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杰 劉丹陽 李邈悅
(中國人民銀行通化市中心支行,吉林通化 134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中國政府需要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對中國經濟發展進行調控,維護市場秩序。而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就是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首先,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可以有效的督促規范自身行為,減少違法事件的發生。其次,可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最后,可以有效的增加政府監管手段。
目前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制度存在一定問題。首先出于政策及安全性考慮,各部門之間存在信息壁壘。其次由于企業數量較多,對存儲企業信用信息的平臺要求較高。而本文希望通過研究使用區塊鏈等互聯網技術在企業信用信息共享領域所需要的信息采集、保障安全、采取信息及時等方面的需求提供解決方案。
目前對我國企業信用信息的共享主要存在三種模式:
即各個機構在獲得企業授權后,將企業相關信息報送至某一平臺或數據庫,平臺將信息進行整理并展示給獲得授權的使用者。例如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以下簡稱數據庫),企業在各個銀行的金融網點辦理貸款或申請信用卡等業務時,銀行會獲得企業授權,將企業在該機構辦理的貸款金額,還款情況等相關信息定期上傳至數據庫,數據庫將信息進行整理后,將企業的信用信息展示在企業的企業信用報告上,信息使用者在獲得企業授權后,便可通過數據庫查詢企業信用報告。
即企業自行上報自身信息,并由某一機構進行整理,并向信息使用者公示企業信用信息。例如工商部門建立的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要求企業于每年1月1日至6月30日上傳企業基本信息。同時要求企業在信息發生的20個工作日內上傳重大信息。信息使用者可以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查詢所需要的企業信用信息。
即商業性征信機構,如2018年成立的百行征信公司。此類方法可以更加全面便捷的獲取企業信息,但是由于是市場行為,所以獲取信息的成本較高,而且獲取的信息的時間較慢。
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打破信息屏障,將企業的信息展示在信息使用者面前,約束企業行為,同時能夠更好地幫助政府監管企業,拓寬監管渠道,強化大眾監督,社會監督。但是由于信息不對稱,企業信用信息數據量龐大等原因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至今仍存在一定問題。
自1999年以來,各部門積極建設各自的信用信息數據庫,政府部門或者信息使用者會根據數據庫中反映出的信息主體的信用信息情況,來決定對信息主體進行的服務的種類或者進行何種懲罰。
這一機制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打下了很好的基礎,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一家企業所展現出來的信用信息的種類也越來越多,而各個機構的信用信息數據庫基本都相互獨立,政府部門或信息使用者需要了解一家企業的某類信息的時候,往往需要前往多個部門進行調查取證。雖然近些年中國政府一直希望集合各個機構的信用信息數據庫,構建一個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但是由于各個部門的系統相對封閉,各機構之間存在信息屏障,各機構的信息共享存在一定的阻礙,建設一個完整的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一直停留在初級階段。
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需要收集完整的企業信用信息,而收集信用信息十分困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企業數量龐大且中小微企業占比較高。隨著中國營商環境的逐漸改善,中國的企業數量逐年增多,其中中小微企業更是占了絕大部分。根據國家統計局2018年12月18日發布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系列報告顯示,我國擁有中小微企業1807萬家,占全部規模企業法人單位的99.8%,而中小微企業因為自身規模問題,社會活動較少,信息更是難以記錄。
2.企業信用信息種類繁多。每家企業所涉及的信用信息種類繁多。建立共享機制涉及的信用信息數量及種類較多,很難將完整的企業信息收集并在一個系統進行展示。如果無法建立一個完整的數據庫,就會導致政府機關或機構在判斷是否繼續為企業提供服務或者是否對相關企業進行處罰而產生失誤,很可能影響企業的后續發展。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信息主體的信息會在很多APP、網站中留存,由于目前技術的局限性,犯罪分子可以通過技術手段破壞數據庫的安全系統獲得信息主體的信用信息,加劇了信息泄露的風險。同時由于出售信息主體信用信息存在巨大的利益誘惑,各機構內部也存在著內部人員人為泄露個人信用信息的隱患。例如在2018年,某農商行工作人員就利用自身工作便利,大量出售給當地小額貸款公司客戶信息。因此,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是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任務。
1、區塊鏈技術不斷完善可以為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提供十分有益的技術支持。近些年來,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各機構利用此技術大大提升了自身處理業務的效率,如深圳市稅務局利用區塊鏈技術在六個月的時間內便處理了一百萬筆業務。區塊鏈針對需要保證數據安全性、可追溯性和不可篡改的行業,有著尤為珍貴的價值。許多領域都已經開始探索對區塊鏈技術進行應用。由此可見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的建設中是完全可行的。
2、三種區塊鏈技術在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中的適用性分析。區塊鏈可分為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三種類型。公有鏈具有完全去中心化且開放的特點,各個節點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節點中的所有數據全部公開。不過由于完全去中心化,節點的共識算法比較復雜,因此存在了效率低下等問題。第二種是私有鏈,其去中心化特性被弱化,所有者可以很容易的更改規則;它的節點量很少,節點的共識算法非常簡單,運算速度很快,它更適合在一個機構的內部使用。聯盟鏈介于公有鏈和私有鏈之間,屬于部分去中心化,鏈上的區塊可以對應不同的機構,共同對區塊鏈的運行進行維護。
以上三種區塊鏈的模式中,聯盟鏈的特性最適合應用在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中。一方面可以多機構共同參與,保證信息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聯盟鏈存在中心機構,可起到強化監管的作用,保障信息主體信用信息的安全。
1.應用區塊鏈技術打破企業信用信息壁障。我們可以建立一個企業信用信息的區塊鏈數據庫,各單位加入這個聯盟鏈,成為聯盟鏈中的節點,共同維護聯盟鏈的運行。制定統一的數據報送規則、明確各單位部門的職責和權限,各單位可以不將數據完全公開,只上傳和讀取規定的數據。當某一機構提出對某一企業的數據請求時,鏈上的其他節點對此請求作出響應并提供相應的數據即可。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實現全社會企業的某一信息由某一部門單獨擁有變成所有機構共享,這樣就會提高辦事效率,解決信息屏障問題。
2.應用區塊鏈技術提升企業信用信息系統數據存儲性能。聯盟鏈采用的是區塊鏈技術中的分布式存儲的方式,通過網絡將數據存儲在網絡的各個節點上,再將分散的數據構成一個虛擬的存儲設備。其具有的可拓展性能提高系統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存儲效率。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的架構。如圖(1),由監管機構及政府各職能部門組成一層鏈條,由各商業銀行和其余各信貸機構組成并行的多條子鏈,多層多鏈條共同來組成一個信用信息網絡。

圖1
3.應用區塊鏈保護信息主體的信用信息安全。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是基于密碼學建立的哈希函數,就是把任意的原始輸入通過散列的算法轉換成固定長度的輸出,能夠隱藏原始信息。因此在哈希函數的加持下,區塊鏈中節點的數據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違法人員妄圖通過木馬程序等非法手段獲取信息主體的信息難度十分的大。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篡改,可溯源的特性,所有參與數據維護的機構的行為均可做到有記錄可查。這樣當工作人員違規獲取信息主體信用信息時,監督機構很快就可以找到違規人員。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對于企業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建設是很適用的,不過目前還有一些技術問題尚待解決,如區塊鏈模式中還可能會面臨如何分配調劑各個節點的控制力權重、隨著數據量的增大鏈上的節點也將面臨存儲壓力等問題。不過,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在突破技術難關后,這個新興技術一定會給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的建設帶來飛躍式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