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信宇 林千雅
(1.深圳市中醫院;2.深圳市婦幼保健院)
醫院主要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單位層面內部控制涵蓋了財政收支預算、資源分配、財政執行、預算業務控制等多方面內容。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方法體系構建是醫院內部各項活動制約過程改革的重要環節,也是醫院未來一段時間內經營成果、現金收支及財務狀況集中核算、組織內部獨立檢查監督評估作用充分發揮的關鍵。因此,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對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方法體系構建的方案進行適當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方法體系主要是醫院為保證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安全完整性及各項業務活動在實際運行中有效性提升而構建的政策、程序、措施的總和[1]。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方法體系是現行醫院管理的重要方面,可以保障醫院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安全。
市場經濟的發展,驅動著醫療衛生行業由“優秀醫療資源集中化”向“優秀醫療資源流動化”轉變,對醫院也提出了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精細化開展的要求。在精細化要求下,醫院應對收費處、住院處收入日報表及相對于“權責發生制”的現收現付制度進行改革,促使醫療收入精細化核算向醫療耗費資源的貨幣表現、管理耗費資源的貨幣表現精細化分攤。
作為醫療機構,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的特定成本計量活動、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的醫療事業收入計量、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的科研經費收入與貨幣流出計量、貨幣流出核算是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主要內容。常規業務類型多樣,所涉及的核算規則也具有較大差異。基于此,醫院需要全面考慮各業務所涉及的核算規律,保證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有效性[2]。
雙報表是新時期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方法體系的主要特征,醫院需要依托新財務核算系統,對現有“業務處理標準分錄”、“現有與以往財務制度科目對照”、“財務會計報表與年度集中性財政收支報表編制測試”等進行梳理。隨后將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的特定財務會計系統、年度集中性財政收支核算系統并行處理,并出具年度集中性財政收支報表、財務會計報表。
明確分工是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方法體系構建的重點。為了保證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方法體系運行過程所依據的準則中財務工作人員可以各司其職、融會貫通、協同合作,醫院可以從結算類、基礎財務核算類、財產物資類、耗費資源的貨幣表現類、物價類等方面,設置具體崗位。其中結算類主要包括住院結算、門診結算兩個類別;基礎財務核算類主要涉及了收入核算、出納、費用核算、總賬報表、往來核算(不同類型醫療保險、供應商、商業保險)、稽核會計等崗位;財產物資類包括衛生材料核算、辦公用品核算、含無形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的固定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核算、藥品核算等崗位;耗費資源的貨幣表現類特指科室耗費資源的貨幣表現核算;物價類特指專職物價管理員。
在上述崗位設置的基礎上,醫院應在正常財務核算崗位設置的基礎上,設立專門的事中監督、事后監督崗位,每間隔一定時期對相關崗位業務工作進行全方位、詳細化核查,將相互制約、相互牽制的控制制度融入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的整個過程所依據的準則,切實強化以查為主的內部監督防線[3]。同時醫院應著力強調各崗位人員在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中所需要承擔的責任、義務,將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與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業務培訓、教育管理相結合,形成一套權威、科學、系統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激烈約束機制,保證財務人員真正服務于醫院長時期穩定發展。
近幾年,隨著醫院發展,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工作也愈加復雜。為了提高財務信息傳遞速度及財務數據科學精細性,醫院可以借助現代化技術手段,以結轉結余貨幣表現、暫存暫付款、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管理、“三公”(公務用車、公款學習考察及出國出境、公務接待)所需費用為重點,對現有業務進行科學、恰當、系統梳理。同時以內部各項財務活動制約、管控關鍵點為依據,進行財務組織機構組織結構、管理體系、制約管控標準、技術手段的重新構建,形成全新標準指導的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流程,達到顯著改善質量、提高速度、優化服務的目的[4]。同時為最大限度發揮會計管理智能,醫院可以利用財務共享服務技術,對現有業務流程進行規范整理后實施線上一體化、自動化,促使內部人員從重復的工作中脫離。
在全新標準指導的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流程中,涉及了往來賬核算控制、內部實施的關于貨幣資金組織程序制約及計劃方法調節兩個模塊,前者組成較復雜,對賬、清理難度較大。因此,醫院應將往來入賬手續、責任對賬、專人對賬與業務系統梳理相結合,制定詳細的往來賬科目、核算規則,統一同一類別入賬規則,貫徹責任對賬與專人對賬交叉進行方針,保證入賬、核銷及時性;而后者是醫院流動性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一般來說,內部實施的關于貨幣資金組織程序制約及計劃方法調節過程主要涉及了支付核算、愿望表述支付、賬實稽核、支付審查批示等幾個環節,如科學研究資產流出、醫療器械購買、醫療或所損耗的貨幣資金、醫院基于經濟性及管理學的貨幣流出等。在上述資產流出愿望表述支付環節,經辦者需要通過審查批示系統提出愿望表述(科學研究工作者在提交與測試化驗加工費、實驗材料費、勞務費相關的支付愿望表述時需要提供相關項目任務書),由分管醫院經費、教育經費、科研經費、財政經費支付的主管人員及相關組織機構主管審查批示,嚴格退回缺少支付材料、與審查批示規定不相符的支付愿望表述。隨后由出納確認材料齊全程度、審查批示手續完整性并進行支付。同時將支付后材料經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系統轉移提交給主管會計,由主管會計進行進一步核算。最后由貨幣資金稽核崗位人員編制銀行余額調節表、清點庫存先進與現金日記賬核算,及時處清理沒有達到賬目的款項,保證貨幣資金核算準確率。
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并不是單一的制度,不應該局限于資產購置、融通及利潤分配,而是將整個醫院全部科室、全部崗位匯集到一起,準確把控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的潛在要求,制衡單位層面內控建設因素,推動關口前移[5]。特別是在大額度資金使用事項(超出醫院所規定的醫院領導人員有權使用、調動資金限額的資金使用、調動)時,醫院應結合自身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規模、收入情況、等級,從超預算資金調動、年度預算內大額度資金調動、年度預算內大額度資金使用及其他大額度資金使用等事項入手,對“與有關組織機構根據工作需要提出大額使用計劃”、“上報醫院分管領導同意”、“提報領導班子會集體研究通過”、“財務組織機構及審核組織機構、紀檢監察做好監督”等環節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預先分析。如在醫院大額資金使用事項集體決策控制模塊,可以構建醫院大額資金使用事項工作小組的方式,專門對相關事項、決議進行管理、歸檔備查,保證整個決策過程所依據的準則制度化開展;而在醫院大額資金使用事項可行性控制模塊,醫院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方法體系中相關崗位負責人需要在廣泛征求意見、全面調查研究、科學分析預測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國內外市場需求變化、宏觀經濟政策、行業狀況、技術發展趨勢、競爭對手狀況、自身優劣勢、可利用資源水平等因素[6]。在大額度資金使用可行性研究報告中設置重要考核方式、經濟預計指標,并建立追責制度,提高相關崗位人員重視;在醫院大額資金使用事項合同控制模塊,可以在合同訂立前,全方位調研合同對方信用狀況、主體資格、履約能力。若合同所涉及的專業技術較復雜,還需要組織專業人員參與談判,并記錄談判過程所依據的準則,保證審計(對資金事項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進行評價、確認)、財務組織機構、監察組織機構參與整個過程所依據的準則,充分發揮審計、監察事前監督作用。
此外,作為防范經濟風險的一種“未病先防”安全預防手段,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需要嵌入到醫院“三資”(資本、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資源)監管各個環節。嚴格執行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配置方案,每間隔六個月進行一次清產核資,及時將達到報廢條件的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報批清理,杜絕現擁有或控制的可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浪費現象。
綜上所述,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醫療行業中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共享醫院、AI醫院、私立醫院間競爭不斷加劇,在巨大的發展壓力下,醫院應從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視角入手,在規范內部會計辦事流程、提升內部人員會計素質的基礎上,細化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規則,構建與現代醫療事業發展相符的內部實施的財務活動制約方法體系,最大限度挖掘、利用院內財務優勢資源,同步提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