出明確要求的預算相關信息,均必須在單位年報、專用網站等平臺上進行全面公示,展現主動接受監督的良好姿態,在社會公眾中有效提升行政事業單位的認可度與公信力。
預算管理本身是一項專業性極強的工作,加之行政事業單位事務繁多、業務難度大的現實情況,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預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必然要依托于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預算管理人員隊伍。行政事業單位在關注業務人員隊伍建設的同時,也應當積極支持財務預算管理人員隊伍建設,為預算編制與執行效果的提升打下扎實的人員基礎。首先,要創新財務預算管理人員培養方式,采用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為財務預算管理隊伍汲取更多的專業活力。前者是指行政事業單位應當積極加強同兄弟單位、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交流,引入專家力量,以專題講座、短期掛職等形式為本單位帶來先進的預算管理經驗;后者是指行政事業單位要暢通財務預算管理人員交流學習的渠道,使得其可以在同其他單位交流學習的過程中夯實自身的業務水平。其次,要預留出專項的人才培養基金,用于財務預算管理人員的常態化培訓,特別是要對部分業務尚不熟悉的新進人員、預算政策更新后的人才培養給予適當傾斜。最后,要繼續提高績效考評的科學性,使得績效考評能夠全面反映預算管理人員的工作實際,并能有效發揮對工作人員的約束與激勵作用,將預算編制、審核、執行等各項具體工作的完成程度對接量化的評分標準,以清晰的考核結果為預算管理人員提供反饋,并將結果同其享受的績效直接掛鉤,以此在約束預算管理人員自覺規范自身行為的同時,激勵其加強自我學習,參與到預算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創新中去。
行政事業單位社會公共服務職能的有效發揮,需要以財務預算管理水平的提升作為必要條件。行政事業單位要正視當前預算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嚴格落實《預算法》等法律法規及中央八項規定等政策要求,將財務預算管理納入到單位的全局性任務中來,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有效發揮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服務職能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