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晨
(深圳市海濱中學,廣東深圳 518000)
英語詞匯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把詞匯運用在語篇中。常見的有效語篇是初中英語教材中的文章。一個完整的故事也可以是一個有效的語篇[1]。現代信息技術對課堂改革產生了很大的影響。IRS 及時反饋教育系統是一套正在被教師試驗的現代信息技術系統。它的及時反饋能否幫助教師節省課堂時間,是教師正在探索的問題[2]。筆者通過實踐探究,探討如何在有限的初中英語詞匯課堂中提高學生在語篇中運用詞匯的能力。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注重發展學生的學習技能和語言交際運用能力。教材基于實踐性的考慮,設計了更多的相對真實的語言情境,以便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在語言情境中實踐,在諸多的實踐中運用所學句型結構和詞匯,提高在語篇中運用的能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以詞匯運用為主要導向,設計的學習材料最好以語篇的形式呈現給學生[3]。根據《2019 深圳市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中考要求的四會詞有1500~1600 個單詞。如何幫助學生運用這些詞匯,形成詞匯運用能力是教師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詞匯學習的關鍵是語言運用能力的獲得,詞匯學習活動應該在詞形、詞義、詞匯運用三個層面上展開,而且應該以運用為目的[4]。很多教師在詞匯教學時脫離句子和文章內容孤立地講解詞義,學生費時、費力地記憶一些互不相關的單詞、詞義和例句,卻無法在實踐中靈活運用。這種脫離語篇孤立地講解詞義的詞匯教學法,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難以讓學生理解該詞的真正含義,更無法達到在語篇環境中運用語言知識的目的。
詞匯是形成語篇的基本要素 ,而語篇并不是詞匯的簡單堆積和聚合[5]。沒有了詞匯,就如同造房子沒有了磚塊,整篇文章便無從談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能夠用英語交流思想,獲取信息,這都需要在一定的語境下進行。所以英語教學應在詞、句教學的基礎上發展有趣的語篇教學,以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學生的交際能力。
語篇是語篇語言學 (textlinguistics)中的核心概念,不少語言學家對其進行了不同的定義。例如,Nunan(1993)認為“語篇”(discourse)是真實交際中的、動態的,“篇章” (text) 是脫離語境、靜態的。黃國文 (1988)把 text 叫語篇,王宗炎(1988)把 text 譯為篇章、語篇,把 discourse 譯為語段、語篇、話語。胡壯麟(1994)把 discourse 稱作話語,而將 text 稱為篇章。韓禮德(1994)認為,語篇在語言學中是用來指稱任何確能構成一個統一整體的語言段落,無論是口語還是書面語,也無論其長短[6]。綜合以上觀點,本文對“語篇”的理解更傾向于Nunan 的立場,即語篇是指真實交際中動態的、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語法約束的、在一定語境下表示完整語義的自然語言。他們認為,語篇能力(discoursecompetence)是指以下三種能力:第一,運用某種語言的詞法規則和語法規則造完美句子的能力;第二,知道何時、何地以及跟何人說話才使用這些句子的能力;第三,知道在一個最終完美的語篇中怎樣使句子充當一個作用的能力。筆者更傾向于在詞匯課堂上讓學生提高第一種語篇能力。
故事教學法已經在中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一個完整的故事就是一個有效的語篇[7]。這個概念已經被廣大中小學英語教師所認可。筆者將結合語篇理論,在詞匯教學課堂中用故事教學法實現詞匯的語篇教學。
每個單元的詞匯很多,然而學生真正需要掌握運用的重、難點詞匯不多,需要教師根據考試大綱提前篩選。適合學生的語篇材料具備以下特點:語篇中含有本單元重難點詞匯以及重難點詞匯要求掌握的用法;篇中的話題要跟學生生活或者本單元話題接近或者相關;語篇長度適中,3~5 個句子即可[8]。以下是筆者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與本節課相關的語篇。
語篇一:Mr. Green and Mr. White both bought new cars.Mr.Green compared his black car with Mr. White's red car.And he thought his black car is better than Mr. White's red car. But Mr. White didn't think so.He compared Mr. Green's black car to anugly beetle(甲殼蟲).Mr. Green was very angry.
語篇二:My father looks forward to having a new car—Benz. Benz is very popular with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Because our old car is too old to drive fast.Yesterday, father wanted to drive ata high speed on the high way,but it broke down.So father had todrive at a speed of 50 miles per hour.It was so slow on the high way that my mother was angry. It was a bad day.
教學目標:至少80%的學生能夠運用本節課所學單詞編寫小短文。
教學對象:七年級學生。
課堂時長:45 分鐘。

教學步驟 學生活動 IRS 及時反饋系統 設計意圖Step 1: Bingo聽到教師讀的單詞成一條直線時,全組成員站起來喊“Bingo”檢查學生預習效果:是否已經掌握大部分單詞的讀音Step 2:find and make a conclusion(1) 學生通過閱讀iPad 上的故事,學習并總結重點單詞的用法和詞義;(2) 學 生 在iPad 上完成相關知識點檢測,并及時傳給教師利用IRS 及時反饋系統的傳送功能,通過iPad 傳送故事文本、題目文本以及知識點檢測反饋效果讓學生在語篇環境中學習詞匯含義以及詞匯用法,意在讓學生逐步養成語篇意識,培養其語篇能力;使用IRS 的目的是減少傳發資料的時間,方便學生儲存學習筆跡Task3: check 學生在iPad上完成相關知識點檢測,并傳給教師利用IRS 及時反饋系統的傳送功能傳送學生檢測效果及時檢測學生對所學詞匯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能力;使用IRS 的目的是縮短教師掌握學生完成學習情況的時間,及時獲取班級學生的出錯點Task 4: Read the words out and keep them in your mind.學生背記黑板上出現的重難點詞匯以及短語讓學生在課堂上背記重難點詞匯,為接下來的教學環節做鋪墊Task 5: PK 擂臺賽 學生在教師篩選后,兩兩組隊互問互譯本節課重點詞匯以及短語利用IRS 及時反饋系統的篩選功能,隨機挑選兩名學生PK及時檢測反饋以及再次鞏固學生對重難點詞匯的實際掌握情況,為下一個教學環節做鋪墊;使用IRS 的目的是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歡樂緊張的氣氛中掌握并熟記重難點詞匯

Task 6: 考考你學 生 閱 讀l e a r n i n g paper 上的選擇題,并按鍵上傳答案利用IRS 及時反饋系統的選擇題功能,對學生傳送的答案進行統計分析,并給予正確率、錯誤率反饋 及時檢測反饋學生對重難點詞匯的掌握情況;使用IRS 的目的是及時統計學生答題的正確率和錯誤點,方便教師以最快的節奏調整教學重難點Task 7: story time 學生閱讀iPad上的任務,完成故事編寫,拍照上傳給對手組和教師,對手組學生對接收到的故事進行批改利用IRS 及時反饋系統的傳送功能,傳送故事作品給對手組以及教師檢測學生能否在語篇中運用詞匯以及運用詞匯的能力如何;使用IRS 的目的是減少傳遞對手組材料的時間,記錄并存儲學生的學習筆跡過程,形成個人特性的學習筆記庫Task 8: homework Translate the sentences into English再次鞏固詞匯運用
本節課中,80%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完成小短文的編寫修改并展示,教學目標基本實現。詞匯教學課堂能夠有效地與語篇學習結合在一起。IRS 及時反饋教育系統給授課教師帶來以下便利:(1)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能以最快的速度應對學生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節奏;(2)及時傳送語篇材料,為課堂節省很多時間。本節課的亮點在于:(1)語篇的及時傳送,學生最快接收到語篇材料,并在材料上學習,留下學習筆記過程。這個筆記幫助教師在課堂上了解學生的思維過程,同時也在IRS 及時反饋教育系統的“儲存”功能中保存下來,方便學生日后反思瀏覽[9]。(2)IRS 及時反饋教育系統的挑選功能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3)IRS 及時反饋教育系統的選擇題功能,極大地縮短了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學習難點的時間,教師能夠在課堂作出反饋調整,提高教學的時效性[10]。不足之處有兩點:(1)教師如果在電子書包中上傳更多的語篇學習材料,學生在課后或者課前能夠從材料庫中學習更多的語篇;(2)詞匯教學中如果圖片運用得當,教學效果也會有很大改善。IRS 及時反饋教育系統有一個圖片庫,但是筆者這次沒有充分利用。
綜上所述,在詞匯課堂中運用語篇引導學生學習詞匯的效果是可見的。學生在語篇中學習新單詞,并且馬上根據所學運用。在IRS 及時反饋教育系統的幫助下,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及時的反饋。筆者在上這節課的時候,學生還是七年級學生。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筆者一直堅持用這種模式進行詞匯教學。在九年級的學習成績中,筆者所任教的兩個班級學生,在寫句子和理解句子能力方面比同類班級學生略勝一籌。