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陜西西安 710000)
我國法律并未專門規定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結構、組織形式等內容,主要依照《公司法》的規定進行。股東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關,董事會與監事會由股東會產生,對股東會負責。董事會作為公司的執行機關,執行股東會決議;管理層是董事會的執行機構,由董事會產生對董事會負責;監事會負責公司的監督工作。
韓國商業銀行自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采取以董事會為核心的一元治理模式。股東大會是其最高決策機關,負責董事的任免,經營方針的批準,公司章程的制定與批準等重大事項。董事會負責公司決策的具體執行以及對董事的監督。韓國商業銀行不設立單獨的監事會,其監督機構有三種:一是董事會下設的審計委員會,該委員會至少由三名董事組成,負責公司財務檢查,對子公司調查,請求召開股東大會等事項;二是設立合規官,合規官負責對內部控制標準的適當性進行審查,調查違反內部控制規定的行為。合規官認為必要時可以向審計委員會或審計師報告調查結果;三是設立外部審計師對銀行的會計信息進行審核,發揮銀行的補充監督作用。

圖1 中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

圖2 韓國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
我國對于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并未設立專門的法律法規,主要依照《公司法》的相關規定進行治理,對于內部治理規則主要依據各商業銀行自行制定的公司章程,并未體現商業銀行的特殊性。韓國除了在《商法》中對于公司治理進行一般性規定外,專門頒布了《金融公司治理法》,其金融公司涵蓋了商業銀行、共同儲蓄銀行、保險公司、專門信貸金融業務公司、金融控股公司等多種類型,該法律包括了董事會、執行官、內部風險管理、大型股東、少數股東權益行使的特殊情況等多種與金融公司治理相關的內容,將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納入到法制化軌道,有利于商業銀行更好地發揮效用。
獨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擔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職務,并與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不存在可能妨礙其進行獨立客觀判斷的關系的董事。獨立董事制度能夠幫助董事會更加科學、合理地做出決策,避免董事會權力的過度集中。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股份制商業銀行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制度指引》第七條規定,商業銀行董事會中至少應當有2名獨立董事。對比韓國商業銀行普遍60%以上的獨立董事比例,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的獨立董事普遍較少,所占比例較低,導致獨立董事話語權難以得到保障,發揮的實際效用十分有限。
風險管理是金融公司治理的重中之重。《商業銀行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時,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第三十九條規定了商業銀行貸款應當遵守的資產負債比例。第五十九條規定商業銀行應按照相關規定,建立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由此可見,我國法律對于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雖然有規定,但是規定過于籠統、分散,未形成系統性法律規定,導致各商業銀行在具體適用過程中,內部控制與風險防范水平差異巨大。
在股東會作為公司最高權力機關的背景下,相對分散的股權結構有利于加強商業銀行的競爭性。股權集中是我國商業銀行存在的突出問題,股權的集中導致大股東對于銀行有絕對的控制權,而小股東由于其力量薄弱,相關法律對于小股東權益的行使也未作出保護性規定,導致其只能聽從大股東的決策,無法充分行使其股東權利。
韓國《金融公司治理法》對于獨立董事做出了明確詳實的規定,充分保障獨立董事的作用得到發揮。我國金融法律可以借鑒該法中關于獨立董事的規定。第一,明確獨立董事的資格。該法規定了成為獨立董事資格的禁止性條件并要求獨立董事必須是在金融、經濟、工商管理、法律、會計等方面具有豐富專業知識或實踐經驗的人。第二,提高獨立董事的數量及所占的比例。該法要求董事會中至少應有三名獨立董事,獨立董事的人數應當超過董事總數的一半,對于特定的金融公司,董事總數的至少四分之一應當為獨立董事;董事會內設委員會成員中獨立董事比例應超過一半。第三,保障獨立董事的權益。該法規定在一般情況下,董事會應當從獨立董事中選出董事長,若選舉非獨立董事擔任董事長,董事會應公開披露理由,并選舉獨立董事代表。董事會內設委員會的代表應為獨立董事。各金融公司應當向獨立董事提供足夠的數據和信息,獨立董事可以要求金融公司提供履行職責所必需的數據和信息,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則金融公司必須遵守該要求。
第一,借鑒韓國《金融公司治理法》中的合規官制度。商業銀行應至少有一名人員對內部控制標準的符合性進行檢查,調查違反內部控制規定的行為。合規官認為必要時,可以向審計委員會或審計師報告調查結果。合規官應當從獨立董事或者運營人員中任命,合規官的任期為兩年。商業銀行應制定和執行單獨的合規人員薪酬和評估標準,這些標準不與公司的財務業務績效掛鉤。第二,明確風險管理標準應當包含的內容。其內容分別是風險管理基本政策,管理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商業銀行可承擔的風險等級,可承受損失的最高限額,專門負責風險管理和工作分配的組織結構,執行官和員工在執行職責時應遵守的風險管理程序,確定執行官和員工是否遵守風險管理標準的程序和方法以及對違反風險管理標準的執行官和員工采取的措施,建立或修改風險管理標準的程序,任命或解雇風險管理者的程序。合規官制度及風險控制標準納入法律層面,將促進商業銀行的風險防范。
韓國的商業銀行股權結構大都比較分散,法律對于大股東的變更及資格審查均較為嚴格。由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負責大股東的審查及管理,若認定被審查人不符合大股東的資格要求,可以要求金融公司在六個月內采取滿足維持資格要求的措施或防止利益沖突的措施,包括限制與資格審查對象的交易等方法,確保公司管理層結構的健全。同時韓國《金融公司治理法》第三十三條對于小股東在不同情形下可行使的不同股東權利進行了詳細規定,不同規定下小股東的認定不同,該條對于小股東股份占股本總數的比例均做出了量化的規定。在法律層面對小股東行使的股東權利予以特別規定,避免了其話語權的喪失,促進了商業銀行公司治理結構的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