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 瑩
隨著我國經濟的加速發展,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中小企業。回看中國的經濟發展之路,中小企業的崛起對于我國國民經濟增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時,為我國的就業、稅收以及科技創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對于作為占據中國企業絕大主體的中小企業來說,融資問題一直是限制其發展和進步的主要問題。近些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這無疑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新的路徑方法。
中小企業相較于大企業來說,有信用積累不足,資產水平較差,技術能力較弱等特點,獲得外援融資的可能性較低,所以一般來說,主要依靠內源融資,即通過公司內部進行融資。只有在內源融資不能滿足融資需要時,公司才會選擇進行外源性融資。外源融資通常分為兩種:直接性外源融資和間接性外源融資。基于我國現階段的資本市場體系,大部分的中小企業不能實現通過資本市場進行直接外源性融資。于是被我國發債發股票高門檻拒之門外的各個中小企業,都把目光投向了間接性外源融資之中的銀行貸款。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中小企業外源性融資以銀行信貸為主,比例高達65.7%。然而,盡管銀行貸款可以解決一部分企業融資的問題,但實施起來往往也是困難重重。由于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規模小、資信程度低等問題,銀行放貸的積極性往往不高。
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另外一個表現是單位融資成本高。首先,中小企業的發展階段往往都還處于萌芽階段,與成熟的大企業相較具有更高的違約風險。銀行在發放貸款時,會要求更高的貸款利率以此來規避風險。其次,一些中小企業為獲得貸款支持,往往需要擔保公司的擔保,擔保費的繳納也進一步增加了融資的成本。最后,一部分的中小企業,會在求助銀行無門的情況下,尋求民間借貸的幫助。民間借貸作為一種金融監管之外的融資手段,有著門檻低、快速、高效的特點,但與之相應的是其貸款利率往往更高。這更加劇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的問題。
雖然政府出臺了大量的政策進行扶持,試圖緩解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但從整體上看,這些政策仍舊缺乏系統性。中小企業的融資政策針對性不強,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P2P 是peer- to- peer 的英文首字母簡寫,意思是一種點對點的網絡借貸方式,即將小額的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的一方。其優點是,直接跳過了金融中介,由資金盈余方直接向資金短缺方借貸。同時,P2P 平臺的門檻相較于傳統金融借貸模式更低,更能滿足中小企業短時間內的小額資金的需求。其點對點的借貸方式,也能使得閑置資金快速高效且準確地進入到資金短缺的各中小企業中去。提高了借貸效率,縮減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時間和融資成本。
信息不對稱是造成中小企業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對稱是指一方獲得的信息少,另一方獲得的信息多,從而造成獲得信息少的一方做出不利決策。傳統的金融機構與中小企業間信息不對稱顯著,由此造成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時常把中小企業拒之門外。網絡銀行貸款的出現,通過信息技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與傳統金融機構的信息不對稱。同時,網上操作更方便快捷,也解放了銀行的固定網點,控制了銀行的營運成本。實現中小企業與網絡銀行的雙贏局面。
所謂大眾籌資即利用網上籌資平臺,面向大眾公開宣稱,進行資金的籌集的一種網絡融資方式。中小企業通過在網上發布其融資項目的進展方案,以及預算等具體信息,介紹投資回報率來吸引大眾投資者。既可以為融資項目籌集到資金,又在一定程度上為項目的推廣貢獻了一份力,可謂是一舉多得。這種新型的互聯網融資模式,相信在未來政府不斷完善的監管下,一定會發揮其更大的作用。
盡管互聯網金融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但是現階段,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融資方式仍然存在著一些不足。首先是信息安全問題。互聯網信息平臺系統中的一些漏洞,往往會造成貸款人信息的泄漏,使網絡詐騙分子有機可乘,造成網絡借貸市場的秩序混亂。其次,道德風險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互聯網金融的進一步發展。一些中小企業無抵押物,或抵押物價值較低。低違約成本,增加了中小企業違約的風險。最后,平臺運營不善,平臺間的惡性競爭致使平臺倒閉,跑路現象屢次發生。
針對以上問題,給出相應的對策和未來發展的建議。
互聯網金融作為互聯網應用的新生事物,現階段仍存在很多的法律法規漏洞。政府應出臺系統的法律法規,嚴厲打擊各種擾亂互聯網金融市場的行為,優化網絡環境。針對現如今出現的各種問題,對癥下藥。切實維護好參與者的合法權益,保障其信息安全。同時,加強和完善市場監督體制,將一些不法行為遏制在搖籃中。
各平臺應該加強自身建設,規范融資流程,豐富融資產品,提升信息的透明程度,降低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利用大數據、物聯網信息技術等,切實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點對點地滿足其融資需求。
一方面,中小企業應完善企業自身的運營和治理模式,努力開拓市場,把握核心競爭力,運用公司治理、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理論,增強自身實力,提高償債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小企業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在選擇網絡平臺時擦亮眼睛,做好風險防范措施。
本文通過分析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現狀,分析了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企業融資的新路徑。指出當前互聯網金融存在的問題,從企業、平臺、政府三個主體出發,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建議。筆者相信,通過法制法規的健全、平臺管治建設的加強以及中小企業自身實力的提高,未來互聯網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必將發揮巨大的作用,不斷迸發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