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相軍 朱建軍
(廣西林業集團有限公司)
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501號《貼現現金流法》就貼現現金流給出以下定義:貼現現金流法是以明確的假設為基礎,選擇恰當的貼現率對預期的各期現金流入、流出的貼現,通過貼現值的計算和比較,為財務合理性提供判斷依據的價值評估方法。
首先,企業應考慮國家法律法規、宏觀經濟政策以及社會環境等的變化情況。其次,企業應從戰略角度出發,確定貼現現金流法的應用可行性,建立貼現現金流法運用機制。第三,企業應從行業特征出發,確定行業產業現金流入流出的可預見性,行業相關指標如貼現率等的來源可靠性。第四,企業應當考慮市場環境變化因素,市場環境的波動直接影響企業現金流動性以及貼現率的變動。第五,企業應當考慮貼現期、現金流、貼現率三個重要的因素。此外,企業還需要考慮假設條件的合理性,計算方法的可靠性,操作行為的公允性等因素。
林業項目建設投資是林業企業較為重要的一個經營內容,是企業投入資金整合林業資源,并進行生產經營,使其價值達到最大化的一種生產經營活動。整合林業資源需要對林木資源的權屬性、資產的完整性、資源的數量等進行調查分析,對其價值評估,然后再根據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對項目進行生產經營效益分析。
使用貼現現金流進行價值評估和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時,除了上述考慮的主要因素外,相關參數的選取則是個較為重要的因素,因為不同的參數對林木資源估值以及生產經營效益的影響是不一樣的,企業需要設計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相關參數,這樣才能給經營管理層提供更為恰當的決策依據。
A公司為林木生產經營企業,擬投資收購一林木林地項目,該收購項目的林地面積8515畝、林木蓄積75493立方米,林木品種為馬尾松、杉木、櫟類、軟闊、一般灌木等林分。林地結構、每種品種的比例和成熟度不一樣,評估價值為5401.28萬元。調查報告表示該林地林木資源面積相對集中連片,立地條件較好,交通條件和區位優勢比較明顯。根據項目可研報告,項目建設期為4年,運營期16年。項目投入總資金5858.59萬元,計算期內項目總收入為14712.27萬元,總成本費用為13084.38萬元,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5.16%,高于設定的基準收益率4.9%;項目投資財務凈現值(Ic=4.9%)124.06萬元,大于零;項目投資回收期11.93年,小于計算期。
2.2.1 資產評估值的認定
評估報告按2015年國家林業局制定的林業行業標準LY/T 2407-2015編制,評估技術方法采用了市場法、收益法、成本法等,評估的基礎是森林資源調查報告。用收益法進行評估時,就會運用到貼現現金流法,公式為DCF=,(為現金流凈額,i為貼現率,n為年限,)其中收入與支出的計算,需要進行參數的選取,主要包括樹樁價格、松脂采割計算要求、出材徑階規格分類、林木生長量指標、林分質量調整系數等,部分指標可以參照調查手冊,而有的指標則無法參照調查手冊。
2.2.2 項目投資可行性認定
項目投資可行性認定,往往是基于項目效益分析來判斷。企業在對項目投資進行預測時,可以按原來的生產經營模式進行,也可對原有林木資源設計多種組合的生產經營模式,從而尋求技術上可行和經濟上有效的方案。
2.3.1 成立工作組,明確分工,按分工進行調查研究
企業可組織包括營林、生產、法務、財務、投資等部門成立林木林地投資委員會,明確各自的分工,對項目進行調查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對林木林地的資源核查、林權的權屬關系、生產經營的環境條件、投資方向的研判,以及經濟效益的分析等。
2.3.2 運用貼現現金流進行測算
(1)資產價值的評估要采用合理的參數。
本案例中,有關林木資產的價值評估,已由評估事務所出具初步意見,林木的評估也根據不同的樹種、不同的成熟程度分別采用了不同的評估方法。財務部門在審核過程中,認為在計算第i年的收入時,存在同一坐落地、同一樹種、同一年份的成熟林蓄積量單位評估值各有不同,該指標不同將導致出材量出現較大的影響。因此,要根據公司的參數對其進行調整。通過參數的調整,評估價值有所變動,增減相抵后,企業測算出的評估價值為4850萬元,與評估公司評估值5401.28萬元相差了551.28萬元。
(2)多方考慮營林造林變化的情況。
實施企業要多方考慮營林造林變化的情況,采用合理的參數,對項目投資收益進行科學測算。
①林木生長量測算。項目收購的馬尾松成熟林主伐時間有所延長,但計劃在此期間進行采脂。鑒于采脂后其林木生長相對較為緩慢,且延長時間較短,為方便測算,故不考慮其處長期間的林木生長量,原則按收購時林木蓄積及出材計算,該部分測算出項目減少收入260萬元。另一方面,因現有杉木林面積較小,從經營實際出發,故將杉木采伐時間也延長5年,則林木生長量按每年每畝增加林木蓄積量和出材量,該部分測算出項目增加收入170萬元。
②馬尾松采脂。本企業將采脂年限設定為5年,經測算,每畝平均按65株可采脂計算,每株按8元/年計算進行發包,以此獲得采脂收益;新造馬尾松樹齡從第12年開始采脂作業,采脂年限為5年,按每畝平均65株可采脂計算,每株按6元/年計算進行發包,以此獲得采脂收益。本企業生產方式不同導致與可研報告產生差異,該部分差異影響項目減少收入325萬元。
③木材價格。從企業實際考慮,當前林木銷售方式均掛網以活立木方式銷售(賣青山),通過查詢林權交易中心近期掛網招標的松樹活立木銷售(買青山)價格,以及向相關木材老板了解,松木一般材賣青山價格在330~400元/立方米左右,為保險起見,測算取值350元/立方米,杉木則按700元/立方米計算。該參數與可研的差異并不大,可忽略不計。
④馬尾松造林、撫育投資。根據該公司編制的參數,造林當年按930元/畝投資計算,包括林地清理、挖回坎、放基肥、種植補植,撫育2次,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費用,以及各項管理費用等;第二年,按240元/畝投資計算,包括2次森林撫育,護林、防火,以及各項管理費用等;第三年按529.2元/畝投資計算,包括2次森林撫育、一次追肥、護林、防火,以及各項管理費用等;間伐撫育人工費用與其林木銷售收益參數相當,故不做調整。經測算,比可研報告的成本高出450萬元,從某種意義上講,企業的生產成本比常規計算值要高。
⑤其他的成本指標參數如森林管護費用、森林保險等費用,企業參數與行業標準差別不大,故未進行調整。
經過參數調整后測算,計算期內項目總收入為14297.23萬元,減少415萬元。總成本費用為13534.38萬元,增加450萬元。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為4.85%,低于設定的基準收益率4.9%;項目投資財務凈現值 -86萬元,小于零;項目投資回收期16.5年,大于計算期。運用貼現現金流進行測算后,財務部門認為項目并不可行,故建議管理層對該項目須謹慎投資。
貼現現金流法在林木生產企業應用,需要注意處理好以下問題:①林木生產企業在生產經營時,參數設計要合理,勿教條主義,脫離實際,也不能低于行業標桿。②貼現現金流法中的評估指標參數,需要林木資源調查團隊、生產經營公司、法務部門、企業管理部門等各個部門協同合作,使計算出來的數值更加貼近實際,對決策支持的作用更大,效果更優。③多種管理會計應用工具并行,增加項目決策的依據和準確度。林木林地的收購收儲是一項系統工程,應用約束資源優化,分析項目經營時,制約生產經營過程中,企業實現生產經營目標的瓶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