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春梅 王芮 趙思嬋 李淑媛(通訊作者)
(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種植科 江蘇 南京 210008)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種植牙相關費用的降低以及宣傳力度的提升,選擇種植牙技術修復缺牙的患者數量顯著增加[1]。患者對種植牙術后的期待較高,但獲知種植牙的信息相對較少,兩者之間的差異會導致患者對種植牙的手術產生焦慮和恐懼心理[2],而且涉及口腔外科手術會放大焦慮和恐懼的心理[3]。此時,為患者提供準確的宣教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以及信息的表現形式[4]。近年來,多媒體宣教作為信息的表現形式,在種植科中應用得越來越普遍。因此,本研究觀察多媒體宣教與傳統口頭宣教對種植牙患者焦慮和恐懼心理的影響,為臨床提供參考。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簽屬知情同意書。選擇2019 年3 月—2019 年8 月就診于本院種植科的患者100 例。納入標準:年齡18 歲以上,需要單顆牙種植,沒有口腔外科手術禁忌證的患者。排除標準:(1)存在某些可能損害愈合或骨整合的疾病或藥物;(2)存在視聽、言語、精神障礙的患者;(3)有牙齒治療不良經歷的患者。
通過對所有患者(n=100)進行問卷調查,了解患者對種植牙的認知程度。調查問卷采用Kashbour 等在2018 年提出的改良版本[5],包含7 個問題:(1)您對種植牙的治療過程了解多少?采用0 ~100 分評估,0 分表示對種植牙的治療過程完全不了解,100 分表示完全了解種植牙的治療過程。(2)您最初獲知種植牙治療信息的渠道是什么?(3)您更信任哪個渠道的信息?(4)您是否信任不同渠道的治療信息?(5)您認為種植牙治療是否適合您的牙齒狀況?(6)您認為在種植牙治療過程中必須使用新的技術嗎?(7)您對種植牙治療最欠缺認識的領域?給予患者相對定性的答案:第2 個和第3個問題(朋友、牙醫或護士、傳統媒體或網絡信息);第4 個、第5 個和第6 個問題(是或否);第7 個問題(手術過程、種植體或兩者都不缺)。
宣教完成后,采用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改良焦慮量表(MDAS)和凱氏牙科恐懼癥評定表(DFS)評估患者的焦慮和恐懼心理。
改良焦慮癥量表(MDAS)具體分為4 個問題:(1)如果您將要去醫院,您的感覺怎樣?(2)如果您正坐等看牙醫,您的感覺怎樣?(3)如果醫生正拿著器具準備給您拔牙,您的感覺怎樣?(4)如果醫生正準備給您注射麻醉劑等藥物,您的感覺怎樣?分為5 種程度的選項:1 分-輕松,2 分-有點不安,3 分-緊張,4 分-焦慮,5 分-感到身體不適。計算總分,分數介于5 分(無焦慮)至25 分(最大焦慮)之間,超過19 分表示患者有極度的焦慮。
本研究總共植入100 個單顆牙種植體,每位患者在局部麻醉下植入一枚韓國Dentium 一代種植體。切開翻瓣,備制種植窩,按照種植體供應商的說明植入種植體,最后用簡單的4/0 不可吸收聚酰胺縫合線縫合粘膜骨膜。術后均給予患者頭孢克洛緩釋片 375mg,每日2 次(在青霉素過敏的情況下,每8 小時服用300mg 克林霉素),連服3d。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每個變量進行描述性研究,采用Pearsonχ2檢驗分析不同定性變量之間的相關性,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患者對種植牙的了解程度、獲知種植牙信息的渠道、信任的宣傳渠道、種植牙對自己的適合程度、種植牙中新技術的使用以及對種植牙認識欠缺的領域,兩組之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宣教后、手術前患者的恐懼和焦慮心理 與C 組相比,M組患者的STAI-State 評分、STAI-Trait 評分、MDAS 評分、DFS 評分均顯著降低(P<0.05),見表1。
表1 患者焦慮和恐懼心理評估的比較(宣教后、手術前)(±s)

表1 患者焦慮和恐懼心理評估的比較(宣教后、手術前)(±s)
注:與M 組比較,aP <0.05
組別 例數 STAI-State STAI-Trait MDAS DFS M 組 50 50.06±7.12 48.15±6.92 16.97±4.12 62.78±11.78 C 組 50 73.32±6.53a 70.34±5.69a 22.64±3.47a 82.38±9.67a
兩組患者對宣教滿意度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患者對宣教滿意度的比較(手術完成后)(±s)

表2 患者對宣教滿意度的比較(手術完成后)(±s)
組別 例數 我對宣教的信息感到滿意 我希望獲得更多的宣教信息M 組 50 75.2±15.5 20.7±12.6 C 組 50 74.1±18.2 23.1±10.5
通常將口腔治療相關的焦慮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內源性焦慮是天生的,與個人的性格相關,不可改變,此類患者進行口腔治療時,容易患上焦慮情緒,并且伴有恐懼心理。而外源性焦慮是心理調節和治療經驗導致的,既往口腔治療的經歷,或者多渠道獲取的口腔治療信息,都有可能對擬進行的口腔治療造成焦慮和恐懼的心理。研究表明,口腔治療導致的焦慮和恐懼心理中,外源性因素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口腔外科治療領域,尤其是在種植牙治療領域,患者初始了解種植牙的相關信息量和口腔專業人員傳遞種植牙相關信息,會影響到患者外源性的焦慮和恐懼心理。
本研究觀察發現最初獲取種植牙相關的信息渠道,100 名患者中有11 名(11%)是從朋友那里獲取得。雖然朋友或熟人能夠為患者提供一些種植牙的相關信息,但不全面的信息來源也會讓患者對種植牙治療的結果產生過高的期望值。與此同時,影響外源性焦慮和口腔治療恐懼的第二因素是口腔專業人員傳授的治療信息,影響力甚至超過最初接收信息的渠道。因為無論種植牙治療信息的哪個渠道來源(朋友、熟人、傳統媒體、網絡等),患者最終都會向口腔專業人員尋求更詳細的信息。
本研究發現,完成種植牙手術后,兩組患者對宣教信息的滿意度和獲得更多的宣教信息的想法無顯著差異,表明對媒體宣教能夠替代傳統宣教,傳遞足夠的治療信息,并且有效改善治療前的恐懼和焦慮心理。
綜上所述,在接受種植牙治療的患者中,多媒體宣教和傳統面對面宣教都能夠有效表達足夠的治療信息,但多媒體宣教能夠有效緩解焦慮和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