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王榮芳
農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核心基礎,其發展水平與發展速度直接影響我國整體經濟的發展質量。為了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與穩定發展,需要結合政府、社會以及農民自身的力量,其中國家財政部門提出的農業經濟補貼政策,是提高農業發展質量的重要途徑。
因此,對農業經濟與財政農業支出的相關性進行研究與分析,有利于我國財政資金實現最大的使用效率,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
在選擇財政農業支出的種類時,要保證所選擇的指標類型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發展,通常所使用的指標類型主要有農業支出和支農資金兩種,本文以農業支出為研究對象。
為了對農業經濟發展的趨勢與財政農業支出的趨勢進行分析和比較,本文收集了2010年至2019年的財政農業支出與農業生產總值指標數據(詳見圖表1),從比較結果看,我國財政農業支出和農業經濟發展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其中農業生產總值十年間從27674億元增加至70467億元,增幅1.6倍;財政農業支出從3405億元增至22420億元,增幅5.6倍。
由此可見,我國農業生產總值與財政農為支出呈正相關關系,農業財政支出使得農業生產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與進步,對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具有強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我國對“三農”問題越來越重視,國家針對“三農”問題也提出了相對應的政策與扶持計劃,大量的財政農業支出在農業上得到實施與布置,在國家的大力支持與扶持下,促使我國農業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前景。
在對財政農業支出與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性進行研究時,抽取了2010年-2019年10年之間的數據樣本,在對這些數據樣本進行分析研究過程中,能詳細了解這些年農業生產總值與財政農業支出的信息內容。
經過一系列的處理與整合之后,可以得到他們之間存在的關系序列圖,從而明確的計算出各自的增長趨勢與比例劃分。在處理數據內容過程中,可以使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分析,經過一系列的分析檢驗工作的開展,從而得出農業經濟增長和財政農業支出之間的相關性。
通過相關研究結果得知,農業經濟發展和財政農業支出具有共同進退的關系,一旦財政農業支出降低或減少,農業經濟發展趨勢就會變得緩慢。
目前,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獲得良好的發展,同時財政農業支出總額也呈現上升趨勢,但是二者的增長速度有很大的差異性。國家相關部門為了滿足農業經濟發展的需求,可以適當增加財政支出的總資產。在保證財政支出資產的充足下,為農業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隨著國家財政農業支出總量的不斷增加與提升,國家會制定出一系列的惠農政策與扶貧計劃,通過農機優惠購置、加大農業科技投入等惠農政策的應用與實施下,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由于不同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的結構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導致優惠政策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為了保證農業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就應該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實際情況,對財政農業支出的結構做出適當的調整與分配,以保證財政農業支出結構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進而體現出財政支出資金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例如,針對一些農業種植區域來說,可以適當提高農業資本,使得農產品的銷售價格有所上漲,這樣以保證農民在農業種植中獲得更大的收益。除此之外,農業發展作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根本。因此,應該注重農業生產總量的提升,對農業結構進行合理的優化與完善。只有這樣做,才會在財政農業支出政策的扶持與幫助下,農業發展才能向著更強、更準確的方向前進。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實現國家整體經濟水平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對財政農業支出與農業經濟發展的相關性進行分析與探討中,我們發現財政農業支出為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二者具有相互促進的關系。通過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我國應該增加財政農業支出總資產,加強先進學科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不斷優化財政農業支出結構,從而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