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曉璠 殷雨晴 鞠 福
(中國藥科大學)
隨著我國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國家對財政科技投入的不斷加重,財政支出種類日益復雜,同時科研“放管服”改革實施后,高校辦學經費總量增大,經費使用自主權擴大,績效審核愈發嚴格,這些都對高校財務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如何借助“放管服”改革的契機來改進高校財務工作模式,更好地服務師生、服務高校管理者,是高校財務需要探索的問題。
(1)提高高校財務管理的水平,從傳統的報銷者向優秀的服務者轉變。
科研“放管服”政策實施之前,高校的財務工作偏向于機械化地審核單據,局限在事務性的行政機構中,形成了重核算、輕服務管理的局面??蒲小胺殴芊备母锏耐七M,將高校財務工作者從一味埋頭苦干單據中解放出來,實現了從傳統的高校財務行政工作者向服務高校學術隊伍的服務者的轉變。
(2)擴大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釋放科研積極性。
科研“放管服”改革旨在通過簡政放權,包括項目負責人可自行調整各項支出比例、高校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科研人員差旅費管理辦法、勞務費管理辦法、業務招待費管理辦法以及下放科研儀器自主采購權等,減輕高??蒲泄ぷ髡邎箐N負擔,激發高??蒲泄ぷ髡邉撔路e極性。
(3)進一步加強高校內控體系的建設。
科研“放管服”改革的實施,將高校財務部門的資金管理權限部分下放到二級院部以及其他職能部門,推進了國有資產處、科技處等職能部門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從而加強了高校內控體系的構建,既可以根據部門的實際情況進行資金使用的引導與監督,又能通過平臺信息共享來打破信息孤島,及時發現工作風險點。
1.2.1 科研經費自主權把握尺度難
科研“放管服”改革的“放”的意思是財務人員”放手”,將經費使用權交到科研負責人手上,擴大經費使用自主權。但是如何“放”,放多少,怎樣在放的同時,最大程度地減“輕”財務人員的工作量。比如勞務費的比例問題,雖然可以自主調配勞務費比例了,但是沒有明確比例范圍,如果完全放開勞務費的比例限制,是否會出現套取經費的問題。因此如何把握放的尺度,切實做好科研服務工作,是高校財務人員面臨的難題。
1.2.2 科研“放管服”政策落實難
科研“放管服”政策的制定推行涉及高校的財務處、科技處、國有資產管理處等職能部門,從科研課題申報到結題整個過程都需要多個職能部門聯動工作,往往需要校領導牽頭開會一同制定政策,涉及人員多,工作開展難度大,因此延緩“放管服”工作的推進。
1.2.3 高校財務人員工作難
科研“放管服”改革之前,高校對科研經費大多劃分為縱向經費和橫向經費,對兩者大多采用一刀切管理,實行相同尺度的規章制度,財務核算人員核算較為便捷。放管服之后,高校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分別對縱向和橫向經費制定報銷制度,在為科研人員減負松綁同時,大大增加了核算人員工作量,工作時限內難以完成,核算人員加班加點已成常態。
隨著學校雙一流投入的不斷加大,資金支出業務日益繁瑣,不僅報銷單據數量有了較大增長,資金使用監管愈發嚴格。以南京某高校為例,2019年較2015年憑證數增長85%,分錄數增長61%,附件數增長78%。工作量在四年內翻了近一倍,但財務審核人員數量未有變動,工作上存在“疲勞駕駛”的現象,長期下來工作效率下降,服務水平難以有效提升。
雖然目前大多高校借助財務報銷系統、校園卡網絡系統、預算系統、工資系統、國有資產管理系統等逐步推進對校園信息化管理的建設,但各部門甚至財務部門內各信息系統獨立運行,缺乏有效對接,未及時實現信息的整合、共享。高校管理者難以及時獲取精細化數據,無法在宏觀上對高校資金以及資源實施高效配置,無法充分發揮高校財務資金預算編制的事前規劃之效,無法科學決策使用高校資金,大大阻礙了高校雙一流建設。
高校財務處現行的工作模式是按職能范圍劃分為相應科室,一般配備核算管理科、科研經費管理科、預決算科、資金管理科等各職能科室,受財務處長垂直管理。科室內部間缺乏信息溝通,各科室財務人員知識面狹窄。審核人員偏向于審核單據的真偽、事項的合理性,但對經費的可使用范圍、使用期限不甚了解,往往在課題結題環節或者審計環節才發現經費使用不合理地方,事后調換項目經費,無法做到全程跟蹤監管。
財務共享指的是一種新型服務模式,將分散在各院部、各部門的基礎性財務工作集合在一起,共享相關業務部門的信息,以便高效處理財務業務,管理成本。
財務共享在核算中對常規性業務,利用票據映像設備進行網絡審核,賬務處理系統依據統一的科目自動式制單,使得常規性的業務得以模式化處理,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同時財務共享可做到學校師生的信息標準化,即師生的部門、姓名、工號(學號)、銀行卡號、手機號等做到信息統一,全校通用,便于各類費用的發繳。除此之外,各項目負責人可登陸平臺電子審批,借助系統發送到財務共享中心,網絡報銷將做到網上預約、網上審批、自動制單、電子歸檔等,既精簡程序,又提高了效率,又為后續預決算編制提供準確數據。
隨著國家對科研投入的不斷加大,各類科研經費數額不斷攀升,學校經濟業務的繁瑣程度與日俱增,資金監管愈發嚴格,財務政策更是不斷革新。這些趨勢使高校財務共享中心將應運而生,財務工作必須實施精細化管理,通過設置系統參數對資金支出情況進行嚴格監管,從事后監管轉變為“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監管,對標準化的業務做到管理前置,對非常規化的業務借助財務共享加強信息歸集,全力降低內控風險。
高校各職能部門大都有自身的信息操作系統,財務共享中心旨在將各職能部門相對獨立的信息系統進行整合、銜接,達到學校整個信息資源的共享。比如與國資處的資產入庫系統、危險化學制品全生命周期系統,人事管理處的人事管理系統,教務處的教務教學系統,科研管理處的科研管理系統,財務處內部的收費系統、預算系統等。一旦解決各自系統的版本銜接的技術問題,高校管理者便可依據統一數據及時做出科學有效的決策。
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將傳統的簡單性、重復性的業務進行程序上的刪繁就簡,原本從事收單、審單、收費以及憑證裝訂的財務人員面臨著轉型及素質提升的問題。這就要求每位財務工作人員專業化更強,既要通曉財務知識,又要了解財務共享知識,利用財務共享數據進行財務數據分析、風險調控、預算編制等管理型工作。為此,高校財務處應著力打造一支熟練政府會計制度、內控制度、會計信息化制度的綜合性人才隊伍。
目前高校財務共享理念是基礎高?,F有的信息系統提出的設想,需要依托的部門眾多,可參考性不多,真正實施的難度較大。因此,在日后的調研、實踐中,應深層次挖掘財務共享的需求,歸口各職能部門的信息系統,搭建統一管理的財務共享平臺,統一財務信息標準,通過前臺、中臺、后臺的搭建,形成數據的采集、儲存、查詢、分析等模塊。
財務共享模式的安全性是平臺有序運行的前提,需要從訪問權限、數據加密、用戶權限、電子簽章、信息提取、防護墻保護等方面進行全面設置。此外,應制定應急預案和信息安全預警機制,防止停電、網絡故障、硬件損壞、黑客干擾等問題的發生,保障高校財務共享平臺的運行,保護高校信息資源不被竊取。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飛速發展的今天,科研“放管服”為高校財務共享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契機,財務共享模式構建了以大數據為特征的新型財務服務模式,有效解決了當前高校財務工作對數據采集、效率提升、內控建設的問題,滿足學校雙一流建設的發展需求,是未來高校財務改革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