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益宏
(北京經濟管理職業學院)
數字經濟是指借助于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并通過現代化的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從而運用信息技術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相應經濟活動。而在這一系列經濟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信息的采集、分析、共享、存儲以及互聯網、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金融科技、大數據等相關數字技術充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學習、生產、社會互動等方式[1]。經濟發展模式的改變帶來的是人才需求結構的變化,結合2019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關于我國數字經濟環境下的就業崗位進行統計,與數字經濟相關的就業崗位缺失數達到1.91億個,在我國總就業人數中的占比達到24.6%。進一步結合智聯招聘平臺數據對2019年冬季求職人才的需求量進行統計,現階段人才需求量最高的十大行業中,計算機軟件行業、IT服務行業、互聯網電子商務行業等眾多與數字經濟密切相關的行業在人才缺口中排前三位[2],正是這一現狀和背景使得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在進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應調整方向,注重對數字化人才的培養。
根據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進程報告(2019年)》數據指出,中國在近幾年來的數字經濟保持快速增長,尤其是2014—2019年時間段內的數字經濟規模以快速增長速度持續走高,2018年我國的數字經濟規??偭繛?1.3萬億元,相比于2017年同比增長了15.1%,占GDP總量達到34.8%?;跀底纸洕牟粩喟l展,使得我國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有了新的方向,增強了傳統經濟的發展新動能,統計結果顯示2018年通過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高達67.9%,相比于2017年增加了12.9%。進入2019年以后,數字經濟發展速度持續增高,所產生的質量與效益也有了更顯著的進步,數字經濟規模達到了35.8萬億元,在全國GDP中的占比也達到了36.2%。因數字經濟促進我國傳統經濟的發展在全國GDP中所產生的貢獻率達到了67.7%。隨著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完善和優化,通過數字經濟結構改革升級,使產業數字化增加值在數字經濟總比重中占比達到80.2%,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以及數字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升級[3],使得我國的數字經濟在經濟整體發展環境中的“引擎”地位得以鞏固,也代表著我國經濟向著高質量、高速度的新步伐邁進。
在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下很多企業也不斷進行數字化改革,數字企業轉型實踐成功的案例頻頻涌現,這一現狀充分表示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由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進一步向這數字經濟時代邁進。而數字經濟的建設必然引領著相應產業的改變,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是現階段我國產業發展的重要特點,產業指引著企業的發展方向,基于數字信息技術的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基本工具,產生的實用價值越來越高,在這些技術不斷重塑產業鏈、價值鏈、推動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對我國勞動力市場也發生著重要的影響。
人們原有的勞動方式、潛在的職業需求都因為數字經濟時代下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特點得到更大程度的釋放,在對傳統勞動方式與空間進行不斷擠壓的狀態下使新的職業增長以及職業結構發生著裂變和重組,這就使得我們在進行職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面臨著新的挑戰,同時也指明了新的方向。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數據統計,預計到2030年,在我國數字經濟環境不斷發展成熟的過程中,大約有1億勞動力需要更換職業,而這種職業的更換機制就是從傳統的職業方式中脫離出來,充分融入到以數字經濟環境為背景的新型職業中。因此數字經濟環境改變著我國的經濟發展方向,進而引領著企業不斷向數字化時代轉型,但企業發展方向的變化必然伴生著人才招募需求的改變。職業教育的發展要以數字經濟環境為背景,以企業發展需求為目標,不斷調整方向,在改革與升級的過程中培養出符合需求的人才。
2.2.1 數字經濟環境下信息技術開發型新型職業需求劇增
基于數字經濟環境的不斷完善,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中的服務地位越來越高,而且信息技術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在該行業不斷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中對于信息軟件傳輸以及信息技術服務等相關人員的需求比例越來越高。這兩類職業是信息化環境下較為常規的職業,任何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行業發展都需要通過信息軟件以及信息技術服務來滿足教育、生產、生活等多方面工作開展的需求。結合我國的基本國情以及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的特點,教育領域向著“信息化2.0”時代邁進,而制造業由“中國制造”向著“中國智造”不斷變革,這就使得在教育和制造業方面尤其對于信息軟件傳輸型人才以及信息技術服務人員兩種類型人才的需求比例最高[4]。而表現在兩大行業的具體職位需求,以軟件開發工程師、呼叫中心服務人員、軟件測試人員、手機軟件開發工程師等相關職業所需人才比例較高。這一現狀表明,現階段在數字經濟環境下我國的信息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在信息技術不斷進步與完善時相應的技術研究與技術服務勞動力市場最為活躍,這與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有顯著的關系,同時我國傳統行業中的人才在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缺乏也是導致現階段這幾類人才需求量大的重要原因。
信息軟件傳輸以及信息技術服務這兩類新型職業,并不需要擁有信息技術專業的高新技術與知識,只需要具備信息技術專業的常規能力、能夠滿足與信息技術相關的基本能力需求,便能夠勝任相應的工作,因此這類職業技術人才市場需求廣泛,需求量大,對人才質量的深層次要求不高,這為我們的職業教育指明了發展方向。
2.2.2 數字經濟背景下產業融合型職業人才需求旺盛
數字經濟背景下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產生了改變,以信息網絡為背景的平臺經濟崛起,也使我國的經濟出現了“線上”與“線下”兩種模式。而在線上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與線上經濟操作相關的電子商務師以及網頁設計師相關職業需求量也大增。電子商務是指在信息化背景下通過信息技術平臺從事商務活動的相關人員,而網頁設計師則是在書籍、印刷等相關領域,為可視化的藝術形式進行設計的專業人員,例如常見的文案設計師、視覺傳達過程中的創意構思、電子作品的設計圖稿等。這兩類職業相比于信息軟件傳輸以及信息技術服務人員在專業技術方面的要求更高,尤其是網頁設計師,需要擁有專業的知識與技能,是現階段專業化信息人才缺口中需求量最高的職業。面對這一現狀我們在進行職業教育發展時既要增大對電子商務師以及網頁設計師相關職業的人才培養基數,同時也要加強這兩大職業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學,在充分提高人才質量的過程中擴大人才招生量,滿足數字經濟時代對于產業融合型職業人才的使用需求。
2.2.3 數字經濟環境下的新媒體運營人才需求暴增
在數字經濟環境下對于新媒體運營人才的使用量更高,新媒體運營型人才主要表現在網絡編輯、數字媒體藝術專業,網絡編輯主要以從事經濟發展過程中與互聯網相關的網絡媒體內容策劃稿件組織加工管理等相關工作,而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則是從事數字藝術、媒體動畫、圖像交互設計等相關專業的人員。結合市場人才需求統計表明,對于新媒體運營人才的使用行業也較為廣泛,涉及到租賃行業、商業服務,同時也涉及到我國基礎教育行業、制造行業、文化體育行業,此外娛樂行業也是新媒體運營人才需求的重要主體。新媒體的誕生來源于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而新媒體自身所具有的滲透性又與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各行各業密切相關,在充分融入我國各行業發展的過程中,使得新媒體的社會化程度不斷增高,為新媒體運營性人才的廣泛發展奠定了市場基礎。
數字經濟環境使我國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人才使用需求發生了改變,職業教育存在的目的就是滿足經濟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職業教育應充分掌握數字經濟的發展方向,充分基于經濟市場對于人才的使用特點和要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模式,更新職業內容,從而滿足經濟發展與國家進步對于人才的使用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