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升級QU Sheng-ji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大學,東陽322100)
近幾年政府對古建筑及文物保護越來越重視。古建筑企業可以利用的新技術對古建筑進行合理的保護維護,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發現古建筑修繕也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對古建筑保護理念及針對措施展開分析研究,結合古建筑的歷史年代、發展條件、損壞程度等進行修繕,最終逐步提升古建筑修繕水平和管理效果。
梁思成先生早就強調過古建筑修繕原則上要修舊如舊。傳承古建筑原汁原味的歷史文化內涵信息,展現古建筑原來本真的特點。第一真實性:古建筑修繕不能破壞原有價值和特色,原有的樣式、功能特征、圖畫彩畫等歷史信息完全保留,體現出特殊的歷史形態,這是古建筑修繕區別仿古建筑最大的不同點。修繕是原樣替換,不能仿造或者用其他材質代替,要具有歷史真實性。第二完整性:在整個古建筑修繕及維護保養過程中,不但要對古建筑進行精細修繕保護古建筑本身,還要對古建筑周邊的環境、街區、配套設備、綠植等進行維護,從而讓古建筑與周圍環境和諧形成一個整體。對古建筑藝術價值、社會價值進行發揚和保護,完整體現古建筑的立體效果。真實性和完整性是古建筑保護的基礎,進而擴大古建筑修繕工作范圍,延伸到民風民俗、文學、宗教等方面。如果不加以保護對于我們民族而言是最大的損失。隨著古建筑的消失其特殊的文化價值也會消失。在當下我們重點強調文化自信,國人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化建設,古建筑因為其傳承性顯得非常珍貴,對古建筑進行修繕保護本身就是文化保護的一部分。古建筑不僅僅承載了政治制度、經濟文化、藝術宗教,還展現出當時的社會風貌民風民俗,如果不對古建筑進行合理的修繕和保護,很多眼前的歷史將會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古建筑都是特定朝代特定背景下建造的,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戰火的涂炭考驗,古建筑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反映特定歷史背景下的建造工藝、材料特點、安裝技術、藝術水平等,又因為承載人的行為背景使其能傳承特定的歷史價值。對于古建筑的修繕開展工作比較繁瑣,即使是同一個朝代、同一地區的古建筑實踐操作方法也具有很大的差距,不能直接簡單復制到其他古建筑保護修繕中。因此對于古建筑公司相關從業人員來說,需要安裝古建筑修繕保護程序制定施工法案并及時組織人員現場查驗,結合以往成功的經驗做好修繕工作。
古建筑修繕需要根據實際制定具體的保護和管理原則,從業人員需要了解古建筑的歷史背景、設計用途、修繕理念,在明確相關理念基礎上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明確修繕保養的實際意義。提升相關修繕保護的施工能力。明確古建筑施工管理中相關人員指定的專項施工方案,確保古建筑修繕做到真實完整,達到古建筑修繕的目的要求。
古建筑具有不能重生的特性。在修繕和保養古建筑的過程中,一定要強化相關從業人員的管理,提高認知水平,加強從業人員對古建筑的保護意識,在具體的方案中還原古建筑的歷史風貌,并最大程度的保留其周邊環境屬性。古建筑具有歷史、文化、藝術和社會價值,需要從業工作人員在實施具體的細節中,根據古建筑特定歷史時期的特點,使用科學合理的修復方案,確保真實、完整的保存其文化價值。
古建筑修繕需要從業人員掌握中國建筑史相關背景知識。根據古建筑結構受力特點,對修繕具體實施方案進行持續的修改,確保在具體的施工中不因為模數尺寸不協調導致反復修改,達到古建筑修繕前后外觀和內在結構完美一致,這也是修繕完工后古建筑完整性的體現。
修繕應當把保證古跡安全放到第一位置,最大程度的減少古建筑的干預,提前做好預判對古建筑做好預防性保護。從業人員不能憑借自身的建筑思想進行創新作業,必須保證古建筑的原樣風貌。遵守傳統的修繕方法和當地的風俗習慣,完善古建筑的作業方案,保證恢復古建筑當初的形態。現代技術與傳統方法完美匹配,從而保證古建筑修繕最低干預原則。不同歷史時期古建筑具有特定的歷史文化特點,朝代風格也很明顯,結構受力與材料搭接也具有比較明顯的變化,如斗拱宋代與清代具有很大的不同,在古建筑修繕環節中要查閱相關的朝代背景,復原古建筑原來的面貌,從而更好的繼承古建筑的歷史價值與文化價值。
目前古建筑從業人員在進保養和修繕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古建筑目前已經開展古建筑設計師、古建筑責任工程師、古建筑監理工程師從業資格考試,在古建筑修繕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精細化分析。
首先,從業人員基本都是建筑行業的木工及瓦工,普遍對古建筑修繕和保護缺乏意識,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相關的理論培訓沒有落實到位,專業提升不夠重視,對古建筑修繕無法提供持續的幫助。人們在平常的旅游和生活中也經常對古建筑進行破壞,如經常有人留下在此一游的語句,有些破壞甚至造成不可逆的損壞。雖然我國的相關文物保護法已經出臺多年,國家對自身文化自信已經高度重視,但是對于修繕完后所帶來的經濟效益來說,目前對古建筑文化價值的重視程度仍然不高。
其次,與國外相比我們目前在修繕方法和技術手段還有差距。個別古建筑管理在追求旅游價值同時忽視了古建筑的修繕保養。比如在鄉村古建筑遺址上,建筑和街道景觀修繕雖然修舊如舊,但是個別地方仍然新的很突然,造成破壞古建筑整體完整性。最后是古建筑修繕目前還面臨較大的專業難度,從業人員需要提升專業素質。
修復古建筑需要嚴格按照圖紙施工,責任設計師、責任工程師、監理師需要密切溝通,確保修繕完后提升旅游開放經濟社會效益。這就要求古建筑設計師要提升圖紙設計能力,提前做好科學價值評估。圖紙經過專家會審后,將圖紙中的缺陷和不足、設計中遺漏等問題仔細分析,提升古建筑修復圖紙的嚴謹性。同時必須符合國家最新的規范要求,盡可能降低古建筑在實際修復作業的次數,減少干預性,最后提高實際修復效果。
修繕的重點就是作業量的考核,原來的招標項目清單不能直接推算出實際的作業量。對于修繕和更換配件的部分,工程量的計算具有很大的差別,為了提升修繕作業品質,在進行作業前提前做好功課,收集好相關的資料,保證古建筑修復到歷史原貌,提高整個項目的作業效率。
在招投標環節就要嚴格把關,對施工企業的實際修復能力進行評估,重點審查相關類似工程的作業質量。請古建筑相關專家進行嚴格的分析,仔細審查修繕圖紙,對于圖紙中關鍵節點進行論證和記錄,拍照原始狀態,修繕后進行前后對比,減少后期工程變更的次數。進行招投標時,造價師要一起進行分析,杜絕低價中標帶來的質量隱患,提高工程報價的合理性。同時對造價人員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對古建相關材料進行熟悉。
按照圖紙做好修繕的施工準備工作,減少失誤概率,作業前繪制出古建筑原貌,記錄主要的材質尺寸,修復工程中進行嚴格對比,做到修舊如舊,不影響古建筑的歷史價值。原始面貌的記錄非常重要,目前主要采用攝影保持方式。另外對古建筑每個細節進行仔細的查看,做到修繕后完整如初。實際施工時做好古建筑的測量工作,修補更換做到精準定位。古建筑歷史上的修繕資料數據也要參考,提高修繕科學合理性。
施工準備必須對可能造成的古建筑部位進行保護,提前做好預判。很多古建筑破壞都是作業人員操作不注意和設備運行等因素造成的。另外也存在長期的自然風化對古建筑造成的損壞。實際作業前要對破壞產生的原因進行歸納分析,加強作業前技術交底及施工過程管理,對于古建筑修繕設備,要進行分類控制,操作人員要求持證上崗,具備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避免因為非專業人員操作對古建筑造成損壞。
古建筑修繕過程中需要對有些地方進行更換材質及修補作業的,需要消耗木材以及古建磚石材料。這就需要對材料進行嚴格把關,檢查材料的性能,進場前做好復測,每種材料必須符合古建筑相關工藝標準。從源頭控制工程質量,特別是木材和大理石,不僅需要保證材料的力學性能,還需要材質與原來的用料品種一致。古建筑修繕區別房建施工,材質需要深入加工和內部分析,有些地方需要實驗室先做好試驗來確定最終的更換材料,使古建筑修繕盡可能與原貌一致。
古建筑修繕需要監理師強化責任意識,旁站監理到位。個別古建筑規模大,修繕時間跨度大,很容易產生懈怠心理。責任工程師需要每一關節都加強監督管理,避免因為修復古建筑造成新的損壞。這就需要一線作業人員認真做好崗前培訓學習,反復演練先進的修復作業技術。古建筑承載著中國悠久的歷史文化,施工作業人員必須加強安全意識,對設備進行專人負責,技術交底落實到位,控制施工風險,提升修繕工藝水平。
古建筑區別現代建筑,很多專業知識需要培訓。目前我們對古建筑的培養主要是建筑學專業和城市規劃專業有中國建筑史,后期古建公司大部分招聘的員工實際古建知識懂得很少。對相關的規范要求、施工步驟、工藝標準等都需要加強培訓指導。我們國家已經加強文物保護方面的培訓,筆者認為這方面的培訓還需要加強。多對進入行業的人員進行理論、技術、工藝、規范等方面培訓,培養古建修繕傳承人。
古建筑傳承中國文化,需要我們對古建筑進行精細的保護,修繕充分考慮材料性質,還原古建筑原有的歷史風貌。培養古建修繕傳承人,將民族文化一代一代傳播下去,控制好每一環節,讓人們在旅游的途中感悟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