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琴 徐林霞(通訊作者)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普通外科 四川 瀘州 646000)
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生通過臨床護理實習,以復習、鞏固和延伸理論知識并與臨床實踐的有效結合,對護生步入將來的臨床護理崗位起到橋梁作用[1]。研究顯示:現階段,護理臨床帶教的教學模式多數仍以傳統師徒式“一對一”“看-做-看”帶教模式,存在帶教模式單一、千篇一律,也未能較好結合理論,不但讓護理學生感覺理論和實踐脫節,學習過程中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教學滿意度欠佳,還可影響帶教老師的教學積極性,從而影響護生臨床實踐綜合能力的提高[2]。因此,轉變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模式,對提高護理臨床教學質量勢在必行。2011 年,美國的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正式提出“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這種教學模式,也稱顛倒課堂,或反轉課堂,是一種將學習放在課前,課堂上老師和學生共同討論、進行頭腦風暴,促進知識吸收掌握的新型教學模式[3-4]。微課(Micro-lecture)是指將講授內容以簡短的微型視頻、網絡課程以及相對應的音視頻等形式進行授課的一種教學方法[5]。筆者于2017 年7 月開始在外科臨床護理教學中應用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外科護理實習生104 名。根據實習時間將其分為對照組(2017 年7 月—2018 年6 月)和試驗組(2018 年7 月—2019 年6 月),各52 名。對照組男5名,女47 名;本科17 名,專科35 名,年齡18 ~22 歲,平均(21.04±1.54)歲,試驗組男6 名,女46 名;本科15 名,專科37 名,年齡19 ~23 歲,平均(20.42±1.67)歲。兩組學員基本數據如年齡、性別、學歷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護理實習生了解本次研究流程和分組事項;②實習時間為6 周。排除標準:中途休假無法完成完整參與本次實習學習。
兩組均進行為期6 周的臨床實習,實習內容、教材和考核標準相同。帶教老師均為外科具有豐富臨床和教學經驗、本科及以上學歷、從事外科護理工作7年以上的高年資護士,帶教前均經過統一培訓。
傳統教學模式:每周集中培訓2 ~3 次,每次90min,由帶教老師講授外科專業理論知識及相關實習項目操作,其余時間由帶教老師分組進行實踐教學,老師講授實踐理論知識-老師示范操作-護生在老師指導下實踐操作-練習并考核。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我院實習的護生采用小組制,進入臨床實習前已由護理部統一分組,每組4 ~5 人,輪轉到我科護生入科前報道時,將護生加入網絡教學平臺-釘釘班級群,發布入科宣教微課及入科考卷,讓學生提前熟悉外科環境及帶教老師,根據護生入科考試制定培訓計劃,每周一根據護生薄弱點以及教學安排在平臺上發布相關微課及課前任務,即將相關理論知識以問題形式提出,護生根據自己時間安排自主學習,可在班級群里討論,帶教老師在群里答疑解惑,共同找出學習重點內容,周末組織集中討論,進行頭腦風暴,組織課堂案例討論及情景模擬訓練等,歸納匯總學習心得。臨床實踐操作的帶教:護生觀看操作視頻→老師按照標準示范操作→教師指導護生實踐操作并由護生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和演示→指導護生加強練習并考核。
1.3.1 成績評價 包括理論考核和實踐操作考核,兩項考核滿分100 分,各占總分50%。
1.3.2 教學效果評價 問卷為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是否喜歡這種教學模式、是否提高學習效果、是否提高團隊協作意識等13 個題項組成。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理論成績評分以及操作成績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理論和實踐操作考核成績(±s,分 )

表1 兩組護生理論和實踐操作考核成績(±s,分 )
組別 人數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試驗組 52 86.81±6.37 89.46±4.23對照組 52 78.83±11.51 87.37±4.47 t-5.50 3.11 P-<0.001 <0.01
試驗組的教學效果評價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1)傳統教學如果學生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按時上課或偶爾注意力不集中,錯過了老師的講解或示范,可能就無法跟上教學進度,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學生可利用網絡終端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受時間、地點限制,還可根據自身掌握情況反復學習,充分實現個性化學習;(2)傳統教學雖然也會布置預習作業,但無法有效監測學生預習的進度及效果,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彌補了這種不足,利用信息化手段可有效督促和了解學生預習情況。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在課前自學這個階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查閱課本和文獻,不僅提高了其自主學習的能力,還提高了其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遇到學習難點或臨床實踐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同學討論、請教老師也提高了其團隊協作意識。
在教學中發現,外科教學內容多、更新快,需要不斷地補充更新學習資料,為外科臨床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且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要求老師具備較高的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以及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和資源的整合能力,因此,臨床老師的綜合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表2 兩組護生教學效果評價的比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