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發榮
(福建省上杭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上杭縣位于福建省西南部,是著名的革命老區,連續四年獲評福建省“縣域經濟實力十強縣”, 也是中國黃金十強縣(市)之一,被譽為黃金寶地。境內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已探明的礦產有金、銅、銀、鈾、大理石、石灰石、稀土、瓷土等30多種,查明礦點100多處,其中,紫金山金銅礦屬國家級特大型金銅礦床,被中國黃金協會命名為“中國第一大金礦”。
2016年以來,先后引入杉杉能源、吉利集團等大型企業加盟上杭縣金銅產業,投資建設三元前驅體、新型鋰鹽等重大項目,產值從337.9億元增加到1000億元,翻了3翻;企業從38家增加到67家,增長180%,其中新增規上企業25家,產值億元以上企業4家。工業總產值占比從90%上升到97%,產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一是銅加工產業鏈更優化。積極實施銅冶煉技改擴建項目,陰極銅產能從20萬噸增加至40萬噸,大大提升了原材料保障能力。并積極引進太陽銅業22萬噸連鑄連軋銅桿、上杭太陽電纜中低壓等一批銅精深加工項目,實現銅加工產業鏈從原材料加工到下游應用領域延伸,形成了以銅桿、銅板帶、銅管、銅箔、電線電纜、電力設備等為主要產品的產業鏈。二是稀貴金屬產業鏈更豐富。依托紫金礦業稀貴金屬資源,與吉利集團、杉杉能源共同投資建設常青新能源三元前驅體生產項目,引進鍵合金絲生產項目、金銀深加工項目等,并引導黃金冶煉公司開展蒸發金、靶材研發生產。稀貴金屬產業鏈從傳統的黃金首飾加工向工業應用延伸拓展,形成了以黃金、白銀、珠寶首飾、金絲等為主要產品的產業鏈。三是循環經濟產業鏈更完整。充分利用銅冶煉副產品,先后引入德爾科技、龍德新能源、天甫電子等共15家循環經濟產業鏈的補鏈強鏈項目,培育了含氟材料、電子化學材料和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形成以磷酸鹽、氫氟酸、含氟氣體等為主要產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一是園區建設進一步完善。財政投入14.56億元用于園區建設,路網、電網、光網、氣網、水網等“五網”基礎設施及教育、醫療、文化、休閑等公共服務設施進一步提升。蛟洋工業區成功爭創省級循環經濟示范(試)點園區,縣工業園區全力爭創省級高新技術園區。同時高起點、高標準規劃建設白砂新材料科創谷,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完善的發展平臺。二是搭建行業交流互動平臺,組織召開第十一屆中國銅加工行業發展論壇、龍巖市金銅產業發展項目對接會等行業活動,加強了與行業企業的溝通聯系和互動交流;積極組織企業參加行業論壇、技術交流等行業活動,了解行業發展趨勢;同時成功與廣東省電線電纜協會、廣東連接器協會等建立合作關系,搭建企業合作對接平臺。三是健全產業服務機制。建立“清單制”、“紀實制”、“考核制”的服務機制,全面梳理公司注冊、項目備案等8大類27條服務清單,為企業提供項目、政策、金融、人才等服務2000余人次,幫助企業代辦工商注冊等各類手續200余次,協調解決項目建設、企業生產經營各類問題120余個。四是完善產業服務平臺,新建福建省有色金屬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科技孵化器等10個人才、科技、項目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精準、全面的人才、科技、項目服務。
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企業面臨市場不確定、資金緊張、訂單流失等困境,全縣38家規模企業中14家企業產值呈負增長,企業運行較為困難。
目前招商引資的大多數企業先期都需要租賃廠房,部分有設備安置要求的企業需要底層廠房。而上杭縣現有可租賃廠房資源較少,底層廠房更是匱乏,無法滿足投資企業的需求。同時工業用地供需不平衡,蛟洋已無土地可供,南崗工業園區小幅地塊供應緊張,導致部分意向落戶項目特別是下游精深加工項目遲遲難以落地,個別企業轉至武平、永定等周邊縣市投資。
一是技術研發水平較弱。尚未建立支撐金銅產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僅有國家級級科研平臺1個、省級檢測中心1個、院士工作站1個、企業技術中心12個,無法支撐產業向高端化發展。二是人才資源缺失。金銅產業企業(除紫金礦業集團)引進高層次人才及技術人才較難,目前金銅產業企業共有創新創業型人才10人,專業技術人才47人,無法滿足企業技術研發水平提升的需求,甚至制約技改項目的實施。
銅加工企業原材料成本高,且上游原材料采購需實付,下游市場有賬期,導致企業資金壓力大。縣內企業融資基本靠國有銀行,而目前金融部門對實體經濟放貸更加謹慎,民間借貸成本高、風險大,中小型企業融資成本和難度增長。
全力支持紫金、扶持紫金、服務紫金,支持紫金礦業積極穩妥實施“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參與優質礦山企業收購或重大項目并購,控制更多礦產資源。
多形式、全方位拓寬招商信息來源渠道,豐富招商引資項目信息庫,多措并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是突出龍頭招商。圍繞紫金的品牌效應,依托紫金礦業在有色金屬行業內的信息、市場和資源優勢,緊盯產業鏈重點缺失環節,推動紫金礦業集團及下屬企業參與下游產業鏈延伸,千方百計引進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品牌企業及品牌制造業,加快形成較完善的金銅產業鏈條。二是依托行業協會。積極對接廣東省電線電纜協會、廣州市總部經濟協會等行業協會,開展信息交流、委托招商和企業組團對接等合作,依托協會提供的產業轉移意向企業信息,有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三是開展以商招商。加大社會人士招商獎勵政策宣傳力度;依托企業駐外人員成立區域招商分隊;依托各地商會平臺收集產業發展信息、宣傳金銅產業,吸引行業內關聯項目落戶我縣。
上杭縣現有金銅企業為了謀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結合上杭產業資源條件和市場情況,抓住新興產業的需求和發展方向,設法往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積極開發下游產品,延伸裂變出含氟氣體、鋰電池材料、電子化學材料三個新材料產業鏈條,推動紫金礦業與吉利集團、杉杉能源合資建設15萬噸鋰電池資源化利用等一系列項目,延伸拓展了金銅產業鏈。
健全完善“政銀企校”產學研合作對接平臺,不斷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升企業技術難題攻關能力、專利技術應用和成果轉化能力。完善人才引進、培養、激勵和使用機制,對重點產業人才實行“一事一議”,想方設法引進、留住高端人才,著力培育金銅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經濟增長動力的迫切要求。”接下來,上杭縣將隨著產業轉換升級和對高質量發展需求的不斷推進,在“十三五”實現“千億金銅產業集群”的基礎上,以提供高質量服務和發展高質量產品為發展方向,政企聯動,通過強鏈補鏈,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和結構優化升級,推動金銅產業從以產值為導向到以價值為導向的轉變,促進金銅產業高質、高效和綠色發展,將上杭縣金銅產業打造成為具有全國重要影響力和區域特色鮮明的金銅材料加工和科創基地、金銅產業循環經濟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