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楨
(重慶三峽融資擔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所謂供應鏈金融,指的是通過整合供應鏈金融資源,由特定的金融組織者提供的一整套供應鏈資金流管理解決方案,在整合物流、資金、信息的過程中,各方價值創造和資金使用效率提升也可一同實現。為保證供應鏈金融能夠較好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正是本文圍繞該課題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基于中小企業融資現狀進行分析,本節將圍繞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突出、供應鏈金融發展迅速、互聯網金融成為新的融資渠道、網絡融資的風險較高四方面開展深入探討。
現階段我國中小企業在促進創新、增加就業、加快市場發展、擴大出口等方面均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截至2018年底,我國注冊中小企業數量便已經超過3000萬家,占總注冊企業的99%以上,同時80%以上的新產品開發、75%以上的城鎮就業、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均與中小企業有關。但結合實際調研可以發現,現階段我國存在較為突出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主要表現為融資獲取難、融資成本高。所謂融資獲取難,指的是中小企業很難從資本市場獲取直接融資,這是由于我國銀行融資更多傾向于大型企業。所謂融資成本高,主要是由于中小企業缺乏資產抵押與擔保、自信較差,這種情況下銀行往往不愿意提供融資服務,加上擔保費、評估費等成本,相對較高的綜合融資成本對中小企業發展造成了嚴重制約[1]。
近年來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的發展極為迅速,已成為降低企業資金成本、緩解融資難的有效手段,屬于金融理論和供應鏈管理的新前沿。供應鏈金融模式可實現現存實業經濟與金融資本的整合,并建設產品供應鏈和銀行互利共存的良性產業系統。在我國不同行業中,供應鏈金融存在不同應用模式,學術界的相關研究也大量興起,資金約束供應鏈的研究便屬于其中代表,供應鏈金融的價值可見一斑。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移動支付技術、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極為迅速,網絡平臺也因此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常用渠道,互聯網技術提供的可靠技術支撐和保障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傳統融資的地域限制因網絡融資突破,缺乏初始資金的融資企業可更好獲得資金支持,業務面更廣的網絡融資也使得資金利用率大幅提升。便捷的操作屬于網絡融資的特點,在較低的交易成本、簡介的審批程序、快速響應下,中小企業融資效率可大幅提升,人力與財力節約可同時實現[2]。
風險較高的網絡融資同樣需要得到關注,這種風險主要源于沒有抵押資產、押資產較少、資金不足的融資企業,對于融資量較大的融資企業來說,擔保企業和融資平臺也會承擔較大的壞賬風險,網絡融資平臺破產跑路同樣可能出現。對于擔保企業和平臺來說,如出現無法支付融資本息的融資企業,不斷增加的壞賬在無法追償時,融資平臺往往會最終倒閉。基于相關規定可以了解到,融資企業的壞賬需要由擔保企業代償,這就使得較大代償金額下,擔保企業的擔保業務無法獲利,由此催生的一系列問題必須引起業內人士重視。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的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包括緩解信息不對稱、開展差異化競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所謂緩解信息不對稱,指的是以企業間真實交易背景為基礎,基于供應鏈成員的交互信息、核心企業的綜合信息,即可基本判斷供應鏈成員企業的信用風險,貸款企業的“硬信息”和“軟信息”獲取可由此實現,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可由此解決;所謂開展差異化競爭,指的是劃分中小企業的集群,結合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商業銀行即可在降低成本和風險的同時,更好開展中小企業市場的深入開拓探索;所謂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指的是商業銀行基于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開展營銷模式、風險管理技術、組織結構的創新和調整,核心企業采用賬期縮短(延長)、預收賬款、庫存轉嫁等方式對上下游中小企業帶來的資金壓力也需要得到重視,商業銀行還需要同時關注企業網鏈結構催生的新課題。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的作用機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包括提升貸款可得性、增強自身競爭能力。所謂提升貸款可得性,主要是由于在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下,通過運用特定的貿易、互助性擔保機制,中小企業的信用水平可大幅增強,資金的獲取難度可有效降低;所謂增強自身競爭能力,主要源于核心企業的“團購”銷售模式,成本與收益不對稱問題可順利解決,中小企業的穩定發展、流動資金需求緩解也能夠順利實現。
對于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受薄弱的金融基礎影響,真正意義上的供應鏈融資組織缺乏,雖然商業銀行近年來在這類地區開展了一系列金融服務業務探索,也開設了物流金融服務業務、推出了一系列物流金融產品,但這類業務更多面向大型企業,未能較好服務于中小企業。由于缺乏專業化物流金融組織,為解決物流企業發展與融資問題,很多銀行圍繞“物流銀行”開展了相關探索,但這種探索更多圍繞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開展,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企業很難獲得服務,無法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欠發達地區農村金融機構也較為常見。總的來說,受組織和制度缺陷影響,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往往難以得到較好滿足,存在較高復雜性的供應鏈融資也無法較好應用于這類地區,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應用受到的制約必須得到重視。此外,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核心企業缺乏、未能正確認識供應鏈融資、供應鏈融資人才缺乏也對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的應用造成了嚴重制約,核心企業缺乏主要是由于國有企業屬于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大規模核心企業主體,由于融資難度較低,國有企業大多缺乏供應鏈融資意識。數量很少的民營核心企業在供應鏈融資中較為弱勢,由于政府忽視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劃,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中小企業無序發展情況較為常見。未能正確認識供應鏈融資主要是由于國內的相關探索起步較晚,對供應鏈金融不信任的中小企業大量存在,由此產生的阻礙問題同樣不容忽視。供應鏈融資人才缺乏也會直接制約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應用,資產損失很容易因缺乏專業性的供應鏈融資從業人員出現。
除上述的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應用路徑外,為解決相關問題,還應優選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供應鏈融資模式,如引入政府的互助擔保機制、多元化整合供應鏈融資模式、組建中小企業“資產池”。引入政府的互助擔保機制需關注經濟欠發達地區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應用存在的更高風險,考慮到互助型擔保單純基于供應鏈條的企業無法承受較高風險,政府需要在初期探索中加入;多元化整合供應鏈融資模式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應用價值較高,在基于資金優勢開發市場的同時,對于中小企業供應鏈融資的提供者來說,還應設法提供更為全面的服務,以此更好結合經濟欠發達地區實際情況;組建中小企業“資產池”能夠更好應對中小企業應收賬款金額少、筆數多特點,以此基于一個應收賬款池收集所有的相關應收賬款,基于付款時間上的應收賬款交錯性,企業即可始終擁有存在足夠資產的“資產池”用于支付企業還款,銀行的保理融資也能夠由此盡可能多的獲取,同時實現的應收賬款也不容忽視。對于銀行來說,可引入統計學的大數法則,對于數量越多的風險單位,從無限單位數量得出的預期損失可能結果與實際損失結果將較為接近,中小企業“資產池”的應用價值可由此證明。
對于我國經濟發達地區來說,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的應用更為便利,結合相關實踐探索可以發現,這類地區的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應用路徑主要包括應付賬款融資模式(保兌倉)、動產質押融資模式、應收賬款融資模式。應付賬款融資模式(保兌倉)指的是銀行擁有提貨控制權且上游銷貨方承諾回購,基于倉庫中貨物,銀行的信貸風險可大幅降低,客戶資源可同時增加。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基于應付賬款融資業務,企業擁有分批提取貨物和分期支付貨款的權利,全額采購催生的資金短缺困境可由此破解。對于物流企業來說,其主要發揮“貨代”和“物控”職能,在價值保全及質押物監管的過程中,企業可獲得更多業務;動產質押融資模式需要核心企業與金融機構簽訂質物回購協議或擔保合同,如中小企業違反約定,核心企業負責回購質押動產或償還;應收賬款融資模式主要服務于企業商品銷售階段,多為中游、上游供應鏈的債權企業融資,這類企業的應收賬款較多,但同時面臨到期應付賬款和生產加工耗費勞動成本等資金缺口問題,相關資金缺口可基于應收賬款融資模式填補,應收賬款融資模式的特點可見一斑。
綜上所述,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的應用需關注多方面因素影響。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經濟發達地區常用機制、問題解決策略等內容,則為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的應用提供可行性較高的路徑。為更好發揮供應鏈金融及融資擔保機制價值,融資企業與核心企業存在的不穩定合作伙伴關系影響、核心企業直接提供融資、企業隱瞞自身真實信息帶來的影響同樣需要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