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芬 李洪歡 白崇巖 肈 穎
鄉風就是鄉土風俗,是人們在日常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形成的習慣①,就是在某一地區,農民長期的共同生活下形成的約定成俗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它是農村精神文明的表現形式、載體和象征。中國大百科全書把“文明”界定為:“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社會進步和人類開化狀態的標志?!倍l風文明的內涵也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地擴展和深化。
2017 年11 月,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產業興旺、生活富裕、鄉風文明、生態宜居、治理有效”的鄉村振興總要求。這時的鄉風文明建設相較于2005 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指出的鄉風文明建設有了更深入的要求,主要包括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村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公共文化建設、開展移風易俗在內的具體內容。
1. 鄉風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及鄉村建設的一項長期任務。從2006 年的新農村建設到2018 年的鄉村振興戰略,在鄉村振興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 大方面總要求中,鄉風文明是唯一沒有發生變化的。長期以來,鄉村建設的重點一直偏向于經濟發展而忽視了精神文化的構建,造成了相當多的鄉村地區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失衡,導致鄉風文明建設一直處于劣勢地位,大大降低了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參與感與歸屬感。為此,加強鄉村文明建設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一項迫切且長期的任務之一。
2.“鄉風文明”與“治理有效”密不可分。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要求之間相互依存又各有側重。在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之后,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出席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時接受媒體訪問,他表示:鄉村振興戰略5 句話20 個字的總要求中,治理有效是很重要的部分·····現在,鄉村治理特別是基層治理也有一系列的問題和挑戰,比如鄉風文明方面,婚喪陋習、老無所養等一些農村不良風氣有所抬頭,有些地方黑惡勢力侵蝕農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從韓部長的表述來看,鄉風文明建設在一定程度上與鄉村治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因此將鄉風文明建設納入鄉村治理,有利于形成鄉村社會治理的完整體系。
1.黨建引領營造鄉風良好氛圍。位于貴州省安順市平壩區樂平鎮的塘約村在鄉風文明建設的過程中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形成了特有的黨建文化,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充分彰顯了黨在群眾中的號召力。其中,“駕照式”黨員管理機制與“黨員積分冊”在一定程度上既給予農民群眾主動參與村事務監督的主動權,又可以使黨員時刻保持使命感,為村民帶好頭。
2.“三治”同行促進民風形成。對于傳統鄉治來說,熟人社會下的“自治”“德治”一直占領著鄉村治理的高地,塘約村也是如此。在2019 年之前,不能說完全無法治基礎,但在鄉風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村民自治的作用發揮更為強力。鄉風文明建設的主體是村民,只要充分喚醒村民建設鄉村的主體意識,讓群眾參與到鄉風文明建設中來,共享發展成果,自治基礎就誕生了;“德治”的作用體現主要以鄉村中德高望重者為代表的鄉賢的基礎上,充分探索新鄉賢的創新“利用辦法”,塘約村每年年底的“聯誼會”以邀請青年大學生與在外創業發展成功者為主,互相探討資源利用,為鄉村發展尋找機會,貢獻力量。我國鄉村治理中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因此老年人協會、村民理事會的設立在一定程度上保全了德治的有效空間;2018 年12 月28 日,塘約村進行了平壩區首個“無訟村”示范點的揭牌儀式,爭取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實現“矛盾不上交、矛盾不出村、矛盾不成訴”的法治效果?!白灾?、德治、法治”三治同行,堅持自治為基、法治為本、德治為先,做到以自治“化解矛盾”、以法治“整風化雨”,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評、事事有人管”的格局,②為塘約村鄉風文明建設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與被保障的鄉風文明建設環境,達到了良好的效果。
3.鄉村公益性的服務提升了村民獲得感。塘約村的“人情債”是比較嚴重的,各種形式的酒宴所帶來的人情禮已讓大部分村民承受不起,甚至請假、借款都要參加;同時,塘約村在城鎮化推進過程中也面臨著“空心村”的問題,村里青年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以老人、兒童和婦女組成的弱勢群體,老人獨自生活、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比較嚴重。
針對這些問題,塘約村以各種公益性的活動來解決。主要做法有:(1)針對濫辦酒席,設立了由村集體承辦的服務隊,承接村內紅白喜事(外村也可以,只不過要支付相應費用),塘約村內的事務費用統一由村集體支付,村民只需自己購買所需要的菜品費用。同時,統一禮金費用為100 元。(2)針對村里的老人,規定60 歲的老人不用進行農事等工作,但有些老人閑不住,所以塘約村的合作社就充分發揮其經濟和社會功能,允許老人到合作社工作,但必須要監護人與合作社簽訂承諾書,明確責任關系。(3)針對留守婦女,塘約村積極拓寬培訓內容,使其包括創業思維、手工作坊、職業農民、家庭教育、兒童陪伴等等。同時,為了激發婦女參與培訓活動的積極性,每天會有20 元激勵基金,并在學習期間提供午飯。
4.村史館——塘約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塘約村的亮點當屬村內建設的村史館。它在一般意義的博物館功能基礎上,又增添了該農村的發展歷程與文化軟因素,以村傳統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公共空間以及治理等內容為亮點,為鄉村及社會公眾展示“活著的歷史”。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文化價值及社會價值,
1.在公共文化治理方面,筆者發現,白天的塘約村最熱鬧的地方是村部,最寂靜的地方就是村民家里。村部熱鬧是因為參觀學習和培訓的人很多,跑到村民家里就會發現,有很多老人獨自在家的情況,拋開經同意參加合作社勞作的老人,他們基本上沒有去消解時間的方式。再加上塘約村特殊的村組結構,除了李家院、彭家院和小堯寨集中在一起,其他八個小組都是呈輻射狀分布,綜合文化中心除了大的文化廣場之外,基本沒有其他的文化場地提供;同時,塘約村的文化活動集中于特別的節日,主要成員也以青年為主,這對其他年齡段成員(老人、兒童)來說有很大缺失,尤其在活動時間與表現形式上要求較高,需要做相應規劃。
2.公共數字文化服務發展脫節。塘約村文化資源豐富,歷史傳統、鄉風民俗都進行了相應的保護與傳承,除此之外,塘約村內也跟隨時代需要,設立了多個互聯網點,主要是進行特色文化產業的數字化。但是,目前來看,鄉土文化的保護出現了“與生活脫節”的現象。公共數字文化的建設不足,使得鄉土文化資源在“博物館”中被保護起來,一般只用于調研團隊參觀,并非可自由開放參觀的場所,極大地限制了鄉土文化持久發展;用于方便村民生活與特色文化網點形同虛設,對于傳統特色文化的挖掘不夠,缺乏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條件,“互聯網+特色文化產業”的數字化理念無法落實。
促進文明鄉風,形成完善的鄉風文明建設體制機制,黨委政府的重視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鄉村,只有保證村支兩委足夠重視才能充分體現出組織的領導力。鄉村振興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廣泛。2018 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到2020 年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也指出:要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確保順利完成到2020 年承諾的農村改革發展目標任務,這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鄉風文明作為五大總要求之一,是影響鄉村發展生命力的重要因素,在鄉村重大政策制度安排和各項事業發展上有著基礎作用。因此,鄉風文明建設需要基層黨組織給予足夠的重視,充分體現黨的主張,才能在實際發展中將黨政中關于鄉風文明發展的政策機制落到實處,讓村民充分實際地增強文化感受。
鄉風文明建設,思路靠政府、“戰場”在農村、主體是農民。3 實施鄉村振興,進行鄉風文明建設,農民是受益人,更是建設者。鄉風文明建什么,怎么建,都需要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喚醒其內生動力,讓其充分感受到鄉風提升所帶來的發展實惠,從而才能在情感上有認同感,在利益上有獲得感,營造群眾主動參與村莊治理與建設的實在氛圍。馬克思主義人民群眾觀認為人民群眾才是社會歷史的推動者、創造者。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使鄉村建設邁入新階段,在農村深化改革的過程中,群眾需求是不可或缺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充分相信群眾、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將群眾主體意識深入鄉風文明建設,提升群眾參與感與獲得感,鄉風文明建設才能在鄉村建設中獲得主體保障。
鄉風文明建設在獲得政府及基層組織機構充分重視的基礎上,不僅要在理論政策上給予支持,還要進行有效的理論及政策引導,將鄉風文明建設落到實處。
首先,在思想上必須堅持先進文化的引領,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鄉村文明建設動態發展,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理論結合實際,以群眾語言進行論述,予以傳達。
其次,在理論上建設上,政策引領需要鄉風文明建設機制明確目標,重點突出鄉風文明建設與培育的重難點,在建設方向上準確把握,合理引領。
最后,在實踐行為上,充分保障政策與鄉風文明建設活動配套,比如:“廁所革命”“戶戶通”“文化下鄉”等活動,在宣傳良好村容村貌建設、豐富村民文化生活時,利用國家扶持貧困地區采取對村民購置設備、享受精神文明活動給予適當補貼的辦法加以引導。這種引導方式,在適應農村發展狀況,給予一定設施、經費投入的同時再制定相應配套的具體建設政策與方案,才能有效調動群眾建設主體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實現鄉風文明建設有序進行。
上述的經驗及做法,對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梨花芳菲助力脫貧——講好駱駝山子村文旅好故事;項目編號:201911258037)幫扶地遼寧省朝陽市雙塔區長寶營子鄉駱駝山子村有著非常好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注釋:
①朱啟臻. 新農村:鄉風文明 [M]. 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7.1:9
②孫晶淼等著.鄉村振興戰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8.9:191
③孔祥智等著.鄉村振興的九個維度[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8.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