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明輝LU Ming-hui;潘惠敏PAN Hui-min
(①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北京100076;②航天材料及工藝研究所,北京100076)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國防現代化要求的不斷提高,國家軍事裝備體系以及民用業務運行體系建設任務要求也進一步提升,我國航天業務也逐步由單星運行向星座組網型轉變、由試驗應用型轉向業務服務型,在此背景下,任務需要越來越多,任務難度也不斷增強,航天產品的機械加工類及產品成型類產品基本通過外協的方式實現,以此來實現產品配套能力的迅速增長。航天產品外協管理面臨著發展機遇與巨大挑戰的雙重因素,因此其管理就需要格外重視。航天產品各個項目的外協單位數量較多,協作配套關系復雜,涉及的領域也較多,包含軍工集團、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民營企業等;涉及的協作范圍也較廣泛,包含系統、單機、零部件、元器件等不同的層級產品[1]。因此,做好航天產品外協管理,加強外協控制,對提高產品質量、保障產品生產進度以及節約成本都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基于此,本文通過分析航天產品外協管理其基本情況,進一步分析不足之處,提出外協管理的有效實現路徑,以此為航天產品外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伴隨著航天產品外協規模的不斷增長,范圍不斷拓寬,使得供應單位的管理出現了較多滯后問題,如供應單位能力不足、產品質量不高以及無法滿足需求等問題,制約了航天產品的生產進度。其中,航天產品外協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現階段,航天產品外協工作存在一些任務品種少、批量較小且質量要求高、經費少的項目,對于這些航天產品,協作單位認為利潤較低而不愿意生產或者報價太高,同時結合航天產品項目任務較為繁重,使得人員出現一人多崗的問題,在外協單位監管方面存在精力不足,質量把控不嚴格等,使得外協單位產品質量不足。同時,委托單位可能存在二次外協與多次外協的問題,風險管控不足,管理延伸不足,導致對協作單位的監管不能夠涉及方方面面[2]。除此之外,同一種產品也可能有多家外協單位實施分工合作,但是沒有做好歸集工作,銜接也存在滯后性,導致產品交付時間延期,影響航天產品生產進度。
在產品生產方面,由于航天公司缺乏對其細致的設計與研究,因此在產品設計與要求方面不夠嚴謹,加上外協管理缺乏標準機制,造成相關外協管理單位存在產品生產標準差異的不足。同時,外協單位對產品加工的理解與委托方對產品的要求二者無法達成一致的要求,所以,不能夠有效的實現航天產品外協工作管理成效實現最大經濟效益。另外,基于航天產品要求與產品外協單位制作的實際產品缺乏統一的產品標準,使得質量無法達到需求,繼而造成航天產品質量以及相關技術等問題突出,為產品的外協管理形成不良的影響,也容易存在安全隱患,因此需要高度重視對產品的管理保證。
現階段,航天產品外協單位的評價標準機制及考核機制還不夠完善,沒有充分的分析外協單位的后續服務及支持能力,也未構建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外協單位的履約能力以及財務狀況等相關的因素分析不完善。同時,針對外協單位的資質條件審核不嚴格、評價方式不完善等都是重要的問題。缺乏對合格外協單位的動態管理數據庫的構建與維護,很難對外協單位進行動態的管理,因此亟待完善這一動態評價與審核機制[3]。
通過上述分析,現有的航天產品外協管理面臨的困境也正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文章就航天產品外協相關特征,基于現有的外協管理體系,從以下幾方面提出了強化航天產品外協管理的相關建議,以此提供些許的參考。
2.1.1 落實外協管理各項原則 健全航天產品外協管理體系及相關系統是首要的任務,落實各項外協管理基本原則。尤其是對于外協任務的二次與三次外協單位進行有效監管與規制,落實外協產品不允許外協方供整體轉包的原則,針對關鍵與重要部位的配套產品嚴格審核是否有外協方進行二次外協行為。同時,構建相互協調的相關網絡設施,積極的落實與配合外協單位的管理責任,針對企業的管理需求進行全方位的綜合分析,保障外協管理任務能夠真正的落實到實際。
2.1.2 運用培訓交流委托機制 對航天產品進行必要的培訓與交流,確保外協單位能夠對相關技術標準與產品要求理解一致,委托方構建相應的針對技術標準完善的技術交底機制,定期對其開展完善工作,航天產品的質量尤為重要,關乎著航天產品的安全,因此航天產品需求方可以針對一些外協管理單位開展培訓工作,相應的委托人員與外協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的聯系,繼而保障產品的質量。
2.1.3 加強協同匹配能力的考察 航天產品委托方應當綜合產品的整體需求及布局規劃,也需要考慮外協單位對整體布局的影響作用,匹配最為合適的外協單位[4]。通過合理的分工體系以及科學的分配供應鏈的形式,對于外協產品的生產能力及空間匹配任務開展有效的保障。與此同時,應當提高風險應對技術,定期開展航空產品的清理與檢查工作。重點分析外協任務的實際需要,強化與外協單位二者的相互聯系,鼓勵外協單位能夠及早自查自糾,發現存在的問題隱患,并解決相關問題。
2.2.1 細化產品保證要求 產品的外協管理制度保障是重要的工作,在實施質量管理的過程中,也需要充分的分析產品的特征等,并提出全面且清晰的產品的需要,繼而有效的保障產品的質量。外協管理單位也需要針對產品的特定需求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并且對其認真分析,對外協產品進行有效的管理。同時,按照自己的需求來確定相關單位是否能夠有效的完成產品外協管理的標準,對相關單位的能力進行考察,并形成技術報告。將相關報告逐級傳遞到相關部門,保障產品的質量,保障任務能夠涉及到各個環節之中,與此同時結合關鍵項目、關鍵內容進行管理,且進行工藝鑒定及技術狀態控制等工作,針對性的開展相關產品的質量控制工作。
2.2.2 完善雙方合同管理 為了強化與外協單位的合作,且基于長期合作與密切合作的理念,應當在雙方合同管理的基礎上細化其中的內容,使得雙方的爭議及質量保障等都有依據可循。針對一些非長期合作或者協作關系較為松散的協作單位,應當采用經濟手段,不斷提高管理的力度。應當預留一定比例的合同金額,以此當作是產品的保證金,對于保證金所保證的范圍及扣款內容等進行明確[5]。產品進度拖延、質量問題都是由于外協單位自身原因而造成的,以及為本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情況,應當加大處罰金費的額度。對合同相關條款進行追蹤管理,對于合同規定的條款進行嚴格的落實,嚴格按照合同條款來劃分資金。
2.3.1 強化外協管理監督檢查過程 針對外協單位的管控工作,是提高外協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徑,應當派遣專門的人員對航天產品外協管理相關工作進行管控。一方面,應當構建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對于一些重要的外協管理單位,可以采用派遣特定駐守人員的方式,對其進行監督,保障外協工作的質量。另一方面,相關監督工作者也應當嚴格實施監督管理行為,對于外協工作的各個環節質量進行掌控,做好監督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處理并反饋給本單位,以此來探討完善的解決策略。
2.3.2 建立供方審核與準入退出機制 針對外協單位,委托方可以構建相應的合格名錄,針對不同產品進行分類,且實現動態維護與管理。對外協單位的準入機制、評價機制、審核機制以及退出機制等進行分級管理,那些初次為航天產品開展服務的外協單位需要實施準入審核工作,主要審核的內容包含質量管理、生產保證以及技術水平等,以此來保證外協單位能夠圓滿完成任務,確保航天產品的質量[6]。同時,分級處理審核結果,設置優選、合格以及不合格等相關的等級標準,完善準入與退出條款,取消一些評定過程中不合格的單位,取消其任務責任,從名錄中剔除。
近年來,航天產品對外協單位的需求越來越多,航天產品外協管理工作也成為關注的焦點內容。航天外協單位的質量也影響著產品的品質,因此需要重視外協管理工作。現階段,航天產品外協管理還存在協作單位的管理延伸不足、產品保證管理工作有待進一步細化、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機制等方面的問題。基于此,航天產品委托方應當提升外協管理能力,加強對外協管理單位的管理,健全外協管理體系、完善產品保證工作、完善評價體系及考核機制,提升外協單位的協作水平,實現航天產品及航天事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