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丹丹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為了使我國經濟更均衡的發展,我國將經濟發展模式由速度發展改為質量發展,為了順應號召,順利發揮帶頭作用,國有企業應該審視自身,積極開展改革創新。在其改革創新過程中,國有企業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同時,人力資源管理等相關方面依然沿用傳統模式,只有深化人力資源等方面的相關改革,才能真正落實并實現國有企業本身的改革。
因為當前的時代背景不同,企業發展的重心和環境也大大改變,對于國有企業來說,不管是在內部職工本身的管理上,還是人力資源相關的培訓、招聘等各個工作,以及企業內的晉升機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缺失,這也意味著原先的管理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此時的企業了,急切轉變并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才是其發展的關鍵。
管理觀念相對落后,并不是特指的某一家國有企業的問題,而是相對于其他發展行業來說,所有的國有企業更容易出現這個問題。隨著信息網絡的發展,企業的發展方式也逐漸在改變,其中,大數據、網絡經濟時代的到來,對傳統人事管理觀念產生了沖擊,緊接著,人事管理的方式也亟待優化。相比之前的傳統管理模式,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人事管理要更加科學,更加規范。
目前國有企業的管理制度是存在一定問題的,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當前的管理制度與飛速發展的社會并不匹配。舉個簡單的例子,薪酬激勵機制未體現市場競爭力。受原先長期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很多國有企業的思想存在一定的僵化,采用的薪酬激勵方法也大多為隱形福利、員工持股等,激勵的效果不太明顯,并不能完全激發員工的積極性,所以導致國有企業的人才競爭力下降。另外,干部管理制度機械,國企干部市場化選聘機制不足,任職期限導致干部歸屬感不強,這也間接從側面降低了干部的工作熱情,無法發揮人才主觀能動性。
在之前的發展模式中,國有企業是諸多人才爭相進入的地方,而在目前的發展情況當中,卻出現了企業內部優秀人才大量流失的問題。因為國有企業仍然遵循老一套的管理模式,使得員工的職業規劃與個人規劃并不能實現,除了個人職業規劃方面的不合理之外,公司內的激勵機制不到位、薪酬結構單一、決策程序慢等,導致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優秀人才大量流失,其中不乏已經做到中高層的管理人員,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國有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流失量為1/4。如果國有企業再不更新其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不引進新鮮血液,那么國有企業的未來發展必定堪憂。
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是結合了用人范圍內多個方面的考量,若想提高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首先要創新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人力資源不僅指的是管理員工的工作能力,還包括各種品質建設、素質提高等方面的內容。隨著現在社會經濟大環境的改變,國有企業也應該改革創新人力資源管理方式,用更加先進科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創新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人性化管理,尊重員工的合理訴求,激發員工的自身創新意識,在督促員工進行自身專業技能提升的同時,也要關注員工的綜合素質培養,使這種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與現有的社會需求相符合。其次,管理者要自身的定位進行創新認知,將管理與服務融為一體,將管理作為一種工作來對待,而不是刻意與人為難得工具,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和服務方式,豐富人力資源管理的內容,使其真正為企業的發展而提供助力。
在國有企業改革之后,部分國有企業當中滲透民營資本,對國有企業起到了良好的監督作用。同時也為國有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國有企業打破陳規,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干部管理機制等,加強對員工的全面激勵工作,從物質精神兩方面入手,注重眼前的同時也考慮未來,建立長效激勵機制,勇于探索,務必通過提高薪酬激勵制度的有效性,來推動人力資源發揮主觀能動性。根據實際情況,對一般情況下的干部實行市場化管理,提高人才之間的競爭性,建立新時代下的企業用人機制。最后,創新績效考核機制。通過有效的績效管理來激活人力資源管理,真正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上文提到適用于一般干部的情況,還有黨管干部,通過構建科學有效的用人選人機制,堅持黨管干部原則,提高選人用人的科學性和透明度,以此來激發優秀人才活力。其次要建立科學的考核監督體系,國有企業不應該簡單的參照政府公務員的考核體系,也不應該直接照搬企業的考核體系,而是應該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取兩者長處,共同融合成一套新的有用的體系為自身所用。
良好的企業文化可以形成企業文化氛圍,使其為企業建設提供引導作用。部分國有企業的文化建設仍然存在一定的瑕疵,出現缺乏整體規劃的問題,還有部分國有企業的文化建設不能突出自身特色,放眼望去,大同小異。良好的企業文化應既要尊重員工個性的差異性,將員工的優勢與崗位需求相連接,又要具有強烈的思想引導力度,推動員工和企業向著共同發展的方向前進。國有企業要通過創新文化理念和文化體系,堅持人性化管理,引導干部和管理者創新發展,真正加強企業文化建設。
國有企業雖然有別于民營企業,但其仍然處于市場環境之中,受到市場壓力,尤其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今天,國有企業的競爭壓力增加,必須要意識到市場化對于國有企業的重要意義。在市場化的背景之下,國有企業必須要聚焦人力戰略,開展人力資源的管理方式創新,促進人力資源發揮其最優價值,為企業發展而作出貢獻。在國企的發展過程當中,為了更好的提高國企的競爭能力,發揮其帶頭作用,必須要增強國企的創新能力,不斷強化戰略人力資源管理,構建學習型組織,為企業提供更高質量的人力資源。國企的發展關鍵在于給客戶帶來價值,給自身帶來利益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發展自身、壯大自身,促進企業內部和員工的雙重發展,若想達成這一目標,就必須打造一支優質的人力資源隊伍,創建學習型組織,提高員工的職業技能水平,提高管理人員的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不斷開拓企業內部人力資源的綜合素質、工作思維,通過外部環境氛圍的改善,來促進人力資源隊伍的整體改變。
首先是人力資源的激勵機制。通過完善人力資源管理的激勵機制,一改過去只重視KPI或者是相關指標的情況,更多的去注重員工的貢獻價值,根據員工的全面發展情況來看待事情本身,并在此基礎上,完善相關的獎懲制度。其次是人力資源的考核機制。為了使人力資源的價值能夠發揮到最優,除了完善國企內部上級對下級的績效考核機制之外,還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將績效考核的內容與結果與員工個人的利益、精神榮譽等掛鉤。
通過創新培訓模式,拓寬培訓范圍,完善培訓機制,為員工提供相應的培訓機會,促進員工全面水平素質提高,實現發展。除了采取傳統的講座、演講等形式,還可以創新培訓模式,采用其他有效的培訓模式,對培訓產生疲沓心理。比如過去大部分企業會采用專題講授的培訓模式,簡單來說就是聘請名師,或者有經驗的成功人士,為員工提供相應的學習內容,但這種方式的弊端也是非常明顯的,那就是其類似于教育行業的填鴨式教育,員工能夠接受到的知識內容有有限,培訓作用也非常有限。在新時期下,可以采用案例培訓、訓練式培訓、診斷式培訓、咨詢式培訓、主題式培訓等,創新培訓的模式,提高員工參與培訓的熱情。拓寬培訓范圍,豐富培訓內容。在原有的培訓內容基礎上,加強對員工的培訓。
堅持人性化管理,并不是聽之任之放之,而是在制度的保障下,給員工以家人的溫暖,進而強化員工的責任意識,更好的投入到工作當中。人才隊伍建設體系借用大數據平臺搭建完善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以信息化手段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和水平。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新鮮人才的引進,另一方面是現有人才的培養。通過完善國企的人才引進機制,提高人才準入門檻,為了更好的實現專人專用,以招收大數據人才為主,引進高質量的新鮮血液,提高企業內部應用大數據的整體能力,通過大數據人才的融入,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另一方面關于現有大數據人才的培養,除了在培訓模式、范圍、機制方面下功夫,還要對培訓效果進行考核,以此來提高現有人才大數據應用水平,為企業的發展作出貢獻。同時利用大數據搭建員工發展平臺。良好的發展平臺可以極大的提高員工的積極性,是員工實現個人價值的重要途徑,企業要為員工搭建發展平臺,給員工以充足的發展空間。具體表現在,企業完善相關的晉升標準,提高晉升標準的規范性和科學性,以才能優先。
當前企業競爭與發展的關鍵都在于人力資源,尤其是國企,不僅與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系,同時,對于其他企業的發展也起著一個引導性的作用。尤其是在當前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國有企業若想繼續維持高質量的發展,就必須要從人力資源管理方面下功夫,通過創新人力資源管理相關內容,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的有效價值,才是國有企業的長久發展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