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軍 王金成 李博峰 趙國春
(1.國家稅務總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稅務局;2.國家稅務總局托克遜縣稅務局;3.新疆財經大學)
稅務績效管理以實現稅收治理現代化為戰略目標,把其分解至稅務機關各個部門,對其工作內容進行考核,實現對不同屬性干部的績效管理,激勵干部以績效考核為動力改進和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但運用全面、系統指標評價考核,實踐中存在實施困難,選擇稅務績效管理中的關鍵業績指標則更適用考核實施。
KPI理論基礎——“二八原則”,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帕累托提出,即一個組織在價值創造過程中,存在“20/80”的規律,20%的關鍵行為完成了80%的工作任務。因此,必須抓住20%的關鍵行為,抓住績效考核的重心,對之進行分析和衡量。KPI指標體系設計遵循針對性、科學性和明確性原則,設計指標要充分考慮考核對象“個性”和組織現實情況,根據工作性質,采取科學考核方法。
KPI考核目的以戰略目標為中心,指標體系設計和運用都是為戰略服務。指標來源于組織內部自上而下對戰略目標的層層分解,指標構成關注長期發展,兼顧短期效益,指標既傳達結果,也傳達產生結果過程,價值分配體系與權重相搭配,有助于推動組織戰略實施。由此看來,稅務系統實行績效管理方法與KPI績效考核法基本一致,正是圍繞稅收現代化六大體系為戰略目標,自上而下對戰略目標進行層層分解來確定指標體系,既注重考核結果,同時也關注過程管控,目的是推動組織戰略目標實現。
從2014年開始,稅務部門在推進績效管理方面開展了大量探索和實踐。稅務績效管理體系從1.0版到7.0版,KPI績效考核法在稅務績效管理應用實踐中不斷深入化、科學化。
2.1.1 設定稅務績效管理KPI戰略目標
以國家稅務總局考評省稅務局歷年績效指標體系來看,組織戰略目標設計堅持頂層設計,以“高質量推進新時代稅收現代化”為戰略目標,并保持長期不變。其中,稅收現代化指“堅強有力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科學完備的稅收法治體系、優質便捷的稅費服務體系、嚴密規范的稅費征管體系、合作共贏的國際稅收體系、高效清廉的稅務組織體系”六大體系。
2.1.2 構建稅務績效管理KPI指標體系
績效管理在管理層級內分為機關考評(對本級內設部門進行考評)和系統考評(對下一級稅務機構進行考評)。機關考評指標體系分為“共性指標”和“個性指標”,共性指標考評對象為所有被考評部門,個性指標是針對各部門不同職責設定差異性考評指標。系統考評一般都為共性指標。以2014年至2020年總局考評省級稅務局績效指標為例,機關共性指標與系統考評指標設定,以稅收現代化六大體系為戰略目標,每年根據“兩會”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改革事項,總局黨委以及省級黨委政府確定的年度重點工作為主要內容來建立指標體系。常規性工作及其他工作不納入稅務績效管理指標體系。其中一級指標設置充分體現KPI績效考核法的“二八原則”。
2.1.3 賦值稅務績效管理KPI指標內容
(1)設置稅務KPI指標考評標準。
考評標準的設置,既要體現組織提升納稅服務質量的目標,也要科學設置分值權重、體現獎優罰劣的績效導向。7.0版總局考評省局指標以納稅人滿意度指標為例:一是根據各地納稅人滿意度調查結果進行考評。納稅人滿意度排名第1名的單位得滿分;其他單位按下列公式計算:指標得分=標準分值(49分)×本單位滿意度÷第1名單位滿意度。二是以各地當年和前一年度納稅人滿意度成績排名為基礎,按加減分凈值計算指標得分(最高不超過1分,最低可為負分)。具體來說,對連續兩年排名全國前5名的單位,加1分;對排名同比提升位次位于第1名的單位,加1分;排名同比提升位次位于第2—5名的單位,加0.8分;排名同比提升位次位于第6—10名的單位,加0.5分;當年排名未在全國前18名的單位,按上述加分標準的80%計算。對排名同比降幅最大的4個單位,其中:排名在全國前18名的,扣0.5分;排名在全國18名之后且同比下降10位以內(含)的,扣0.8分;同比下降位次10位以上的,扣1分。三是納稅人滿意度調查中存在以下情形的,按項扣0.8分:具體表現為,第一,征管基礎數據質量過差或存在虛假數據,導致納稅人滿意度調查無法順利開展的。第二,干擾納稅人滿意度調查,引導納稅人或要求納稅人違背真實意愿評價的。第三,接到納稅人相關投訴,經查實屬稅務機關責任的。
(2)設定稅務KPI指標考評方法。
KPI指標考評依據指標類型進行考評:①量化計分指標。即能以準確數字或工作完成率來衡量的指標一般以量化計分法考評為主。②質量型指標(定性指標)。主要考評準確性、獨特性、達標率等方面,一般以直接扣分法考評為主。③時限性指標。如及時性、工作周期性工作等。④工作創新、工作質效、工作協作等,一般以部門間評價、上下級互評為主。
2.1.4 稅務績效管理KPI考評機制
針對機關考評和系統考評兩種不同的被考評主體,采用2套差異化考評規則,各級稅務機關在績效評價過程中堅持量化標準、多方參與、務實管用原則。考評周期針對不同工作情況,設置為年度、半年、季度、月度考評相結合動態考評。評價主體在由上一級機關評價基礎上,引入了第三方評價、上下級機關互評方式。KPI績效考核結果對過去行為與績效進行修正,使短期效益與長期發展有效結合。注重對過去績效評價,且指導績效改進,確保績效改進行動與戰略需要不脫鉤。
2.1.5 稅務績效管理KPI考評運用
2019年新疆稅務局KPI績效考評成績排名全國第4位,西部第1位。在省局考評體系中,指標成績正向拉動因素要高于負向因素,并且大多數指標考評項成績均位于各省成績均值左右。兩項特別加分項目即維穩加分和年度成績提升加分。對2019年績效得分負向拉動作用的指標有“政策措施落地”、“干部監督管理”、“司局測評”、“征管努力程度”、“領導考評”、“黨的建設”等,這些指標得分均低于全國均值。正向拉動作用的指標有“征管質量提升努力程度”、“領導測評”、“正風肅紀”、“減稅降費滿意度專項調查”、“稅務稽查管理”、“運轉保障以及預算管理”等,說明和上述指標有關的工作完成情況較好。
KPI績效考核法在稅務績效管理中應用廣泛,尚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加以解決、完善。首先,現階段常用的稅務績效管理指標中,質量型指標、時限性指標、工作創新、工作質效、工作協作等指標的主觀性較強,而主觀評價的科學性難以保障。其次,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的界定、定量與定性指標的結合等仍需持續關注,而制度完善與否將決定績效考核能否取得實效。最后,績效管理方法的宣傳力度仍然不足,激勵效應有待進一步改善。
首先,結合部門崗位職責特點,適當引入360度考核法和平衡記分卡可取之處加以輔助補充,加強橫向部門間溝通交流與互評,彌補KPI縱向為主考核方式不足。確保考核指標具有崗位覆蓋性、統計數據多元化,避免績效評價指標處理單一化、固定化現象。要根據已績效評價結果,分析存在問題,堅持“自查—整改—考核—反饋—整改—再考核”的閉環式全過程考核法,持續性推進工作機制完善。其次,注重外部評價在稅務績效管理提升方面的作用,外部評價將提高現有績效評價體系的全面性和客觀性,能有效彌補當前以內部評價為主的評價體系不足,使得評估維度更加全面、客觀,因此要科學設定外部評價的關鍵績效指標。
首先要注重“數字人事”與KPI績效考核在應用中的結合,提高職工績效考核的效率,通過個人績效激勵職工的責任意識。其次,在員工個人績效管理制度方面,要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設置考核指標,既注重職工的個人工作實績,也要注重其學習和能力提升情況。加大對于職員有關績效制度的培訓力度,讓職員特別是基層職員對績效制度有更加充分的了解,這樣可以激勵職員在了解績效制度的前提下,使得工作積極性更高。
在績效指標設定上,要與時俱進,根據實際工作對指標做出科學調整,避免指標設定固定化。適當修改績效指標結構,使指標既要符合當前工作實際又要符合員工個體實際。績效考核務必重視公平性,建立高效監督機制,構建復評機制等。除了建立內部制度來保障公平外,還要積極與體制外專家等交流探討,保障制度從設計到執行整個過程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