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瑩 許明輝 戴洪鵬 詹丹虹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已經成為威脅群眾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2020年1月23日,廣東省決定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積極響應上級號召,認真貫徹上級有關部門工作部署,全體員工堅守崗位、抗擊疫情,并分別于1月28日、2月21日先后派出兩批醫療隊共50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時逢春節假期,在派出醫療隊援鄂抗疫的同時,醫院通過多項舉措,對1600余名員工進行了及時、有效的員工管控,構筑起疫情防控的堅實堡壘。
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前提是科學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應急狀態下,醫院人力資源管理主要是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由醫院指揮部組織決策,及時建立有效的員工管控應急機制、人力資源統一調配體系、員工防控培訓制度、黨建群防管控模式、常態化疫情防控機制等,以便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高人力資源利用率和應急效率,確保隊伍戰斗力和應急工作質量。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擴散較快,醫護人員相對不足、醫用防護物資緊缺、隔離救治場所不足,是戰“疫”前期備受關注的焦點。案例醫院身處廣州市天河區棠下街道,救治任務重,還需嚴控院內交叉感染,醫院人力資源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兩方面困難。
定點集中是傳染病救治的原則。公立醫院集中收治患者的特殊性讓醫院成為疫情防控的高風險場所。面對醫患人數多,人員結構復雜,接觸面廣等現實,公立醫院成為疫情防控的重地。患者、家屬、陪護人員、醫生護士以及各部門、科室間人員流動的不確定性為疫情防控增加了難度,一旦發生防控漏洞,會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甚至發生醫療衛生事件。
公立醫院日常工作人力有限,各部門醫護人員時常處于超負荷狀態。疫情發生以來,醫院防控級別提高,全院員工需要以備戰狀態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去。因我院以骨外科為龍頭學科,與新冠肺炎診療密切相關的感染科、呼吸內科、急診醫學科以及重癥醫學科等專科人才僅能夠滿足日常的臨床工作需要,受專業、臨床經驗的限制,骨外科及其他專科的醫護人員較難在短時間內投入到發熱門診等的收治工作中去,無法實現人力資源效用最大化的目標。預檢分診、發熱門診、隔離留觀病區、核酸采樣區、其他門急診及住院病區等工作人員需求陡增,還涉及其他專科醫護人員的抽調、培訓、排班、管理等。此外,我院抽調50名醫護人員組建兩批援鄂醫療隊支援疫情中心,醫院的人力資源調配壓力增加,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
1.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我院立即啟動疫情防控指揮管理工作機制,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全力抓,機關部門具體抓,推動疫情防控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24小時全天候保持臨戰狀態。全院取消春節外出休假,離開廣州人員需在限定日期內返回,積極投入到工作中。
2.新冠防治指揮部下設追蹤管控組,立即啟動每日全院員工健康監控機制,全面摸查全院員工動態,同時對員工緊急聯系人信息做到及時更新,做到“三查、五防”。分片開展追蹤管控工作,片區內細分滯留湖北人員、14天內有湖北旅居史人員、離穗人員、國外留學人員、發熱人員五類人群,并安排專人管控到底,統一建立微信群,及時跟進特殊情況,防止特殊人群出現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壓實防控責任,醫院新冠防治指揮部與機關部門、業務科室負責人逐一簽訂新冠防控責任書,明確各部門負責人作為本部門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
疫情發生以來,南醫三院共派出兩批隊伍共50人支援武漢,與全國各地馳援湖北的醫療隊員一起在“戰疫”的第一線筑成了銅墻鐵壁。同時醫院的24小時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也是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主戰場”,工作強度大、危險性高,需要大量人員值守。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醫院決定成立臨床救治專家組,指導全院抗“疫”工作;合并病區,打破科室與專業的界限,安排經驗豐富的護士長帶隊支援“前沿陣地”,由學科相近、病區相鄰的護士長兼顧協調合并病區護理管理工作。全院號召,進行醫護人力資源緊急統一調配,制定完善各類緊急調配制度和工作流程,從各個科室抽調骨干力量支持發熱門診、隔離留觀病區、核酸采樣區、預檢分診工作,相關科室迅速開展新冠肺炎防治措施及發熱門診診療流程培訓,堅守“關口”,共同肩負起了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使命。
1.援鄂醫療隊梯隊。1月28日,南醫三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17名勇士與省內其他18個單位的醫護人員一同組成廣東省第二批醫療隊,大年初四星夜馳援武漢,緊急支援武漢市漢口醫院,并接管呼吸內科第七病區。按照人力資源梯隊管理方案,醫院重點抽調了具有呼吸、重癥相關工作經驗的專家和技術骨干組成后備梯隊,共產黨員當先鋒,做好隨時援鄂的準備。2月21日,南醫三院派出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共33名隊員出征武漢,包括8名醫生、24名護士和1名管理人員,隊員大多來自呼吸內科和重癥醫學科。
2.疫情防控一線梯隊。除了感染科、急診醫學科、呼吸內科及重癥醫學科等崗位醫務人員外,醫院還根據疫情期間各臨床科室工作量不均的實際情況,抽調專人支援發熱門診、天河區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隔離酒店、入境檢疫等工作;結合醫院新冠防控工作需要,在不影響其他臨床科室正常運轉,又能保證抗“疫”工作順利開展的前提下,以業務科室黨支部為單位,各支部每月抽調機動技術骨干到發熱門診、隔離病區、預檢分診工作,做好全員全流程培訓,科學排班,確保醫護人員合理工作和休息。截至2020年4月23日,醫院成功篩查核酸陽性患者6例,疑似感染患者12例,確保了院內“零漏診、零感染、零擴散”。
3.疫情防控后備梯隊。行政機關黨支部集體動員支援預檢分診、二次分診工作,做好環境消毒、醫護人員防護等防控督導,確保疫情期間患者能夠順利就診,降低人群聚集性,避免交叉感染,降低傳播風險。抽調管理部門中具有相應臨床工作經驗的專技人員去支援重點科室一線工作。招募醫院青年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同心戰疫情,使有限的醫院人力資源在應對疫情時得到有效保障。
為切實提高戰疫能力和快速反應能力,南醫三院成立新冠肺炎防控督導培訓小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全院職工進行系統培訓。自2020年2月5日開始,防控督導培訓小組啟動了“新冠防控知識線上培訓及答疑”,培訓內容包括新冠防治指揮部決定、新冠防治期間員工管控指引、發熱門診專項培訓等,員工可通過手機、電腦參與網絡直播及線上考核。加強防控知識培訓,做到全院全員培訓,人人知曉,人人掌握。考核不合格者需補考至合格為止,確保做好個人防護,避免院內交叉感染。
1.利用醫院OA辦公系統、即時聊天工具(如QQ、微信群等)進行各項通知、文件精神傳達,利用問卷星進行每日疫情防控摸查,減少紙質文件材料的使用,減少醫院內部各部門之間人員流動接觸,降低多人重復觸摸引起的防控風險。
2.為避免人群聚集造成疫情傳播,同時扎實做好疫情監測、隔離救治、物資儲備、宣傳引導等各項工作,使用視頻會議方式指揮協調全院“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并建立健全完善高效指揮協調體系,確保醫院疫情防控工作科學有序開展。
制定了醫院《做好一線醫務人員及其家屬保障工作實施方案》,院黨委班子成員帶頭與援鄂醫療隊員一對一對接服務,在援鄂醫療隊員出征前為其準備了齊全的日常生活和防護用品,帶隊上門慰問援鄂醫療隊員親屬;親臨抗疫一線崗位,慰問春節期間堅守在抗擊新冠肺炎一線的醫護人員600余人次,送上慰問品1600余份,發出慰問信50余封。
如今醫療體制改革越來越重視人力資源的管理,需要既不增加人力資源成本又能滿足突發事件下的人力資源需求。人力資源的“應急”靈活調配,有效保障突發情況下醫院的良性運行,同樣也考驗著醫院的管理能力。應動態優化醫院突發情況下的人力資源調配預案機制,加強多科協作機制,及時做好各類培訓,打有準備之仗。探索基于關鍵鏈管理模式的動態人力資源配置優化,減少多項目人力資源沖突,降低項目計劃實施的不確定性。
新冠疫情防控和員工管控是一步一摸索,應當對防控管控工作進行梳理,做好在崗人員日常健康管理及緊急聯系電話、緊急聯系地址、緊急聯系人信息更新,重新審視病假審批流程及員工關懷舉措并完善,重視員工職業健康和職業安全的維護,不允許帶病上崗。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員工管控應急機制,進行SWOT分析,通過制定管理和業務連續性計劃,與人力資本相結合,保證突發包括疫情在內任何形式的危機時迅速啟動。
結合醫院和科室的發展目標,引入適當的競爭激勵機制,充分考慮疫情時期員工因業務減少、收入降低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盡可能了解員工的需求,制定相對科學合理的競爭激勵指標。通過調查會、個別訪談等形式,充分了解員工的思想動態,關系到員工切身利益的工作及時推進、適時公開,注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