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任雨菲 畢功慶 陳若瑤 李悅 朱黎旖旖
我國涉稅專業服務行業現狀
稅收作為我國財政管理中的重要環節,有著組織財政收入,調節經濟和監管市場等重要作用。而稅務行業正是維護國家稅收和納稅人合法權益的專業手段。我國涉稅專業服務行業目前仍處于發展階段,由于專業度和法律地位等的原因尚不完善,各機構之間不能做到互利互助,反而常有惡意競爭發生,一些高端涉稅服務基本還沒有開展,沒有形成像國外一些先進代理機構一樣更具備競爭能力和經驗的較大品牌實體,整個涉稅服務市場拓展的空間都相當大。2017年9月1日起,國家稅務總局制定并施行了《涉稅專業服務監管辦法(試行)》,完善了稅務監管制度,涉稅行業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我國稅收相關政策背景
國家政策對行業發展起導向性作用,各個時期的稅收政策都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決定了我國稅收政策的形成與發展。80年代我國開始財政改革,形成分級財政局面,1994年分稅制改革的進行,稅收政策數量迅速增長,隨后逐漸發展平穩。
隨著國家財政稅收體系的不斷推進與深入,財政稅收體制改革也是適應國家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保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措施。我國稅收體制是循序漸進式的,在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下,穩中求進。
“互聯網+”發展現狀
“互聯網+”立身于一個嶄新復雜的網絡環境,是互聯網的跨界和變革,只有具備科學合理的制度支撐以及專業人才團隊的輔佐,才能夠切實有效地保障網絡信息系統的安全。“互聯網+”可以通過利用信息技術互聯網平臺創造新的發展生態。近年來,國家對“互聯網+”高度重視,加強網絡監督建設、出臺多項政策,在醫療、交通、民生、金融等各行業深度融合。與此同時,“互聯網+財稅”的應用也在積極推進,“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為國家應對企業稅務風險提供了有利的管控工具。
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包括稅務師事務所和從事涉稅專業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代理記賬機構、稅務代理公司、財稅類咨詢公司等機構。專業服務是指涉稅專業服務機構接受委托,利用專業知識和技能,就涉稅事項向委托人提供的稅務代理等服務。
涉稅專業服務包括:
(1)納稅申報代理;(2)一般稅務咨詢;(3)專業稅務顧問;(4)稅收策劃;(5)涉稅鑒證;(6)納稅情況審查;(7)其他稅務事項代理;(8)其他涉稅服務。
其中,第三項至第六項,即專業稅務顧問、稅收策劃、涉稅鑒證和納稅情況審查四項業務,應當由具有稅務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質的涉稅專業服務機構從事;
第一項“納稅申報代理”和第七項“其他稅務事項代理”涵蓋《全國稅務機關納稅服務規范(2.3版)》列舉的所有辦稅事項,共6大類192項,這些由納稅人、扣繳義務人辦理的稅務事項均可由涉稅專業服務機構代為辦理,向所有涉稅專業服務機構開放。
對于傳統的涉稅服務行業而言,可以承接涉稅服務的機構較多,但是部分業務對于涉稅服務人員的專業性具有一定的要求,即部分涉稅專業機構才有能力進行所有涉稅業務的承接。傳統涉稅服務行業的局限性也就在于此處,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專業的服務機構對于業務的承接范圍有限,而可以廣泛承接業務的服務機構對于業務承接的深度有限,并不存在著一種服務機構能夠實現對于業務領域廣度和深度同時滿足,這就大大限制了服務機構的發展前景。其次,專業的涉稅業務需要專門的人才去操作,而為了保證涉稅服務行業的純潔性,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也是目前涉稅行業存在的一個巨大的問題,相對而言,許多具有專業能力的人不具備相應的道德素養,在我國稅務制度仍處在建設過程中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稅務機關所獲信息具體包括有:稅務登記信息,能夠判斷納稅人的基本背景和外延屬性;申報、征收、發票管理等信息,能夠直擊同類企業的稅務行為;執法及稽查過程當中的憑證、報表、賬本信息,能夠彌補涉稅信息的過失及違法缺失。以上幾類信息都算間接信息,諸如納稅號、注冊時間、辦理責任人等信息必然真實,但企業背后隱性的直接生產、分配、消費和交換信息大量失真、缺失。涉稅服務行業對于信息的獲取途徑有限,所以對于企業所提交的稅務信息,一般的涉稅服務部門無法挖掘背后隱藏的“黑色秘密”,對于其中的重要信息的發掘程度不夠,導致了企業偷稅漏稅的可能,同時相關行業間信息的不互通,也為發覺隱藏信息造成了難度。
案例:以范冰冰在2018年受人舉報導致國家稅務局查處“陰陽合同”,表面上看起來,涉案人在受到查處之前所提供的一切材料具屬實且具有效益,但事實上涉案人通過簽署不同的合同來進行偷稅漏稅的違法行為,可以看出,納稅機關對于稅務信息的獲取途徑十分有限。
我國是稅收大國,但是在相關的法律建設上,涉稅服務機構存在的問題包括:法律地位不明確,政策制度不完善,這就直接或間接導致了涉稅服務機構的專業人員在為企業進行稅收策劃方案編制時,由于不了解相關稅務的具體劃分,影響稅收籌劃結果,甚至發生違法操作現象。同時,部分企業會選擇非專業人士進行涉稅業務操作,導致偷稅等的違法行為發生。
以2019年1月18日的一項涉稅犯罪案例來看,深圳市地方稅務局第二稽查局在對轄區內某企業檢查時識破該公司形式上利用勞務公司開具勞務費發票,實質是發放正式員工獎金、補助的違法手段,稅務機關最終對該公司的涉稅違法行為作出了補扣繳個稅1600多萬、罰款800多萬元的稅務處理處罰決定,據調查發現該公司使用了勞務公司對其進行稅務籌劃,且稅務模式并沒有與時俱進,仍使用十年前的稅務模式進行業務工作,可以說是現代社會稅務謀劃的悲劇。
在第二部分中提到傳統涉稅服務行業存在的問題,總結下來有以下三點:
(1)現存稅務服務機構專業度和服務范圍不滿足市場需要;(2)稅務服務機構無法保證所獲計稅依據真實合法;(3)稅務機構本身法律地位不明確,相關法制法規不健全。針對這三點問題,三種互聯網+涉稅服務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傳統涉稅服務的局限性
利用大數據提供定制化服務
隨著時代發展,納稅主體多樣化和稅種數量不斷增加,不同的納稅主體對于納稅服務就有了不同的需求,而傳統的稅務服務機構存在著業務承接的范圍、深度有限的問題針對現存稅務服務機構專業度和服務范圍不滿足市場需要的問題,就需要有服務機構利用大數據針對客戶需要提供配適度更高的定制化服務,比如記錄客戶的涉稅信息和信用記錄,智能化處理其可能的納稅流程,對客戶的表面需求和潛在需求進行識別,這些都需要互聯網大數據的支持。
稅務機關管理的全流程稅務服務平臺
稅務服務機構存在的系統性風險就是無法對于企業提交的稅務信息進行鑒別,導致企業偷稅漏稅的可能性。針對這個問題,就需要稅務機關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的發展成果,將整個稅收系統從企業主要經營業務賬務處理、發票開具到最后的納稅申報環節通過網上納稅服務平臺統一進行管理,這就需要這個系統足夠扁平化,因為隨著我國稅收政策的變化,需要納稅的納稅主體不再局限于企業,還有一些不具備專業知識的個人。足夠易于操作的、由稅務機關管理的全流程納稅系統將會避免企業選擇性提供稅務信息以偷稅漏稅的系統性風險,也為個人納稅者提供便利。
法律咨詢與大數據糾錯
第三方稅務服務機構還可能存在的法律地位不明確的問題,這一是需要依賴于法律制度不斷完善,另一方面也需要服務機構本身主動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幫助自身和客戶規避違法風險,在涉及當前法律空白處時積極向專業人士求助,必要時簽訂具體的合同劃分權責范圍。另外,稅務機關也可以利用大數據構建立體的稅收風險防范機制,及時發現服務機構履行納稅義務過程中的過錯,提醒服務機構及時糾正。
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成為行業轉型的巨大推動力,涉稅專業服務也應跟上互聯網發展的熱潮,在新的市場環境中創造適宜的商業模式。涉稅專業服務的信息化使個人納稅者和企業更加方便、快捷地繳納稅款,提高納稅人滿意度,切實降低企業稅務風險;便于稅務機關監督管理納稅信息的真實性與合法性,打造一個功能完備、便捷高效、安全穩定的網上辦稅平臺,全面打破行業、區域、業務等界限,實現涉稅專業服務新發展。為了減輕企業和個人的稅負,國家的財稅政策近年來不斷變化。因此,需要專業的涉稅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切實可行的規劃指導,并幫助稅務機關進行前期考察,以實現企業納稅籌劃的合規性、合法性和合理性。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涉稅專業服務的規范化是構建稅收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安全高效、穩定有序的網上辦稅平臺有利于在加強個人對稅收認同的基礎上,形成健全稅收社會,為稅收征管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的高效平穩運行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