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通化市中心支行,吉林通化 134001)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希臘等歐洲國家政府支出規模持續擴大,2009年12月8日,全球三大評級公司下調希臘主權評級,希臘陷入債務危機。2010年起,歐洲其它國家也相繼被波及,歐元大幅下挫,歐洲股市暴跌,整個歐元區遭遇成立11年以來的重創,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
歐元區國家實行高福利、高保障的社會制度,財政負擔持續加重,財政超支現象成為常態,特別是人口老齡化,更加劇了政府的過量開支;歐元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發展失衡問題凸顯,為維持國內福利開支和政府運作,歐洲許多國家形成大量財政赤字,推動負債率一路飆升,遠遠超出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的紅線,其中希臘實體經濟空心化和赤字財政政策的矛盾尤為突出。
歐盟實行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分離的制度,即各成員國建立了統一的貨幣管理機構,貨幣政策保持統一,但財政政策由主權國家掌握,獨立的財政管理體制與統一的貨幣管理體制脫節,導致主權國家在面臨全球金融危機沖擊時,無法同時運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只能依靠財政政策來調節經濟運行,經濟管理處于無效或低效狀態,債務風險防控失靈。
2008年受到重創的歐盟各國為了促進經濟增長,大量舉債籌措資金,導致部分歐盟成員國原本已經負債累累的財政雪上加霜。特別是2009年末,國際信用評級機構下調希臘等國家主權信用評級,信貸機構為了規避風險,也不斷下調借貸主體信用等級。通過“以債養債”來緩解財政危機的希臘瀕臨財政破產,也促使潛在的主權債務危機迅速爆發。
一是削減財政支出,將公共債務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以希臘為例,為了應對日益嚴重的債務危機,希臘政府采取凍結政府的退休金計劃,削減公共部門員工12%的假期補貼,同時下調政府等部門雇員的獎金30%。二是深化市場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包括PIIGS五國在內的歐元區國家都進行了國內產業結構調整,注重實體經濟發展,著力發展綠色經濟,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基金組織提供緊急救助,遏制債務危機發酵
為救助陷入債務危機困境的希臘,歐元區國家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攜手為其提供3年總計1100億歐元的救助,然而希臘債務危機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呈現出蔓延的勢頭,引發歐洲乃至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歐元對美元匯率一度跌至14個月來的新低。為應對這一情況,歐盟成員國達成一項總額7500億歐元的緊急救助計劃,其中由歐元區國家根據相互間協議提供440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根據《里斯本條約》從金融市場籌集600億歐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2500億歐元,以幫助可能陷入債務危機的歐元區成員國,防止希臘債務危機蔓延。
一是歐盟建立“超級監管機構”—歐洲系統性風險委員會,負責對歐洲整體金融穩定狀況進行評估。二是成立歐洲銀行管理局、歐洲證券和市場管理局、歐洲保險和職業養老金管理局三大監管機構,從泛歐層面對不同行業進行監管,確保歐盟相關金融規定執行力。三是建立歐洲經濟政策聯盟,歐盟26個成員國實施新財政條約,推行“一籃子”貨幣,并要求成員國嚴肅財政紀律,執行更嚴格的預算規則,各國政府間加強協調和團結互助,以應對主權債務危機。
與歐盟國家相比,我國的經濟制度、財政制度,外匯儲備情況以及政府宏觀調控能力有著本質的不同,現實中類似歐洲的債務危機很難會在我國發生,但從歐洲債務危機中可以汲取一些有益的做法作為參考。
一是全國范圍內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徹底的清查,主要是摸清各種隱性債務的底數,明令禁止地方政府變相違規舉債的各種行為,徹底厘清融資平臺與地方債務的界限。二是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建立覆蓋全國范圍的地方債務信息數據庫,實現信息的實時更新,以便國家全面、及時、準確地掌握地方債務情況。三是建立科學的債務管控指標體系。在國家層面,根據全國GDP增長、外債規模、銀行不良貸款資產等指標,測算并規定全國的地方債務總額上限;在各省建立相應的指標體系,規定省域債務的規模上限,由國家適時調整債務規模,實現地方債務管控上全局與局部的協調平衡。
一方面加強對金融機構創新產品及衍生品的監督管理,防止因虛擬經濟過度而引發的金融風險。謹防股價、房價大起大落引發系統性風險。強化金融機構存款保險制度的執行,防范和緩解其對財政的沖擊。另一方面就目前銀行貸款仍是地方政府舉債的主要融資方式,銀行業應站在維護金融安全的角度,建立獨立的地方債務監測與分析系統,實時掌握各銀行對地方債務的承銷情況,設置預警功能,做好銀行業承債規模的評估與管控。
在歐洲債務危機中世界知名信用評級公司標普、惠譽、穆迪掌沒有發揮事先預警提示的作用,因此培育本土信用評級品牌是必要選擇。一是進一步培育和拓展國內信用評級市場,讓國內信用評級機構在實踐中鍛煉隊伍、提升水平。二是學習、引進國外先進的信用評級技術,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客觀、公正的信用評級方法。三是整治當前國內信用評級行業以價定級、以級定價、惡性價格競爭等亂象,樹立信用評級行業的公信力。四是制定并實施“走出去”戰略規劃,從輻射周邊開始,逐步打造世界級的信用評級企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