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凱 孟垚希 孫瀚翔
(中國人民銀行長春中心支行,吉林長春 130051)
本文通過文獻歸納,學習其他省市中支的監督工作情況,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遇到的問題,總結了當前長春中支國庫業務事后監督工作所面臨的問題和難點,提出建議以供參考。
自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便開始了國庫業務電子化和無紙化的探索,尤其在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業務量的增加和經濟改革發展的需求大大推動了其發展進程。在2000年初,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推出了第一代國庫會計核算系統(TBS),邁出了國庫業務信息化處理的第一步。2006年總行又推出國庫信息處理系統(TIPS)以加快業務信息采集和處理,在國內部分地方試點后進行了全國推廣應用。2008總行繼續升級第一代TBS系統,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國庫會計數據集中處理系統(TCBS),并在2013年實現全國上線使用。2011年總行開發的國庫信息管理系統(TIMS)在全國應用推廣后基本標志著國庫業務3T系統的正式形成。TIPS負責國庫信息采集,TCBS系統負責國庫會計數據集中處理,TIMS負責國庫信息反饋。由于國庫信息和業務處理都統一集中到同一系統,財政、稅務、國庫、商業銀行的協同運轉,這不但大大提高了稅收入庫和庫款支撥等業務效率,實現了資金零在途,加快資金周轉的目標。還推進了國庫業務從手工處理到電子化進程的步伐。
2014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明確規定了中國人民銀行具有經理國庫的職責和權限,從法律上確定了人民銀行的法定地位,而完成好對國庫的事后監督工作就成了防范國庫資金風險的一道重要防線。
國庫業務的事后監督工作在2016年底監督系統(TSIS)上線推廣以前,一直以純手工監督為主。后督工作人員基本采用業務重新復核的方式,將前一日所有的收入、支出、退庫、更正等業務會計憑證再次進行校驗,并將每日的庫存日報、入庫流水、每月的對賬單等報表一一進行手工清點審核,以確保每日國庫業務核算準確,資金收納及時。這樣的監督方式雖然內容全面,但工作量巨大,每日必然耗費較多的人力和時間投入于會計資料清點保存,難以有效集中精力對庫款的支撥和入庫資金分解等重要核算環節進行監督。
在2016年TSIS監督系統推廣后,實現了同國庫業務辦理時所用的TCBS系統同步連接,每日按時采集國庫前一日辦理的業務信息。對于國庫通過橫向聯網自動辦理的稅收和撥款等電子化處理的批量業務,監督系統則根據事先設定好的預算科目、分解比例、征收機關等參數進行自動監督。這樣手工監督加系統監督的模式較大的提高了監督工作的效率。一方面由于監督系統可以根據預先設定的參數進行自動監督部分國庫業務,這樣能大大節省人力,用于集中監督手工處理的各類業務,認真審核會計憑證的真實性,業務處理的準確性及時性。另一方面監督系統能夠對重要賬戶余額變動、異常操作、加班日志等特殊內容進行提示,彌補了手工監督不足,突出重點監督風險環節,提高工作質量。
雖然國庫業務和事后監督工作電子化水平不斷提高,但由于全國各省市經濟發展情況不同,各地中支國庫業務的電子化程度也高低不一。以目前長春中支情況看,經理國庫17家,數量居全國之首,但電子化程度卻遠遠落后其他地區,僅省庫實現了稅收收入和庫款支撥電子化處理,其余支庫手工監督工作依然較重。如何在當前電子化趨勢下進一步提高國庫會計核算質量,把好國庫資金風險關,完成事后監督工作的重任就成為了一個重要難題。
1.電子化程度低,降低監督質量。以長春中支國庫業務實際情況來看,同城交換中心還未取消,庫款支撥僅省庫一家實現電子化撥付,每日依然有大量手工收入支出等業務和票據需要處理,監督人員不得不花費大量時間用于清點整理,審核票據要素的清晰全面。每日監督的差錯也多為要素不全、印鑒不清、清點票據錯誤等規范性問題,這無形中導致用于監督資金往來控制風險的時間被壓縮,監督效果被打折扣。
2.電子化程度低,檔案管理壓力大。由于長春中支國庫業務目前電子化推廣程度不高,每日產生的大量紙質票據和報表既需要大量時間整理清點,還要裝訂保管。而這些工作無法提高對國庫資金監督的質量,每年保管檔案超1000冊,反而增加了檔案管理成本和庫房壓力。
1.監督系統獲取業務數據不全面,影響監督準確性。監督系統和國庫業務系統相連接,可及時獲得業務信息并顯示,用于后督人員對手工業務票據進行核對。但由于兩系統并不相同,監督系統無法獲得TCBS系統以外相關數據,或者有的業務在監督系統中無法全面顯示業務信息,導致監督系統顯示內容與票據信息有差異。比如手工退庫業務中,退稅科目有分層,且比例多種多樣,而在監督系統中則無法顯示具體分層比例,這會導致監督人員無法判斷其業務辦理的準確性。
2.監督系統日切業務不及時,影響監督實效性。目前所用監督系統由福州中支開發,總行每日在全國監督業務完成后負責統一日切。由于總行沒有對監督系統管理制定統一制度,各地省會中支后督部門亦無權要求地市縣級中支按時完成監督,經常導致監督系統延遲3-5日進行日切,極大降低了監督時效性。而且國庫業務電子化使得部分業務具體信息后督人員無法獲得,僅能對其進行金額復核,不利于實現監督工作的真實性全面性要求。
長春中支事后監督中心每日業務量幾乎等于全省其他地市縣中支總和,而完成監督工作的專職人員僅三人,其中倆人為近三年新入職人員。主要業務學習方式是自學監督制度,老帶新的傳統傳幫帶形式,以及根據過去純手工監督時期的思維理念和經驗對業務進行賬務核對。而且由于人民銀行內部結構設置變革,除省會級中支保留事后監督中心部門外,其余地市縣中支和總行均沒有此部門,監督人員同國庫和上下級溝通交流受到限制。日常既無專業的業務培訓,又缺乏同國庫部門的溝通交流,這都導致目前監督人員的監督能力同不斷變化的國庫業務產生距離,影響監督質量。
一是加快取消同城交換步伐,將稅收收入和非稅收入實現無紙化入庫,減少紙質票據數量。二是盡快推進市庫區庫的撥款電子化,減少手工撥款票據及附件。三是探索報表電子化保存方法,減少檔案管理成本。通過將業務票據和報表電子化處理后,可以大大減少國庫每日傳遞的紙質憑證資料,減輕監督人員在清點數量、審核憑證要素、裝訂保管方面工作量,減少規范性差錯,使監督人員更好的集中精力從國庫資金流動的整體把握風險環節,從而達到更高監督質量。
今年長春中支事后監督中心通過和國庫部門溝通,實現了預算收入日報和入庫流水的電子化保存。年均可節約紙張15萬張,既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成本,緩解庫房壓力。因此,繼續合理提高國庫業務電子化水平,無疑可以整體提高監督工作效率。
一是完善監督系統對業務數據采集。除了采集TCBS系統數據,還應該聯網采集TIPS等系統業務相關數據,為監督人員提供更全面的參考。二是總行應出臺關于監督系統管理的制度,加強日常監管。雖然TSIS系統是監督工作的輔助系統,但隨著國庫業務電子化推進,紙質憑證越來越少,監督工作必須依靠系統對業務數據的采集來完成。當前監督系統經常延遲日切數據的情況必然大大影響監督時效性。建議總行應賦予各地省會級中心支行事后監督部門監督本省地市監督部門工作的權利,以此提高監督工作完成速度,保障每日按時日切。
一是要提高對新入職監督人員的業務培訓。根據監督制度要求,國庫業務的事后監督人員工作必須有三年以上國庫業務的工作經驗。而目前事后監督中心3人中2人均為新入職人員,沒有國庫工作經驗,監督知識全憑自學和日常積累,不能滿足當前日益變化的業務模式。二是加強整體監督人員業務知識更新學習,適應電子化趨勢。除省會中支有事后監督中心專職人員監督國庫業務外,各地市縣中支均是由國庫部門安排一名人員負責監督工作,但普遍年紀偏大。雖然工作經驗豐富,但其監督思路依然停留在傳統手工核算的時期,對新的業務模式和監督理念更新也存在很大不足,監督效果必然受影響。
因此筆者建議應加強監督人員同國庫部門的溝通協調力度,分享相關政策信息變動等情況,提高監督人員的業務知識更新速度。每年定期安排監督人員到國庫業務崗位學習,以便掌握最全面的業務流程,提高監督人員業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