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婷婷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廣東 廣州 510000)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腺體,可分泌甲狀腺激素,可調節神經中樞系統。當前因環境因素、社會因素、病理因素或其他等因素的影響,使得甲狀腺疾病發生率在逐漸提升,其中甲狀腺癌比較有代表性,一般為惡性腫瘤,屬于慢性病癥,前期癥狀淺顯,隨著腫瘤的逐步發展,會使得患者出現吞咽困難、頸部腫塊等臨床癥狀[1]。目前,臨床上對于該病癥的治療多采用手術切除,并對周圍淋巴實施清掃,但由于頸部器官較多,血供豐富,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對周圍癥狀造成損傷,尤其是喉返神經、甲狀旁腺。同時,術后還應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為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而采取干預。本次對照實驗中,筆者對比探討了甲狀腺癌術后患者的并發癥防治護理,詳情如下。
選取我院2019 年2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存在不同程度吞咽困難、頸部腫塊等臨床癥狀,經診斷后確診為甲狀腺癌的患者70 例,需實施手術治療,同時患者除本身甲狀腺疾病外,無其他臨床病癥、精神類病史等情況,家屬同意參與實驗,并已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 例。對照組中,男19 例,女16 例,年齡42 ~69 歲,平均年齡(57.28±2.07)歲;觀察組中,男24 例,女11 例,年齡51 ~75 歲,平均年齡(63.58±3.24)歲。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接受甲狀腺癌手術治療,術后使用不同的護理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方法,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做好健康宣教、并發癥預防工作[2]。
觀察組應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綜合護理干預。
(1)并發癥風險評估:甲狀腺癌患者術后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率,如常見呼吸困難、低鈣血癥、喉返神經損傷等。每一例患者術后情況均有著其個體化差異,護理人員應從全面、綜合的角度來進行并發癥風險評估,為后續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依據[3]。
(2)心理護理:甲狀腺癌會長期持續性的對患者身體造成傷害,在該病癥的影響下,患者心理狀態有所不佳,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將心理干預貫穿到護理過程的始終[4]。如可加強與患者間的溝通,向患者講解有關甲狀腺癌的相關健康知識,告知患者手術治療的優勢,并安撫患者不必擔心會留下較大的疤痕,進而循序漸進的提高其依從性。
(3)飲食護理:待患者術后清醒后,應盡量給予流食類食物,不可過涼、過熱,并適當增加肉類、乳類、蛋類食物的攝入量。
(4)并發癥預防:①呼吸困難。呼吸困難是甲狀腺癌術后常見并發癥,具有發病急、變化大的特點,據臨床調查來看,高發于術后2d。手術區域周圍便是氣管,由于手術可能會損傷甲狀腺周圍氣管且血供豐富,在手術完成后可能會出現止血不徹底、血管結扎線滑脫的問題,進而會引發呼吸困難,表現出發紺、頸部腫脹的癥狀。對此,護理人員應及時剪開風險,將血管做結扎處理,并逐步消除水腫,同時,若患者存在著明顯的喉頭水腫,則需靜脈滴注地塞米松[5]。②喉返神經損傷。喉返神經是頸部重要神經之一,手術過程中可能會損傷該神經,并造成暫時性喉返神經功能異常,使得患者表現出聲音嘶啞的癥狀,嚴重者還會導致失音或窒息。為降低這一并發癥的出現,待患者術后清醒,護理人員便應加強與患者間的交流,詢問患者是否存在不適感,并誘導其說話,在確認患者無聲音嘶啞或癥狀較輕時,應囑咐患者多飲水、少說話,保持呼吸道通暢。③低鈣血癥。甲狀旁腺位于甲狀腺周邊,可分泌甲狀旁腺激素,具有調節機體內鈣、磷的作用,若在術中對甲狀旁腺造成了損傷,便可能會出現暫時性甲狀旁腺功能異常,機體內鈣、磷無法被有效調節,進而引發低鈣血癥,據臨床調查來看,術后1 ~3d 是低鈣血癥的高發時間[6]。護理人員應及時實施氯化鈣或葡萄糖酸鈣的補液,緩解低鈣血癥,并在飲食方面增加鈣、磷含量較高食物的攝入量。④乳糜漏:若患者術后2 ~3d 引流管中出現白色液體,便可懷疑為乳糜漏,多是因淋巴管損傷導致,應立即實施負壓吸引,將已經流出的白色液體吸出,然后進行加壓包扎,增加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量。
將并發癥發生率、手術臨床指標作為觀察指標。
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出現3 例并發癥患者,并發癥發生率8.57%;而對照組出現10 例并發癥患者,發生率28.57%,觀察組發生率更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例)
觀察組手術時間(118.25±46.63)min,保留頸部引流管時間(44.12±17.58)h,術后住院天數(5.12±1.55)d,對照組分別為(117.52±44.69)min、(42.52±16.23)h、(5.39±1.85)d,手術指標間無較大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保留頸部引流管時間(h)術后住院天數(d)觀察組 35 118.25±46.63 44.12±17.58 5.12±1.55對照組 35 117.52±44.69 42.52±16.23 5.39±1.85 t - 9.256 7.145 8.559 P - >0.05 >0.05 >0.05
呼吸困難、喉返神經損傷、低鈣血癥、乳糜漏是甲狀腺癌術后常見并發癥,發生率均較高。目前,對于甲狀腺癌的最佳療法便是手術治療,雖然當下手術技術已經得到了較大的提升,但甲狀腺周圍區域血供豐富,解剖結構復雜,依然可能會對周圍器官造成損傷,進而誘發以上并發癥[7]。護理是甲狀腺癌手術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貫穿手術始終,對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甲狀腺癌術后并發癥類型較多,均會對患者的身體造成極為嚴重的傷害,并會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在開展手術前便應做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規劃,便于術后防治并發癥。本次研究探討了甲狀腺術后并發癥的預防,并對觀察組實施了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顯示,使用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僅出現了1 例呼吸困難、2 喉返神經損傷,并發癥發生率8.57%,而使用常規護理的對照組,患者術后出現4 例呼吸困難,3 例喉返神經損傷,2 例低鈣血癥以及1 例乳糜漏,并發癥發生率28.57%,對照組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由此來看,對甲狀腺癌術后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效果較為理想,能夠保障患者安全性,適宜在臨床上加大推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