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醫學夜貓子,喜歡二次元,也是個追星少女。口味偏小眾,最喜歡90 年代的老情歌,愛老電影。心思有些小敏感,喜歡細水長流的相處!
《喜歡的人永遠是無解的題》《梔子花開滿錦瑟》《落雨滿星辰》《16 歲的告別》《你攜世上所有美好而來》《我們終將會并肩著漸行漸遠》《與你豪飲青春酒》《少年總行走在路上》《再見,白雪般的少年》
大約每一個乖小孩兒,都有過調皮搗蛋兒時光。他們一邊小心翼翼地朝著世界伸出試探的觸角,一邊抓著一切機會,露出心底的臭屁屬性,或者干點兒小壞事。
小學時,擔任班長的羽安趁著班主任在開會,把學給放了,還一邊掃地一邊十分嘚瑟地說:“反正老師也不管了。”閨蜜拼命給羽安使眼色,示意她別說了,羽安卻還傻傻地問:“咋了?說的不對么?”結果一回頭,呦呵,班主任正站在自己身后!羽安瞬間尷尬哭了,而且在老師的笑聲里越哭越大聲。
六年級時,羽安翻出了爸爸買的《戰爭與和平》,在班里“津津有味”地翻看,“實則我也不知道自己看了個啥。”班主任進來后,探頭瞅了一眼,問她:“你看什么呢?這么認真。”羽安特驕傲地抬了抬書,班主任當時就樂了,問她能看懂不。那時的羽安可臭屁了,當即自信地回答:“能啊!”
讓我很意外的是,在我看來小時候驕傲自信如小孔雀的羽安,長大后對自己的評價居然是:性格內向,敏感、戀舊,特別容易傷春悲秋。這一性格形成不知緣由,只是發現的時候就已經被貼上了“多愁善感”的標簽。“戀舊”這一點尤其明顯,“我之前一直被家人和朋友說成是活在過去的人。”截止采訪時,羽安已經看了12遍《海上鋼琴師》。
不過,過分敏感與細膩的心思有時會給我們帶來傷害。對于羽安來說,高中前兩年的經歷,著實算不上愉快。
有一次,羽安在文學校刊上發表了一篇《虞美人·聽雨》的賞析。這一件不算平常卻也算不上轟轟烈烈的小事,卻引起了班主任的注意。
班主任不太喜歡這首詞,認為“紅燭昏羅帳”這一句不適合高中生,再加上羽安一直拒絕去他那兒補課,他開始說羽安的壞話,并故意針對她,說她性格不好、不合群,還給羽安爸媽打電話說要管管她,別這么慣孩子。甚至連課間操時穿了外套這種事情,都成了班主任罵她的借口。羽安辯解說,學校并沒有規定不讓穿外套,班主任卻當著眾多同學的面大吼道:“我說不許就不許!”
當時班上的同學都害怕班主任,自然對羽安敬而遠之。慢慢地,羽安被孤立了。
這些事情,讓從未被說過性格不好的羽安陷入了自我懷疑。她開始反復地詢問自己、質疑自己,認為就是自己有問題才不討人喜歡,才會遭遇來自老師和同學的校園冷暴力。
幸好媽媽一直無條件地支持自己,加上老同學的肯定,羽安毅然決定轉班。果然,自己在新班級生活得很愉快,與新同學、老師都相處得非常好。
再次回憶起這些,羽安說:“高中那段時間(高一高二時)我總是請假回家,不過熬過去就好!熬過去以后就覺得,嗐!那些人對我那么不好,我都挺過去了,剩下的還算啥事?!這都不是事!是事兒就一陣兒!”
糖心梅:羽安覺得自己性格中敏感這一點,是怎么形成的呢?
林羽安:感覺更多是天生性格使然。我特別不喜歡改變,很多小事情,多年后也能記得很清楚,所以被媽媽和老師都勸過,人不能總活在過去。他們告訴我要活在當下,往前看,過去的事情都過去了,好的壞的也都過去了,可以懷念,但不要執著。我也一直這樣勸自己。記得之前看《夜色瑪奇蓮》,里面有一句特別簡單又好聽的話,主人公說:“我的眼睛,是用來向前看的。”后來我把這句話抄到了我的單詞書扉頁上。
羽安稱媽媽是自己的人生導師,是她讓羽安學會了取悅自己,學會了掌握生活的節奏。
從小媽媽就經常告訴她:“你不可以太任性。記住了,地球不是圍著你轉的。”發現她露出討好型人格的傾向,就提醒她:“你要記住,這世界上誰離了誰都能過得很好。”發現羽安的狀態不好,就會引導她說:“你要學會讓自己快樂,學會調解自己。女孩子要懂得怎樣取悅自己。”
大約一直生活在愛與被愛中,又有恰當的引導,羽安溫溫和和的外表之下,藏著堅定與不屈。
從小到大,羽安都是走讀,大學第一次離開家就一去三千里,她常常想家,想爸媽,想著自己來上學前跟閨蜜老鐵出去玩……“那時候非常懷念過去的日子,但是過去就是過去了,書要好好讀,也要去認識新的人,熟悉新的環境,自己選擇的路,真的是咬著牙也要往前走。
后來,羽安習慣了大學生活,一到放假就和舍友出去旅游,到周邊轉轉。偶爾,她也會跟同學們開玩笑——
省內同學:我坐兩個小時大巴就到家了。
羽安:巧了,我也倆小時。嗯,飛機。
她開始享受生活,享受成長,學著掌握自己的節奏,不輕易被外界侵擾。但在她身上,還是能窺見一些小時候腦回路清奇的皮孩子的影子,比如說,為了保證安全,在跑腿群花50 塊“雇了”一個男孩子陪她坐車去演唱會,再坐車回來。
這個溫和卻不寡淡乏味的女孩,就像是初春時節喚醒萬物的風,不凜冽,也不熱情,只是挾裹著雨后新抽芽的青草氣息與濕潤的水汽,柔柔地從你身邊路過,可是你知道,她不會因你的挽留而停下。她的生活節奏,她要自己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