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磊 李雄平 戴 瑤 彭 云
1. 會費的收繳方式落后。高校的工會收入大部分來自該工會所在同級行政撥繳款項、工會會員所繳納的會費以及上級單位的補助。撥繳經費的金額是學校以該校教職工的工資總額為基數,撥繳該基數的2%給與工會的經費。工會會員繳納的會費是來自會員按自己工資的0.5%向工會繳納的會費。上級單位給與的補助主要是來自上級工會分配給工會的各種補貼。基層工會負責人目前大多采用現金的方式進行會費的收取,然后待會費收齊后再向上級工會進行上繳。這樣的會費收取方式不足在于現金收取時間較長且保管風險大,另一方面按工資收入0.5%的金額四舍五入收取會費,會導致會費無形中減少。
2.支出超范圍,支出結構不合理。高校工會經費的支出主要包括職工活動支出、業務支出、維權支出和資本性支出。職工活動支出主要是高校工會組織教職工開展的各項文體和教育宣傳等活動所發生的費用。業務支出主要是開展工會各項日常工作及工會人員提高自身建設所發生的費用。維權支出主要是維護職工各種權益所發生的費用。資本性支出主要是工會購買大型設備和網絡構建,以及工程建設等所發生的費用。目前,工會職工活動支出和業務支出在高校工會經費支出中占比較大,而維權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在支出中占比相對較小。
很多高校存在著工會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的現象,比如會議費、差旅費在支出中占比較大,有的高校發放各種名目的補貼,特別是慰問性質的補貼較多,造成維權支出和職工活動支出比重較小,并且沒有達到經費使用的效益。有的高校慰問費、困難補貼等日常開支沒有制定明確的標準,發放主觀性強。有的困難補助戶幾年都沒有變化,沒有進行實際調查從而根據家庭情況的變化做出調整。困難戶的認定沒有明確的標準,發放困難補助等福利支出沒有集體討論決策過程,缺乏科學性和規范性。有的高校批量發放教職工節假日福利品,發放的福利物品沒有經過嚴格的招投標程序,容易造成工會經費使用的主觀性和隨意性。因此,必須嚴格控制工會經費開支,優化工會經費的支出結構,提高工會經費的使用效率。
3. 工會財務信息化建設薄弱。目前很多高校的工會賬務處理主要是采用手工為主,計算機為輔的方式,手工記賬、財務報表手工填制,采用這種方式財務人員工作量大,并且出錯率高。大多高校工會存在網絡辦公平臺搭建不足,財務系統功能不完善的現象。教職工報賬時需要拿著原始單據到工會找會計人員報賬,若單據審核有問題需折騰幾次才能把賬報下來。教職工查詢報賬、會計信息等主要是通過現場咨詢或電話咨詢來完成,未能提供相關信息系統給教職工查詢。這樣一方面導致財務人員重復工作量大,容易困乏,造成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財務服務質量和師生滿意度不高,很難形成高質量的對內管理和對外服務機制。因此,建立一套流程清晰、高效運轉的線上財務管理平臺很有必要。
4.工會人員隊伍建設薄弱。大多高校工會沒有長遠的整體規劃,人員設置不合理,存在著將快面臨退休的教工和業務能力弱的教工調整到工會隊伍中來,人員的專業素質相對薄弱,特別是缺乏專業的財務人員,對工會的財務制度和政策理解不透徹,在工作中對于有些賬務的處理存在偏差。有的高校雖然有財務人員,但是長期未給財務人員提供培訓機會,導致財務人員對最新的會計制度和財經政策不熟悉,導致報賬時把關不嚴格。因此,工會人員隊伍薄弱不利于工會經費的管理。
5.經費管理內部監督機制不健全。有的高校工會缺乏內部監督機制,對于工會經費的收支監督不足,監督審核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對工會經費亂用、私用的違規行為的管控,缺乏良好的內部審查機制。有的高校工會未建立內部財務公開制度,年初沒有向教職工公布詳細的經費預算,年底也沒有公布經費使用情況和決算表。年終工會經費收入支出情況表沒有相關部門審計。對于工會經費的公開化透明化沒有提供有效渠道,也未建立工會經費的信息溝通與反饋渠道。
1.采用高效的會費收繳方式。在工會經費收入中有主要的一部分收入來源于職工會費收入,日常管理中要做好各分工會的應繳會費的測算工作,按每年職工會員平均工資收入的0.5%來測算,做到應收的會費心中有數。由于會費金額不大,但會員人數較多,采用現金收取方式存在一些弊端。改變收繳會費方式,采用無現金方式,創建二維碼,通過微信或支付寶掃碼繳費。這樣一方面可以按平均工資的0.5%實際收取,保證足額繳納會費。不會因四舍五入導致的會費無形減少;另一方面不用層層上繳會費,降低會費保管風險,節約會費收取的時間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2.明確支出范圍,優化支出結構。通過制度建設完善工會的財務制度,對于大型的采購項目應提交各基層工會代表參與的工會委員會集體討論通過;對于需要招標購買的事項作出明確的規定;在年初對于工會的收入及開支制定詳細的預算,做到有預算才支出,無預算不支出,若需追加預算需寫情況說明并上報學校黨委會審批。明確職工的集體活動、節假日慰問、行政開支和困難補助等支出的資金比例,制定喪事補助、傷病看望等日常工作的開支標準,明確困難戶的認定標準,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討論表決。在資金支出方面要嚴格控制支出比例,不能超標支出,超范圍支出,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作用。
3.加強財務信息化建設。隨著工會經費的收支規模擴大,要實現工會經費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建立一套高效運轉的財務管理平臺勢在必行。目前,很多高校的校財務信息化平臺已較為成熟,校工會財務可以依托學校財務平臺,在原有系統上升級或根據實際業務需要新開發工會經費管理模塊。加大對財務信息系統的建設,加強財務信息管理,實現財務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實現工會經費信息與資源的共享。
4.充實工會隊伍,提高人員素質。明確高校工會的整體發展規劃,優化工會人員結構,可以通過校內選撥優秀教師或對外招聘合適的人才充實到工會隊伍中來,并對其進行專業培訓,提高人員素質,打造專業的工會人員隊伍。有條件的工會最好設置專職財務人員,并加強工會財務人員的培訓,學習最新的財經政策和會計制度,不斷提高工會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了解掌握最新的會計制度和財經政策,讓工會經費管理更加科學化、規范化,促進高校工會職能的發揮。
5. 健全經費管理內部監督機制。高校工會應建立有效的內部監督機制,建立工會經費監督運作程序。每年年初向教職工公布工會經費的整年經費預算計劃,每年年末公布經費的實際使用情況。設立經審委員會,年終將工會經費的收支情況表交給經審委員會進行審查,然后出具工作報告,在教代會上做工會經費方面的專題匯報。建立工會經費使用的信息溝通與反饋渠道,將工會經費公開透明化,可以通過QQ 群、微信群或公眾號對工會經費使用去向進行公布,對于存在的疑惑給以解答,使工會經費管理與使用得到廣大教職工的認同。
隨著高校工會經費的收支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工會經費管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工會經費管理是否規范化、科學化直接關系到廣大教職工的利益和工會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因此,及時發現工會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提出解決對策,有利于推進工會活動的規范運行。科學合理優化,制定科學完善的管理制度,收好、管好、用好工會經費,在保障廣大教職工利益的同時,也推進高校工會各項工作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