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
(徐州市銅山區人民醫院呼吸科 江蘇 徐州 221000)
肺癌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有很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其早期的癥狀不明顯,一般發現的時候已經處于晚期,對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有重要的影響[1]。肺癌當中非小細胞肺癌的占比較大,生存率低,主要采用化療進行治療。采用腫瘤標記物檢測可以有效幫助發現腫瘤,對治療效果進行評估。臨床上有關于D-二聚體、癌胚抗原檢測的研究,但是對其預后和臨床意義的研究較少[2]。本文探討D-二聚體、癌胚抗原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的變化及臨床意義,報道如下。
選取2016 年9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30 例,對所有患者進行化療治療。患者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齡40 ~86 歲,平均年齡(66.52±4.31)歲;TNM 分期:ⅢA 期7 例,ⅢB 期11 例,Ⅳ期12 例;大細胞癌6 例,腺癌15 例,鱗癌9 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過細胞學或者病理學診斷確診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均為初始化療患者;患者知情同意;倫理委員會批準進行。排除標準:患有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或者血液系統疾病;患者在治療之前經過激素類或者抗凝藥物治療;中途退出。
所有患者均進行2 ~4 個周期的全身化療,在化療治療前和化療結束后清晨空腹采集靜脈血3ml 制作血標本,然后以血和抗凝劑9:1 的比例在采集標本后2h 內,3000r/min 離心10min,離心半徑為8cm,分離血漿,及時送檢。D-二聚體的檢測采用全自動血凝血分析儀進行,質控品由希森美康公司提供。癌胚抗原的檢測采用全自動免疫分析儀進行,質控品由伯樂公司提供。檢測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化療效果[3]:在化療后對患者的化療效果進行評價,以下為判斷標準:患者的目標病灶消失為完全緩解;患者的基線病灶長徑綜合縮小程度≥30%為部分緩解;患者基線病灶長徑綜合縮小程度不明顯,但是沒有進展為穩定;患者的基線病灶長徑綜合增加程度≥20%,或者有新病灶出現為進展。
(2)不同臨床分期患者化療前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記錄患者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然后進行比較,參考值:D-二聚體≤0.5mg/L,癌胚抗原<3.4ng/ml。
(3)不同治療效果患者化療前后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差異比較:記錄不同治療效果患者化療前后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進行組間比較。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化療后,完全緩解患者有4 例(13.33%);部分緩解患者7 例(23.33%);穩定患者14例(46.67%);進展患者5例(16.67%)。
Ⅳ期患者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顯著高于ⅢA 期和ⅢB 期;ⅢB 期患者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顯著高于ⅢA 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展期患者治療后各項指標均增高;緩解患者治療后癌胚抗原顯著降低。見表1。
表1 不同臨床分期患者化療前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比較(±s)

表1 不同臨床分期患者化療前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比較(±s)
注:*與ⅢA 期和ⅢB 期比較,P <0.05;#與ⅢA 期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 D-二聚體(mg/L) 癌胚抗原(ng/ml)ⅢA 期 7 0.98±0.14 29.67±3.87ⅢB 期 11 1.24±0.20# 55.81±4.32#Ⅳ期 12 2.19±0.26* 94.17±6.23*
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以及穩定的患者在化療前后的D-二聚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穩定患者化療前后的癌胚抗原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指標,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肺癌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很大的威脅,并且多年來肺癌的發病率顯著上升,并且逐漸年輕化[4]。非小細胞肺癌作為常見的肺癌類型,很多患者在確診的時候已經處于中晚期,最佳手術治療的時機已經錯過,一般情況下需要采取化療治療。因此,在化療前后做好化療效果的預測和評價,對科學制定化療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有重要的意義[5]。探討D-二聚體、癌胚抗原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化療前后的變化及臨床意義。本結果顯示,隨著癌癥分期的進展,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逐漸增加,說明腫瘤轉移或者復發很容易導致患者機體纖溶系統的活性增加。完全緩解、部分緩解以及穩定的患者在化療前后的D-二聚體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展患者明顯增加,說明采用D-二聚體檢測可以評價腫瘤的轉移和浸潤。惡性腫瘤的轉移和浸潤比較強,腫瘤細胞會釋放組織因襲,激活纖溶系統和外源性凝血系統,生成局部纖溶酶,降解細胞外間質,導致腫瘤細胞侵襲[6]。D-二聚體是一種纖維蛋白的降解產物,其水平能夠反映纖溶活性[7]。癌胚抗原在各種腫瘤檢測當中應用廣泛,是一種糖蛋白,可以引起免疫反應,是一種廣譜性腫瘤標記物[8]。本結果顯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患者化療后的癌胚抗原顯著低于化療前,進展患者化療后的癌胚抗原水平顯著高于化療前,穩定患者化療前后的癌胚抗原水平比較差異不明顯,說明癌胚抗原在患者的病情和療效評價中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表2 比較分析不同治療效果患者化療前后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差異(±s)

表2 比較分析不同治療效果患者化療前后的D-二聚體、癌胚抗原水平差異(±s)
指標 時間 完全緩解(n=4) 部分緩解(n=7) 穩定(n=14) 進展(n=5)D-二聚體(mg/L) 化療前 0.75±0.11 1.92±0.31 1.19±0.29 1.98±0.33化療后 0.73±0.12 1.89±0.35 1.21±0.33 2.65±0.40 t 0.246 0.170 0.170 2.889 P 0.814 0.868 0.866 0.020癌胚抗原(ng/ml) 化療前 47.68±5.12 56.49±4.32 86.32±5.91 80.78±6.33化療后 7.91±1.24 30.22±3.26 85.05±5.47 107.48±8.44 t 15.099 12.842 0.590 5.659 P 0.000 0.000 0.560 0.001
綜上所述,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聯合檢測D-二聚體、癌胚抗原有較高的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