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昀 吳月才 馮春麗 隋鑫禹
(中國人民銀行九臺支行,吉林長春 130500)
近年來,九臺區金融部門立足轄區經濟發展實際,積極進行多項農村金融改革試點、高效推進金融精準扶貧、大力開展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了金融支持,獲得明顯成效。目前,九臺轄區內銀行業金融機構8家,營業網點101個;轄區各項貸款余額196億元,較2011年末增加了108億元,增長123%,其中涉農貸款89億元,較2011年末增加了37億元,增長71%。
一是積極推動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工作。從2011年12月開始,九臺區成為東北唯一一家國家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重點承擔了農村金融體制機制創新改革試驗。通過農村金融改革試驗區工作,為之后的各項試點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開展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2015年12月,九臺區開始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人行九臺支行對試點工作進行了持續跟進。截至目前,已累計發放相關貸款2595萬元。三是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確權抵押貸款工作,在人民銀行九臺支行的統籌協調推進下,轄區確權頒證和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地價體系建立等基礎工作已經完成,目前已發放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2筆,金額3826萬元。四是實施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2019年人民銀行九臺支行聯合轄區農業農村局等部門開展了試點工作。截至2020年9月末共發放相關貸款23筆,金額53萬元。
一是積極推進轄區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按照“政府領導,人行牽頭,多方參與,聯合推動”的原則,積極推動信用體系建設試點。政府、金融機構、人民銀行共同努力,在興隆鎮進行了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建立信用檔案7685戶,給予5785戶農民發放優惠貸款8850萬元。二是優化農村支付環境。指導轄區涉農金融機構增加鄉鎮助農取款點數量,改善農村金融服務環境,促進農村地區的資金、物資、信息的交流。截止2020年9月末,轄區助農取款服務點396個,覆蓋鄉鎮數量18個。
一是開發金融產品,滿足需求多樣化。九臺轄區金融機構結合區域鄉村發展實際,不斷開發金融產品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二是扶持新型主體,助推農業現代化。轄區涉農金融機構通過降低利率、合理約期、隨用隨貸等方式,加大信貸支持,助力現代農業發展。到2020年9月,累計發放相關貸款近6億元。三是重點支持,實現鄉村旅游全域化。指導轄區涉農金融機構通過“林權抵押”、“經營收費權質押”等方式,重點支持轄區特色鄉鎮風景旅游區的規劃建設,目前已累計投放貸款近4億元,其中經營收費權貸款1.7億元,推動了全區旅游業的快速發展。
一是農村住房“辦證難”,相關試點工作開展過程中農房確權頒證難,九臺農村地區的住房只有少量農房有房屋產權證和土地使用證,目前九臺農村房屋產權證和土地使用證的辦理工作基本停滯,許多有相關需求的農戶因此無法辦理相關貸款,辦證難是目前一大困境。二是承包土地“確認難”,農地抵押貸款辦理過程中,土地經營權證的土地共有人均需要簽章。國家分發土地截止時間在1990年左右,每戶土地證上的共有人約4-8人。經過實地調查,鄉鎮農戶多數在外地外省務工,家中多為年邁的老人和上學的孩子,大部分土地經營權證的土地共有人不便進行簽章確認,致使借款人不得不放棄貸款。三是農房抵押物價值“評估難”,由于農村住房建筑質量、交通區位、公共設施配套等因素價值差異極大。農房抵押物價值評估缺乏相應的標準,金融機構辦理相關業務時對抵押物價值認定較難,為防范風險往往給出較低的抵押率,這又損害了農戶利益,挫傷了農戶辦理農房抵押貸款業務的積極性。
由于農村金融改革是臨時性工作,是在金融辦或其他部門代管下運行的,政府沒有納入財政預算,地方財力有限,支撐資金不足,缺乏配套資金支持,缺少貸款風險補償專項基金,有些試驗項目無法伸展。縣域自主能力有限,財力上很難獲得上級支持。
一是農村地區經濟落后,資金需求額較小,金融機構的業務運營成本大,效益低。二是農業生產受自然天氣、市場等因素影響,風險較大。目前農業保險體系尚不健全,農業生產貸款損失經常成為金融機構難以追回的損失。三是農村信用體系還不健全,同時缺少必要的社會失信懲戒機制,導致金融機構在涉農信貸投放上熱情不高。
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光有資金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懂金融、懂農村、懂農業的復合型金融人才。由于涉農機構所處地域、經濟、環境、歷史等方面因素,目前農村地區金融機構大多面臨著人員老齡化、專業人才匱乏的情況。
一是全面推進宅基地使用權登記頒證,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快宅基地和農房確權、頒證、登記。將農民房屋納入確權登記頒證范圍。將農村宅基地和農民房屋納入全國統一的不動產登記體系解決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中農房確權頒證難問題。二是開展科技創新,簡化不必要的貸款流程。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簡化試點工作操作流程。例如在土地經營權證的土地共有人簽章環節,可以利用視頻、電子簽字等方式,利用科技手段簡化貸款流程,提高借款人借款成功率。三是明確試點區域農房抵押政策積極探索擴大農房流轉范圍。將農房流轉范圍由本村集體擴大到縣域內所有符合條件的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尊重農房抵押合同和法院對抵押物的裁決,在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前提下可不受“一戶一宅”限制。
一是建立風險補償專項資金。設立專項資金,由各級財政對金融機構投放農業貸款產生的風險,給予一定額度的補償。二是給予農村金融機構優惠稅收政策。隨著我國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規模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成為未來農村生產經營和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因此建議對規模化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利息稅收減免政策。
由政府牽頭多部門聯動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和社會氛圍,深入開展誠信體系建設,讓講誠信者事事受益,失信者受到懲戒,不斷優化農村金融生態環境。
一是各涉農機構要樹立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觀念,引導和動員更多高素質金融人才深入鄉村振興工作一線。二是各涉農金融機構發揮人才培養的主導作用,根據“三農”發展新形勢、新特點,建立科學化、專業化的培訓教育體系,舉辦不同層次的業務培訓班,切實提高基層機構的隊伍素質和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