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惠彬
生態林業是一個層次明顯、結構有序,并且注重協調發展的森林生態系統,是現在乃至未來林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在具體發展中,需要因地制宜契合實際情況,注重林業資源的整合與利用,同時協調本地資源構建更加立體的林業體系。通過此種方式,可以顯著提升森林綜合生產能力,發揮森林的生態環境調節能力,實現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長此以往,有助于生態林業的商品生產能力進一步提升,協調相關行業利益關系,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真正的兼顧生態功能與經濟效益。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關乎到經濟的健康、穩定增長,并且目前環境問題被全世界人們所關注,面對環境日益破壞的嚴峻性,需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生態林業建設對于改善環境能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生態林業的建設能夠起到保護生態平衡,保持農業的發展,減少沙塵對環境的危害等等。
森林是“地球之肺”,對于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尤其是工業化進程加快,人類生產生活用礦物燃料總量劇增,有害氣體會污染大氣環境,被人們吸入威脅身體健康,其主要有害物質為二氧化硫。植物葉面積大,光合作用下可以吸收二氧化硫有害物質,凈化空氣。根據相關研究,相較于空曠地區,森林空氣中的二氧化硫含量要少15%~50%左右。高溫高濕的環境下,林木生理活動機能將更加旺盛,大大加快森林吸收二氧化硫的速度。由此可以看出,森林是地球之肺,也是大自然的天然氧吧,為人類生存提供氧氣,凈化人們排出的二氧化碳,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尾氣等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逐漸增多,植物覆蓋面積不斷擴大,是吸收二氧化碳凈化空氣的主力軍,光合作用后釋放氧氣,每年提供超過60%的凈潔氧氣。此外,還可以吸附空氣中懸浮顆粒物,潛移默化中提升空氣質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維護生態環境穩定。森林是天然的蓄水庫。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既留住了水,也保住了土。5萬公頃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當于一座總容量為100萬立方米的水庫。生態林業的建設可以更科學有效地發展森林本身的優勢,同時能更科學快速地保證森林資源增長以及環境治理。
加強保護生物多樣性也有利于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森林的生物種類越多群落結構就越復雜,生態系統就越穩定,有利于在林區內部形成良性生態循環,促進生物多樣性的發展。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不注重保護森林資源亂砍濫伐受到了嚴重破壞,對生物物種多樣性也造成重大影響,發生病蟲害的頻率越來越高,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于實現林區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也具有重要意義。森林是生物生長的棲息地,有很多的動物和植物,同時也是地球生物繁衍、活動主要區域。保護森林,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是天然的物種庫和基因庫,推動生態林業建設就是保護生物種多樣性。
黨的十九大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持續推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力求建設符合預期目標的美麗中國。生態就是生產力,保護生態環境有助于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促進生產力提升,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環境。這些戰略思想形象地揭示了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系,生動詮釋了綠色發展、協調發展等新理念。
林業建設與經濟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大力扶持林業發展,可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并進一步推動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在當代社會背景下,創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維護生態系統平衡已成為人民普遍共識,人們開始傾向于綠色的林產品,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終堅要探索形成生態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機制,讓人民群眾更好地親近自然、體驗自然和享受自然。推進新時代林業現代化建設尤為重要。
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開始關注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了實現目標,應奠定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大力推行生態林業,保護森林資源,可以保護森林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順應自然生態發展規律,滿足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需要。鑒于此,推進生態林業建設中需要持續深化改革,形成契合實際情況和目標方向的發展模式。
生態林業的建設是以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關注下開展的,生態林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全社會達成共識,增加相應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應同時滿足國家的經濟利益與發展利益。在生態著力維護生態安全,深化林業改革發展,明確林業現代化發展目標基礎上,實現生態林業與國家經濟建設和諧統一,提升生態林業發展質量,為后代子孫留下寶貴的自然資源,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協調一致。
推動我國生態林業發展,應注重同其他產業聯合發展,如農業、牧業、漁業有機整合,形成相互依托發展的新格局。森林中有很多國家級保護野生動物,大力推動生態林業建設和發展,可以創設有助于野生動物繁衍、生存的環境,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效果顯著。考慮到生態與經濟效益以及景觀效果等的需要,成片造林的力度得到明顯提升。大力推動以林養林模式多元化創新,實踐中積累經驗,并形成苗木養林和經濟果林養林以及速生豐產林等經濟型林地。同時林農還可以通過如林苗結合、林禽結合等方式來實現經濟效益和較高的投入產出率。
到目前為止仍然有很多人對保護環境的意識沒有提上來,需要官民相互協作達到廣泛宣傳,如果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只在乎眼前的利益、得失,而不去把眼光放長遠,破壞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終將付出慘痛的代價,我們要明確的是保護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保護我們子孫后代。
我國生態系統脆弱,生態相對問題突出。森林系統與人類生存、繁衍、發展息息相關,除了凈化空氣和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同時,還可以為人類社會生產、生活提供豐富多樣的資源,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此外,在調節徑流、洪澇災害防控中更是有著突出的作用,在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基礎上,合理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
鑒于此,應滲透環境保護理念到實處,結合實際生產需要以及林木生長情況,計算好每年采伐量,采伐同時注意林木培育,避免資源過度損耗。因生態林是不可再生資源,關乎到生態環境質量,應嚴格遵循封育制度,依據制度執行,契合具體情況靈活選擇全封、輪封相結合的方法,實現林業資源的有效保護。
把荒地、荒灘、閑地、洼地、路邊、渠旁、宅旁等全部栽上樹,使森林覆蓋率得到上升,確保生態環境的良性發展。當前我國大力實行退耕還林政策,減少耕地占用的林地面積,為林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協調農業、林業之間的關系,謀求共同發展。依據政策要求組織安排國土綠化行動,拓寬森林生存空間,退耕還林,并進一步優化防護林體系,在科學理念下落實濕地保護恢復、荒漠化治理工作。針對性提升森林質量,大力培育國家儲備林,在對天然林資源有效保護基礎上,建設人工林。
推動林業現代化發展,優先考量修復生態環境,改善以往過度發展經濟而造成的環境破壞,構建生態安全屏障體系,針對性提升森林、濕地、荒漠生態系統的質量,維護生態系統穩定。加強林業自然保護區建設,針對性開展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行動,堅持政府導向創建生態廊道,維護生物多樣性。加強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強化森林資源管理和林業執法監管,嚴厲打擊破壞自然生態的行為,確保生態資源安全。
生態林業生態建設以保護林木資源為前提有計劃、有節制地開展林木產業活動,在人類社會的產業布局中,森林的功能和地位不容小覷,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與人類社會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生態林業為探索形成生態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機制、對國家經濟可持續穩定發展,對人類生存環境及生活質量都有著不可磨滅的重要意義,在保護、修復好綠水青山的同時,要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創造更多的生態資本和綠色財富,生產更多優質的生態產品和優質林產品。同時擴大林業對外開放,實現理念互鑒、經驗共享、合作共贏,積極參與全球生態治理,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在我國生態林業擁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加強推動生態林業的建設無疑是提升社會效益、實現社會經濟穩定增長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同時為人類生存提供優質的生活環境,促進人類與生態環境和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